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臌胀,是因前胃神经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采食了容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内菌群作用下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急剧臌胀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是左侧腹围增大,触诊有弹性,叩诊鼓音。瘤胃臌胀,依其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区别;从其性质上看,又有泡沫和非泡沫性的不同类型。本病多发于牛和绵羊,山羊少见。
一、诊断要点
【临床特征】
(1)急性瘤胃臌胀:腹围迅速膨大,饥窝突出。腹壁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呈鼓音。瘤胃收缩先增强,后减弱或消失。呼吸困难。呼吸促迫而用力,甚至头颈伸展、张口伸舌呼吸,呼吸数增至60次/分钟以上。心悸,脉搏快速,脉搏数可达100~120次/分钟以上。后期心力衰竭,脉搏微弱,病情危急。
病的后期,心力衰竭,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怒张,呼吸困难,黏膜发绀,奶牛乳房皮肤也变暗蓝色,目光恐惧,出汗,间或肩背部皮下气肿,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往往突然倒地、痉挛、抽搐,陷于窒息和心脏麻痹状态。
(2)慢性瘤胃臌胀:多为继发性因素引起,瘤胃中等度臌胀,时而消长,常在采食或饮水后反复发生。通常是为非泡沫性臌胀,穿刺排气后,继而又臌胀起来,瘤胃收缩运动正常或减弱,穿刺针随同瘤胃收缩而转动。病情发展缓慢,食欲、反刍减退,水草迟细,逐渐消瘦。生产性能降低,奶牛泌乳量显著减少。
【病史调查】采食大量易发酵性饲料。
二、防治要点
【治疗原则】排除气体,防腐止酵,强心补液,健胃消导。
【治疗措施】
(1)病初使病畜头颈抬举,用草把适度地按摩腹部,促进瘤胃内气体排除。同时应用松节油20~30毫升,鱼石脂10~15克,95%酒精30~50毫升,加适量温水,或8%氧化镁溶液600~1 000毫升,一次内服,具有消胀作用。
(2)严重病例,当发生窒息危险时,首先应用套管针进行瘤胃穿刺放气,防止窒息。非泡沫性臌胀,放气后,宜用稀盐酸10~30毫升;或鱼石脂15~25克,95%酒精100毫升,水1升;也可用生石灰水1~3升。放气后用0.25%普鲁卡因溶液50~100毫升、青霉素100万单位,注入瘤胃,效果更佳。
(3)泡沫性臌胀,以灭沫消胀为目的,宜用表面活性药物(如二甲基硅油),牛2~2.5克,羊0.5~1克;或用消胀片(二甲基硅油15毫克/片),牛30~60片,内服,能迅速奏效。实际上,应用菜子油、豆油、花生油或香油300毫升,温水500毫升,制成油乳剂,内服;也可以用松节油30~40毫升,液体石蜡500~1 000毫升,常水适量,一次内服,都具有消灭泡沫的功效。
(4)用2%~3%碳酸氢钠溶液,进行瘤胃洗涤,调节瘤胃内容物pH值。若因采食紫云英而引起的,可用食盐200~300克,常水4~6升,内服,都具有止酵消胀作用。为了排除瘤胃内容物及其酵解物质,可用盐类或油类泻剂(剂量与用法参照瘤胃积食);或用毛果芸香碱0.02~0.05克,或新斯的明0.01~0.02克,皮下注射,兴奋副交感神经,促进瘤胃蠕动,有利于反刍和嗳气。
(5)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全身机能状态,及时强心补液(参照瘤胃积食疗法),增进治疗效果。
(6)瘤胃切开术。泡沫性臌胀药物治疗无效时,即进行瘤胃切开术,取出内容物,按照外科手术要求处理,防止污染。
(7)接种瘤胃液。在排除瘤胃气体或进行瘤胃手术后,采用牛健康瘤胃液3~6升,并应用青霉素或土霉素适量,灌入瘤胃内,提高防治效果。
(8)病情轻的病例,使病牛立于斜坡上,保持前高后低姿势,不断牵引其舌,或用木棒涂煤酚皂溶液,给病牛衔在口内;同时按摩瘤胃,促进气体排除,也能奏效。
【预防】
(1)在放牧或改喂青绿饲料前一周,先饲喂青干草、稻草或作物秸秆,然后放牧或青饲,以免饲料骤变发生过食。
(2)在放牧中应注意避免采食开花前的豆科植物;堆积发酵或被雨露浸湿的青草,要尽量少喂,以防臌胀。
(3)注意饲料保管,防止霉败变质,加喂精料应适当限制,特别是粉渣、酒糟、甘薯、马铃薯、胡萝卜等,更不宜突然多喂,饲喂后也不能立即饮水,以防发生本病。
(4)呼吸困难严重的,立即排气急救并实施强心措施,防止呼吸窒息死亡。排气不宜过快,防止低血压性晕厥发生。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诊断失误】瘤胃臌气关键是区分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继发性瘤胃臌气主要见于食管梗塞及其他前胃疾病引起的瘤胃臌气,如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皱胃左方变位等。
(1)食管梗塞。采食块状饲料的病史,流涎严重,触诊颈部食管径路有硬物,远心端有波动感。食管探诊,胃导管插入困难。
(2)前胃弛缓。慢性型前胃弛缓偶有发生,起病缓慢,病程延久。前胃机能障碍综合症候群仍然是主证。
(3)创伤性网胃腹膜炎。起病缓慢,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姿势异常,运动异常,网胃区腹壁触诊有疼痛反应。白细胞数升高,体温中等度升高。
(4)皱胃左方变位。起病缓慢,奶牛通常分娩后突然发病。左腹部上方倒数第1、2、3肋骨叩诊结合饥窝部听诊,可听到特殊的钢管音。视诊左侧腹部膨隆。
【治疗失误】
(1)穿刺放气方法不当,导致并发症发生。某牛采食棉子壳、豆腐渣及玉米面、麦麸、棉子饼和少量的干草,喂后2~3小时出现急性瘤胃臌气。畜主用16号注射用针头进行瘤胃穿刺放气,因排气不畅,多次将针拔出,当晚就发现皮下气肿。背腰部皮下局部隆起,按压有弹性,同时触诊有捻发音。因此,在治疗瘤胃臌气进行穿刺放气过程中,应避免随意拔出放气针,否则,可因瘤胃内气体压力过高而导致气体沿针孔窜入皮下。穿刺的方法很重要,一定将皮肤向前或向后移位,再行穿刺,拔除穿刺针后,瘤胃壁针孔与腹壁针孔错位,不会发生瘤胃内气体串入皮下。一旦发生其中皮下气肿,可采取按压排气,局部注射或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同时采取对症治疗。
特别严重的病畜,当有窒息危险时要进行瘤胃排气,可以采用胃管插入胃内排气或使用套管针穿刺瘤胃放气。放气时要注意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会因腹压的急剧降低,引起脑部缺血性休克等不良后果。
(2)治疗措施单一,疗效差。治疗瘤胃臌气原则是,防腐止酵、强心补液、健胃消导。临床上往往注重排气和缓泻,忽略综合治疗。物理排气与化学制酵相结合,才可能真正缓解瘤胃鼓胀,达到治愈的目的。正确使用盐类泻剂至关重要,过量使用导致大量体液渗漏到瘤胃,机体脱水加重。补液是重要环节,同时输注碳酸氢钠,调整酸碱平衡;即时监控心脏机能也十分重要;不可忽略调整胃肠机能的治疗措施。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2岁、体重约170千克的西杂一代黄色公牛,早上放牧后发现该牛不倒嚼、发呆、肚胀。患牛精神不振,心率加快,心音增强、粗厉;瘤胃蠕动音弱而不整,触之柔软。患牛腹围膨大,左肷向上凸起。体温38.6℃,脉搏72次/分钟,呼吸28次/分钟。初诊为单纯性瘤胃臌气。治疗:浓盐水500毫升、安溴20毫升×3,一次静注;液体石蜡500毫升×2,鱼石脂20克,一次内服;胃肠动力注射液5毫升肌注,用药后一次而愈。7月3日,该牛又发生肚胀、发呆、不食,经他医用药多次不见效果,于9日再次求笔者往诊。
【临床症状】病牛精神高度沉郁,口腔干燥,口色白而舌苔黄厚,口气恶臭。有时从口腔、鼻孔返出多量带有草沫的胃液,味恶臭。听诊,心动加快、心音弱而节律不齐,肺音粗厉,呼吸节律加快,有明显的湿性啰音,瘤胃音、肠音绝止。瘤胃触诊柔软,仔细振动有振水音;同时患牛不安、躲闪、后肢踢弹。患畜腹围向两侧膨大,从腹下向上顶压,有振水音。病畜频频努责,排便稀,恶臭,喜饮。体温41.3℃,脉搏108次/分钟,呼吸42次/分钟,根据症状疑为穿孔性腹膜炎。患牛处于恶病质状态,无治疗价值,并于下午16时死亡。
【剖检】腹水增多、混浊,内有大量草沫,气味恶臭熏鼻。腹膜粗糙,腹腔脏器均被食糜所污染。在瘤胃左侧腹囊离腹侧冠状沟下端约6厘米处,有一长约2.5厘米的破裂口。切开瘤胃,其黏膜全部脱落,在胃壁上有不同程度的糜烂。瓣胃叶干涸,触之呈粉样脱落。
【分析】通过详细了解该牛在治疗中曾先后3次共投服硫酸钠1千克、人工盐500克(内含干燥硫酸钠220克,碳酸氢钠180克,氯化钠90克,硫酸钾10克),患牛第5日体温开始升高,喜饮,腹泻。超剂量的盐类泻剂的重复应用,使瘤胃渗透压急剧升高,瘤胃严重积液,机体脱水严重。同时瘤胃内容物异常发酵分解、菌群失调,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及有毒物质。这些产物长期浸泡、压迫胃壁、并不断的刺激与腐蚀,而引发胃黏膜的发炎、坏死,直至穿孔。临床应用硫酸钠等盐类泻剂治疗牛病时,应根据患牛的体质、病性而定。切忌大剂量、反复地投服,以防止瘤胃炎、瓣胃干涸,直至胃壁穿孔等继发症的发生。尤其是使用泻剂时,要配合采取补液、强心、解毒、制酵和兴奋瘤胃机能等综合措施,方可达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