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一节 禽流感
    来源:辈宠网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在病毒囊膜上嵌有两种糖蛋白抗原,分别为血凝素抗原(HA)和神经氨酸酶抗原(NA)。流感病毒具有16种HA抗原和9种NA抗原,能引起禽较多死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由H5N1和H7N2禽流感病毒引起。此外,由H9N2引起的鸡的低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流行也较为普遍。

本病传播迅速且形式多样,病毒亚型多,易变异,致死率高,一旦发生很难控制。近年来,禽流感在世界各国的暴发呈上升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和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都将此病列为A类或一类传染病。

一、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1)潜伏期:禽流感的潜伏期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毒力的强弱、被感染禽类和环境条件以及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长的可达几天,短则数小时。

(2)宿主范围:鸟类是流感病毒的最大贮存宿主。在鸡和火鸡中引起的危害最严重,但最近水禽(鸭、鹅)发病大批死亡的病例有明显增多。

(3)传染源:病禽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粪便及接触传播。

(4)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禽类品种、感染病毒类型及其毒力强弱、饲养管理、有无并发或继发感染等有较大关系。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率和致死率可达100%。肉仔鸡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后,每天的死亡率可达1%~2%。

【临床诊断】

(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鸡表现呼吸困难、咳嗽,喘气时有尖叫声,精神极度沉郁,体温升高,饮食欲废绝,拉黄绿色粪便,鸡冠和肉垂多发绀或萎缩,腿部鳞片下层出血,产蛋完全停止。有的鸡肿头肿眼、流泪。

(2)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或突然出现食欲降低。个别鸡有上呼吸道症状,表现咳嗽、甩鼻,夜间可听到明显的喘鸣音。产蛋鸡产蛋率下降,软壳蛋、破蛋和畸形蛋增多,鸡冠萎缩。

【剖检】

(1)高致病性禽流感:腿肌和胸肌及皮下淤血发红,肝、脾、肾出血,腹部脂肪和肌胃外脂肪出血,肠系膜出血。胰腺肿大弥漫性出血或边缘出血,腺胃乳头或膜出血,腺胃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肌胃黏膜层出血。十二指肠和小肠、直肠及泄殖腔黏膜出血,内有脓性分泌物。产蛋鸡表现卵巢高度充血、出血,有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充血水肿,内有脓性分泌物。气管充血、出血,内有黏液。

(2)低致病性禽流感:蛋鸡或种鸡多为卵巢萎缩、变形。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喉头、气管充血和出血。肉鸡或育雏鸡感染后多表现为气囊炎、肺水肿、出血、坏死。病死鸡常见胰腺上由灰白色坏死点。肾肿,有出血点。

【实验室诊断】

(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首先由专家进行现场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作出初步诊断。然后由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作进一步病毒分离与鉴定。

(2)实验室诊断通常采用鸡胚培养进行病毒分离。血凝抑制试验(H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及电镜技术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

二、防治要点

【防治原则】实施有效生物安全措施,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能有效预防禽流感的发生,但禽流感血清亚型较多,不同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因此,在生产现场中应根据当地需要选择不同血清亚型的疫苗。推荐免疫程序:7~10日龄接种一次,以后每隔2~3个月再接种一次;20日龄以内雏鸡接种量一般为0.25~0.3毫升;育成鸡和成年鸡接种量一般为0.5~1毫升。鸭的接种量一般为鸡的2倍。鹅的接种量一般为鸡的3倍。

【治疗】高致病性AI(H5亚型)一旦暴发,应严格采取扑杀措施,封锁疫区,严格消毒。低致病性AI(H9亚型)可采取隔离、消毒、免疫和对症治疗相结合。0.1%的病毒唑、病毒灵、金刚烷铵等,对禽流感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中药大青叶、板兰根、双花、连翘等,既有抗病毒作用,又可增加机体的抗病力,临床应用效果也较好。另外,饲料或饮水中增加多维素,特别是维生素E、维生素A的用量,可促进产蛋的早期恢复和蛋壳质量的改进。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1)临床常见高致病性禽流感与典型新城疫误诊。两种病毒对各种品种和不同年龄的家禽均具有高度致病性,死亡率高。新城疫潜伏期较长,有特殊的呼吸啰音,绿色下痢,食欲减退,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在病理变化上,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全身器官出血为特征,典型新城疫则表现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肠道“钮扣状”溃疡和腺胃乳头出血是特有病变。目前养殖条件下,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很少发生典型新城疫。

(2)高致病性禽流感与禽霍乱误诊。禽霍乱病原为巴氏杆菌,病程急,死亡快。病死禽肝脏有散在性或弥漫性针头大小的坏死灶,广谱抗生素和磺胺药对禽霍乱有紧急预防和治疗作用,而抗生素对禽流感治疗无效。

(3)低致病性禽流感与非典型新城疫误诊。低致病性禽流感对产蛋鸡影响较大,可使产蛋量下降30%~70%,甚至停产。剖检见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黄色干酪样物阻塞,特别是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可导致严重的气囊炎,气囊膜增厚,其上附有多量的黄色干酪样物。产蛋鸡输卵管炎,常见蛋清样分泌物或干酪样栓塞。非典型新城疫成鸡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下降10%~30%。青年鸡发病神经症状较突出。剖检喉头及气管充血、出血,有少数鸡可见腺胃乳头有少量出血和肠道“钮扣状”溃疡。

(4)低致病性禽流感与传染性支气管炎误诊。传染性支气管炎仅发生于鸡,幼雏鸡发病严重,6周龄以上鸡和成年鸡发病后症状较轻,病死率一般为0.5%~1%。产蛋鸡仅表现产蛋减少,产畸型蛋、小蛋、薄壳蛋,蛋白稀薄如水。剖检死亡鸡在支气管有干酪样栓子。

(5)免疫失败。接种疫苗是预防禽流感较为有效的方法,但却不是万能的方法。临床常见禽群接种疫苗后发生禽流感的报道,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缺乏活疫苗局部免疫协同作用:灭活疫苗能较好地诱导家禽产生较高的循环抗体,形成较好的体液免疫保护。由于缺乏活病毒颗粒对家禽上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繁殖和刺激作用,黏膜局部免疫保护力不足,会影响灭活苗的免疫效果。

环境污染严重:如果环境受禽流感病毒严重污染,强毒进入禽体内,则禽群中抗体滴度偏低、均匀度差的个体还会有禽流感症状和病变出现。强毒就可能在禽群中互相传播,最终有可能形成较典型的暴发。

免疫程序不合理:如接种时间和次数安排不恰当,以致禽群出现抗体空档期。

疫苗的质量:如疫苗株的免疫原性,联苗及多价苗的抗原含量,油佐剂及司班、吐温质量等。

免疫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如疫苗的运输和保管,接种时操作失误等。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按某鸡场饲养罗曼蛋鸡2 500羽,265日龄时鸡群发病,产蛋率急剧下降,从89%的产蛋率下降到27%,同时由于卵黄性腹膜炎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发病后经当地兽医初步诊断怀疑为新城疫感染,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剖检病鸡可见腺胃乳头出血,卵巢破坏;鸡群在产蛋前已按国家规定免疫过禽流感疫苗;有新城疫发病的症状。该鸡场按照新城疫紧急接种的方法,用3倍量的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紧急注射接种,结果接种后当天就出现大批死亡,未接种的鸡则外观正常。当地兽医主管部门紧急采集病料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证明为禽流感病毒H5N1所引起。

【分析】禽流感病毒血清型众多,而且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存在亚型,各亚型之间相互保护较差,因此,即使已按国家规定免疫过禽流感疫苗,鸡群也可能存在着新的病毒变种侵袭。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证实,上述病例实际上是由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引起。由于该鸡群使用过禽流感疫苗,因此,不表现禽流感的典型症状和病变。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养殖业主应随时跟踪国家禽流感疫苗的研究动态,同时加强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案例二】某鸡场饲养肉鸡9 000羽,18日龄时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20日龄时采食量下降并出现部分鸡死亡。剖检主要病变为气囊炎、肺出血水肿、肾肿胀、出血、心包炎、肝周炎、腺胃乳头出血、肠道有枣核样溃疡等。经初步诊断为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采用新城疫疫苗紧急接种和针对大肠杆菌的药物治疗,不仅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而且死亡率不断增加,自24日龄开始,每天的死亡率在2%左右。采集病料经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禽流感H9病毒引起。

【分析】本案例是2007年以来在我国很多肉鸡场普遍流行的,一种由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N2引起的传染病。由于剖检变化和新城疫混感大肠杆菌病类似,常常造成误诊。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