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八、鸡传染性鼻炎
    来源:辈宠网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鸡、雉、珍珠鸡均可感染。该病主要特征是鼻黏膜发炎、流鼻涕、眼睑水肿和打喷嚏,多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使产蛋鸡产蛋量下降10%~40%;使育成鸡生长受阻,肉鸡的肉质变劣,淘汰率增加,公鸡的睾丸萎缩、精液变质、受精率降低,给养禽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鸡副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两极浓染、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的小球杆菌,具有多形性,常呈杆状、球状、或长而弯曲如丝状。本菌可单个、成对或以短链的形式存在。鸡副嗜血杆菌为兼性厌氧,在37℃、5%~10%CO2的环境中易于生长,一般需要在含血红蛋白、血清或腹水的培养基上生长。

根据Page的凝集试验分型方法,鸡副嗜血杆菌分为A、B、C3个血清型,它们对马、牛、羊、鸡和豚鼠红细胞的凝集能力不同。A型凝集各种红细胞,B型凝集少数几种红细胞,C型不凝集各种红细胞。A型和C型有荚膜,致病力较强;B型无荚膜,致病力较弱或无致病力。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亚型之间有部分保护作用。目前我国主要流行A型和C型,但也有B型分离成功的报道。

本菌是一种抵抗力较差的细菌,在鸡体外很快死亡,一般消毒药都能将其杀死。病鸡排泄物中的病原菌在自来水中仅能存活4小时,在生理盐水中,水温22℃仅在24小时内有感染性。本菌培养物在45~55℃时2~10分钟死亡。有感染性的胚胎液经0.25%福尔马林处理,6℃时24小时内失活。本菌耐硫柳汞,有感染性的胚胎液用1:10 000 硫柳汞处理,可存活数天。-40℃以下可存活1~1.5年,而在冻干条件下最少可存活10年。

【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该病可感染鸡、火鸡、雉、珍珠鸡等禽类,尤其当事先已感染了鸡败血支原体或其他禽源支原体时,鸭、鹅、鸽等不感染。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但雏鸡有一定的抵抗力,临床上很少发病。育成鸡和产蛋鸡易感。7日龄内雏鸡鼻腔内人工接种本菌,5%~10%出现鼻炎症状,大多数表现隐性感染;4~8周龄雏鸡人工接种后,90%出现典型鼻炎症状;13周龄鸡可100%被人工感染,病情也比幼龄鸡严重。

该病发生虽无明显季节性,但以秋冬、初春时节多发。气温突然变化,鸡舍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鸡群过分拥挤,饲料中维生素缺乏,严重的寄生虫和支原体感染都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该病主要由病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泄物传播。病鸡和隐性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病原菌在感染鸡的鼻腔和眶下窦黏膜上生长繁殖,随鼻液排出。排出的病原菌通过空气、尘埃、饮水、饲料等传播。被病原菌污染的饮水常是鸡群初次暴发该病的主要原因。由于病原体抵抗力很弱,离开鸡体后4~5小时即死亡,故通过人、鸟、兽、用具等传播的机会不大,通过空气、尘埃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更小。该病不经蛋传播。

【症状】

病初病鸡无明显症状,仅见鼻孔中有稀薄如水样鼻液,打喷嚏。病情进一步发展,鼻腔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状分泌物,逐渐变浓稠并有臭味,打喷嚏,呼吸困难,病鸡常摇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黏液干燥后于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结痂。病鸡面部发炎,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后期口腔、腭裂上有干酪样物。严重者炎症蔓延到气管及支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困难和啰音,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重逐渐下降,母鸡产蛋量下降10%~40%,公鸡肉髯肿大。少数严重的病例,发生鸡副嗜血杆菌性脑膜炎,表现急性神经症状而死亡。鸡群自然感染后的潜伏期较短,通常为1~3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18~36小时。病程长短不一,由接种培养物发生的鼻炎病程6~14天,由有感染性的窦分泌物产生的鼻炎病程可达50天以上。

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往往较低,感染鸡的日龄和品种不同可影响鸡群的临床表现。禽舍条件不良、寄生虫和营养不良等并发因素,可增加该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如有并发症,如禽痘、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时,病情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并且死亡率升增高。

【病变】

主要病变是鼻腔、窦、喉和气管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潮红,表面覆有大量黏液,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样坏死物,严重时也可能发生支气管肺炎和气囊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眼、鼻有恶臭的分泌物结成硬痂,眼睑有时粘合在一起。内脏一般无病变。

产蛋鸡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卵泡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公鸡睾丸萎缩。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流行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1.细菌分离鉴定 烧烙位于眼下的皮肤并用无菌剪刀剪开窦腔,将消毒棉拭子深入窦腔,无菌采取2~3羽发病初期病鸡的窦内渗出液或气管黏液作病料。均匀涂布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然后再用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上划一直线;将培养皿放在CO2培养箱内或带有燃着蜡烛的干燥器内,密封,待蜡烛自然熄灭,使其内含10%左右CO2。37℃培养24~48小时,如在葡萄球菌菌落附近长出细小的卫星菌落,则可初步认为是鸡副嗜血杆菌。然后钩取纯培养物作生化试验,进一步确定是否系鸡副嗜血杆菌。

2.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对于流行特点调查,研究菌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血清型的抗原分析,检查鸡群是否已受感染等,均有价值。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平板凝集试验(SPA)、琼脂扩散试散(AGP)、血凝抑制试验(HI)、Dot-ELISA试验和间接ELISA试验。

3.动物试验 将病(死)鸡的窦内分泌物或培养物,以窦内途径接种2~3只健康鸡,如果24~48小时表现出鼻炎症状,就可以诊断为传染性鼻炎。注意如果接种菌数很少时,其潜伏期可能延长至1周。

4.鉴别诊断 实际工作中,该病应注意与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黏膜型鸡痘、慢性禽霍乱、鸡毒支原体病、维生素A缺乏症等的鉴别。因为鸡副嗜血杆菌感染常出现在混合感染中,所以特别是在死亡率高和病程延长时,应考虑到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而使该病复杂化的可能性。

【防治】

1.预防

(1)饲养管理:鸡舍要注意防寒防湿,注意通风良好,尤其是季节变化时。鸡群不能过分拥挤,搞好鸡舍内外清洁卫生,保持用具干净。注意饲料的营养全价,并多喂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不同日龄的鸡群混养,不要从外场购入带菌鸡。鸡群中一旦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治疗。治愈康复的鸡可能成为长期带菌者,不能留作种用,应与健康鸡群分开饲养,或处理淘汰,以免传播病菌。发病的鸡舍要进行彻底消毒,方可引进新鸡饲养。

(2)免疫接种:应用鸡副嗜血杆菌菌苗预防该病有一定效果。目前国内使用的多为含A型和C型副鸡嗜血杆菌的二价油乳剂灭活苗。种鸡和蛋鸡一般采用二次免疫,第一次在30~40日龄,第二次宜在110~120日龄接种,可以保护鸡群度过整个产蛋周期。使用疫苗时最好连用5~7天抗生素,以防带菌鸡发病,同时降低应激反应。

由于鸡副嗜血杆菌各血清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保护,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亚型之间只有部分保护,故最好选用本场或本地区分离的菌株来做疫苗。鸡副嗜血杆菌含有内毒素,疫苗接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故在免疫鸡群时要注意只接种健康鸡群。感染该病的鸡预防时要在治愈后进行,以降低该病复发的可能。

2.治疗 治疗鸡传染性鼻炎的药物很多,虽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根治,也不能清除带菌状态,停药后又易复发。其中磺胺类药物是治疗鼻炎的最为有效的,可使用磺胺二甲氧嘧啶,以0.05%比例溶于加有小苏打的饮水中,连饮7天。这种磺胺药,一般不会引起产蛋鸡产蛋下降现象。其他磺胺药有制菌磺、磺胺苯吡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等,可拌入饲料中或溶于饮水中投服,第一天加0.2%,第二天起加0.1%,连用3~5天。磺胺药可与链霉素联合使用,以起到协同作用。在使用磺胺药过程中,应注意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用药时要搅拌均匀,防止中毒。另外,由于鼻炎易复发,应在间隔3~5天后重复一个疗程,以进行巩固治疗。其他类药物对该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链霉素,成年鸡肌注0.1~0.2g/天,轻的注射1次,重的连续注射3次;也可按成鸡每天0.1~0.2g拌料,连喂3~4天。育成鸡皮下注射酒石酸泰乐菌素37.5~62.5mg/只,或内服25mg/kg,1次/天;或每升饮水中加入500~800mg,连用5天。壮观霉素每升饮水中加入100~150mg,连用7天。

其他抗生素如氯霉素、先锋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红霉素等,一般第一天注射50~100mg/kg,第二天起注射25~50mg/kg,或溶于饮水中。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