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其特征是致死性败血症和各器官的化脓性炎症。当发生菌血症时,可引起败血症,并可转移至内脏,引起脓毒败血症;成年兔和大体型兔易引起脚皮炎;繁殖母兔引起乳房炎和外生殖器炎症;初生兔引起仔兔黄尿病。这些疾病的发展取决于病变过程的局限化和家兔的年龄。
(一)病原
本病病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饮水、土壤、灰尘、物体表面,在动物的皮肤、黏膜、肠道、扁桃体和乳房等处常有该菌寄生。该菌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强,但对龙胆紫、结晶紫很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效价很高的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等有毒物质,对家兔的致病力特别强。葡萄球菌能从原发病灶进入血液,在急性败血症的情况下,还能在血液内繁殖,并进入其他部位。
(二)流行病学
各种动物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家兔最敏感,各年龄段的兔都可感染,长毛兔、成年肉兔和皮兔多见,在抵抗力降低时更易发病。本菌可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感染,常经皮肤、伤口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哺乳母兔的乳头是本菌进入机体的重要门户。
(三)临床症状
葡萄球菌感染的潜伏期为2~5天。由于兔的年龄、抵抗力、病原侵入的部位和在体内继续扩散的情况不同,常表现以下几种病型:
1.转移性脓毒败血症:在头、颈、背、腿等部位的皮下或肌肉、内脏器官形成一个或几个脓肿。一般脓肿常被结缔组织包围起来形成囊状,手摸时感到柔软而有弹性。脓肿的大小不一,一般有豌豆至鸡蛋大。患有皮下脓肿的病兔,一般精神和食欲不受影响。皮下脓肿经1~2个月后可自行破裂,流出浓稠、乳白色或乳油样的脓液。由伤口流出的脓液沾污并刺激皮肤,引起家兔瘙痒而损伤皮肤,脓液中的葡萄球菌又进入抓伤处,或通过血流转移到别的部位形成新的脓肿,甚至发生全身性感染,呈现脓毒败血症,病兔迅速死亡。
2.脓肿:可发生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原发性脓肿常位于皮下或某一脏器,病变初期红肿、硬实,后形成脓肿,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皮下脓肿经1~2个月可自行破溃,流出乳白色、油状、黏稠、无味的脓汁,破口经久不愈合。当脏器或浆膜脓肿破裂时则引起胸腔或腹腔积脓;有时引起全身性感染即脓毒败血症,病兔很快死亡。
3.仔兔脓毒败血症:多因脐带感染所致。仔兔出生后2~3天,在多处皮肤,尤其以腹部、胸部、颈、颌和腿部内侧的皮肤出现粟粒大白色脓疱,多数在2~5天因败血症死亡,个别病例可自行痊愈。
4.乳房炎:常见于母兔分娩后的头几天,往往因乳头和乳房皮肤损伤而感染。急性乳房炎时病兔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乳房肿胀呈紫红色或蓝紫色;乳汁中有脓液、凝乳块或血液。慢性乳房炎时乳头或乳房实质形成大小不一、界限明显的硬块(287页图7.23),以后软化变为脓肿。
5.仔兔黄尿病:多因仔兔吃了患乳房炎母兔的乳汁所致。一般全窝发生,病兔肛门周围及后肢被稀粪污染而有腥臭味(287页图7.24),病兔昏睡,体弱发软,病后2~3天死亡,死亡率很高。
6.脚皮炎:常见于前、后脚掌下皮肤,前脚掌发病轻。初期充血、肿胀、脱毛,继而化脓,破溃并形成经久不愈的易出血的溃疡。病兔不愿走动,食欲减退,消瘦。有时转化为全身败血症而死亡。
7.外生殖器官炎症:繁殖母兔多见。主要表现为阴门周围和阴道溃烂,或有大小不一的脓肿,可从阴道内流出或挤出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或脓液,孕兔感染后常发生流产。公兔主要是发生在包皮上的小脓肿,溃烂或结棕色痂皮。
8.鼻炎:病兔常打喷嚏,鼻流出大量浆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并在鼻孔周围结成痂;严重时发生呼吸困难,病兔常用前爪抓鼻,使鼻部周围被毛脱落。常并发或继发肺脓肿、肺炎和胸膜炎。
(四)病理变化
1.转移性脓毒败血症:病兔和死兔的皮下、肌肉、心脏、肺、肝、脾等内脏器官,以及睾丸、附睾和关节有脓肿。在多数情况下,内脏脓肿常由结缔组织构成包膜,浓汁呈乳白色乳油状(288页图7.25、图7.26)。有些病例引起骨膜炎、脊髓炎、心包炎和胸腹膜炎等。此外,引起胆囊脓肿、胃外脓疱。
2.化脓性脚皮炎:患部皮下有较多乳白色乳油样脓液。
3.乳房炎:患兔全部乳腺呈紫红色结缔组织,质地较硬,无脓性分泌物,乳腺内无乳汁分泌。
4.外生殖器官炎症:脾脏呈草黄色,质脆;肝脏质脆;膀胱内积有多量的块状脓液;阴道充血并积有白色黏稠的脓液。
5.仔兔脓毒败血症:患部的皮肤和皮下出现小脓疱为最明显的变化,脓汁呈乳白色乳油状,多数病例的肺和心脏上有很多白色小脓疱。
6.仔兔黄尿病:患兔肠黏膜(尤其是小肠)充血、出血,肠腔充满黏液,膀胱极度扩张并充盈尿液。
(五)诊断要点
根据病兔不同组织和脏器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脓肿,脓肿含有浓稠、乳白色的脓汁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诊断: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时,菌落呈金黄色,有溶血环。以该菌培养物给健康兔皮下注射1毫升,能引起局部皮肤溃疡与坏死灶。
(1)显微镜检查:无菌采取病兔脓肿内脓液或小肠内容物做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阳性、圆形或卵形葡萄状和短链状的球菌。
(2)细菌分离培养:取待检脓液接种于绵羊鲜血琼脂平皿,37 ℃温箱培养24小时,挑取金黄色、具有溶血性的菌落做纯培养,供进一步做生化反应和凝固酶等试验。如病料已被污染,可用却浦曼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较小,菌落周围培养基为黄色。
(3)生化试验:常用甘露醇发酵试验和凝固酶试验。①甘露醇发酵试验:将分离到的葡萄球菌菌株接种于甘露醇培养基,置37 ℃温箱培养24小时,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发酵甘露醇,使培养基变为黄色。②凝固酶试验: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一种凝血浆酶,具有凝固兔和人血浆的特性,是鉴定本菌的方法之一。用3.8%灭菌枸橼酸钠液1毫升,吸取家兔新鲜血液9毫升,混合后离心沉淀,取上层血浆供试验用。玻片法:取清洁玻片一块,用记号笔分成2格,一格加血浆1滴,另一格加生理盐水1滴,然后将待测的24小时细菌纯培养物分别混于血浆和生理盐水中,经1~2分钟观察。如血浆凝固成颗粒状,而生理盐水无凝固现象,即为阳性反应;如两者均不凝固,即为阴性。
(4)动物接种:家兔皮下接种1.0毫升24小时细菌纯培养物,致病性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皮肤溃疡坏死。方法是耳外静脉注射0.1~0.5毫升肉汤培养物,致病性葡萄球菌于24~48小时内使家兔死亡。剖检可见浆膜出血,肾、心脏、心肌及其他器官组织有大小不一的脓肿病变。
(六)鉴别诊断
致病性葡萄球菌除引起外观可见的皮肤脓性溃疡和不同部位的皮下脓肿外,内脏的病变仅在剖检后才能发现。皮下和肌肉的化脓灶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但是内脏器官(尤其是肺)的化脓灶还可能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所致,故应与兔巴氏杆菌病、兔绿脓杆菌病、兔波氏菌病相区别。
1.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鉴别诊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能引起家兔胸膜炎、胸腔蓄脓和脓肿等病灶。从病灶取脓液进行涂片镜检,可检出多杀性巴氏杆菌。将待检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多杀性巴氏杆菌呈露珠状、淡灰色、不溶血的菌落;而葡萄球菌则呈稍大、凸起、不透明、周围有溶血圈的金黄色菌落。
2.与绿脓假单胞菌病鉴别诊断:绿脓假单胞菌感染可引起内脏器官、皮下或肌肉出现脓性病灶,而脓疱膜的颜色和脓液呈黄绿色、蓝绿色或棕色,在普通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也呈上述相同的颜色,脓液涂片镜检可见革兰阴性杆菌。
3.与兔波氏菌病鉴别诊断:兔波氏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兔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兔波氏菌病的自然病例仅能引起肺、肝组织和胸腔的化脓病灶,而极少引起其他器官发生化脓灶,这种化脓灶常由结缔组织形成包囊,独立存在。从病灶中取脓性分泌物做涂片,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革兰阴性、多形态小杆菌,纯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发酵管为阴性;而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的球菌,葡萄糖发酵管为阳性反应。
(七)防治措施
1.预防:
(1)保持兔笼、产箱与运动场的清洁卫生。清除所有的锋利物品如钉子、铁丝头、木屑尖刺等,以免引起兔的创伤。笼饲不能拥挤,把喜欢咬斗的兔分开饲养。一旦发现皮肤损伤,及时用5%碘酊或5%龙胆紫乙醇涂搽,防止葡萄球菌感染。
(2)观察母兔的泌乳情况,适当调整精料与多汁饲料的比例,防止母兔发生乳房炎。
(3)刚产出的仔兔用3%碘酒、5%龙胆紫乙醇或3%结晶紫、石炭酸溶液等涂搽脐带断开部,防止脐带感染。发现皮肤与黏膜外伤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4)母兔在分娩前3~5天,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20~40毫克/千克体重,或磺胺嘧啶每只兔0.5克,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5)对病兔要及时隔离治疗。患病兔场的健康兔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活苗,皮下注射2毫升,可预防本病的流行;也可采用药物预防,抗生素和磺胺药如庆大霉素、青霉素、四环素、长效磺胺等都可应用。但要注意,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抗药性,有条件时可做抑菌试验,以确定最敏感药物。
2.治疗:对化脓性创伤、脓肿、皮肤坏死等可施以外科治疗法,患部用3%龙胆紫乙醇或石炭酸溶液等涂搽,也可用青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全身感染时可用下面的药物治疗:
(1)肌内注射卡那霉素,1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4天。
(2)静脉注射红霉素,4~8毫克/千克体重,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每天2次。
(3)乳房炎患兔可肌内注射青霉素,每天2次,每次10万单位;严重患兔可用2%普鲁卡因2毫升、青霉素20万单位,加注射用水8毫升,乳房基部分点注射。
(4)仔兔黄尿病,可向口腔内滴注庆大霉素、氯霉素、黄连素等2~3滴,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