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撒式发酵床饲养肉鸡的具体操作包括鸡舍建造、发酵床铺设、发酵床维护和鸡群管理等四个方面。
1.鸡舍建造
鸡舍原则上要东西走向,坐北朝南,不能太低,一般檐高2.0~2.5米,屋脊高3.0米左右。窗户要大,特别是前窗。
发酵床肉鸡舍与一般的肉鸡舍有两方面不同:一是窗户的改进,二是地面不同。
(1)窗户改进:发酵床分解鸡粪过程产生大量废气,同时发酵热量把鸡粪中的水分蒸腾到空气中,这样增加了湿热气体(雏鸡阶段不明显),需要及时排出。因此要加强鸡舍的通风。由于热气能够自动上升,所以要在鸡舍屋顶最高处加开天窗,让废气自行排出。可以用简易天窗,只要结实不漏雨就行。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专门的无动力天窗。圆形天窗直径50~60厘米,1~2间开一个天窗。
为了补充新鲜空气,与天窗形成舍内外的循环气流,最好在高于发酵床地面15厘米左右的墙根处加开地窗。每个地窗大小约25厘米×10厘米,每间的前后墙分别开3~5个。为防止鼠害,必须在地窗上钉上铁丝网。
(2)鸡舍地面:鸡舍发酵池地面的要求与猪舍发酵池基本相同。可参照第40~43页。
如果想在已有水泥地面的房舍内建造发酵床肉鸡舍,不破坏水泥地面,将垫料直接铺在水泥地面上也可以。
鸡舍内全部铺成发酵床地面,地面下无法建造火炕等加温设施,加温一般用暖风炉。
参见彩图77、78。
2.发酵床垫料铺设
肉鸡干撒式发酵床的垫料铺设与猪用干撒式发酵床相同,只是厚度要求40厘米即可。每吨干锯末能铺13平方米左右的发酵床。其他垫料原料的用量大致参考锯末。参照第46~49页。
垫料铺成后可立即进鸡饲养。如果垫料铺成后空置一段时间才养鸡,只要时间不是太长(1~2个月内),对发酵床发酵功能影响不大。
发酵菌种在混有湿鸡粪的垫料中会迅速启动发酵,在未掺和鸡粪的干垫料中菌种保持休眠状态。
3.发酵床的维护管理
在天冷时,即使没有自然风,完全靠天窗和地窗就能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在热天时还要结合排风扇和冷风机通风降温。
要定期翻动上层垫料,其目的一是把鸡粪从表面翻入垫料内部,二是增加垫料的透气性能。鸡粪在垫料表面几乎不能发酵,只有掺到垫料中,发酵分解的速度才会快。一般5~7天翻动一次即可,鸡群明显发病时要增加翻动次数,最好每天翻动一次,以减少垫料表面病原。翻动深度10~20厘米。每批鸡出栏后要彻底翻动一次,深度以30厘米为宜。翻动垫料最好用铁叉,用铁叉翻垫料比用铁锹要快,而且省劲,也可用铁耙。
30日龄到出栏前,可以完全不翻动垫料。这时鸡粪保留在垫料表层,粪中的水分被蒸发。鸡挠动垫料不明显,就会在表层形成一层粪痂。相反,如果每隔几天翻动一次表层垫料,鸡就会明显挠动,表层垫料不会明显结痂而保持松散。
肉鸡出栏后,先在垫料表面喷洒少量水分,将垫料翻动20厘米左右深度,把鸡粪翻入垫料中层,同时注意拍碎粪块。这样鸡粪就会在几天内发酵降解。
后期不翻动垫料的好处有四个:一是减少成鸡阶段的发酵产热,这对热天降低鸡舍温度十分必要;二是将发酵的产热过程推迟到下一批育雏时,为雏鸡提供温暖条件;三是减少劳动量,消除翻动过程对鸡群的惊扰;四是将部分发酵过程转移到养鸡间歇阶段,减少养鸡时产生的废气。
在饲养过程中,发酵要分解消耗一些垫料,发酵床垫料会逐渐减少。一般每出栏4~5批肉鸡时,要补充少量垫料(约5厘米厚),保证垫料厚度在40厘米左右。新垫料直接铺在老垫料上面,不必混合。补充垫料要添加相应比例的发酵菌种。
只要垫料的发酵功能正常,老垫料就不必清理或更换。根据猪发酵床垫料使用寿命比照估计,肉鸡发酵床垫料起码能用3年以上。只要鸡舍没有臭气,鸡粪在垫料中能降解掉,就说明发酵床功能正常。
干撒式发酵床的垫料原则上要尽量保持干燥,这样不但发酵效果好,而且鸡在垫料上生活舒适。因此一般情况下要阻止鸡粪以外的水分进入发酵床,要及时检查和维修饮水器,防止漏水,还要注意防止雨水和地下水进入垫料。
由于鸡粪中水分较少,垫料中只要不大量进入其他的水分,垫料都会保持干燥。但是垫料过于干燥也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影响鸡粪在垫料中的发酵,因为发酵过程必须有少量的水分参与;二是影响鸡舍内空气湿度。雏鸡阶段要求空气湿度在60%~70%。所以在大多数时间段,上层垫料的湿度以手感略有湿润为度。这就需要在必要时在垫料表面专门喷洒少量水分。如果空气干燥,可多次喷水以达到要求湿度,但一次喷洒水分的数量不宜太多,以防垫料表面湿度过大。饮水器溢漏少量水时,只要量不是很大,可以人工将饮水器下的湿垫料与周围干垫料掺和,就能通过发酵蒸发掉过多的水分。
肉鸡发酵床使用后,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进鸡饲养,只要注意保持垫料干燥,垫料的发酵功能在1~2个月内不会失效。
由于单位面积内鸡粪数量比猪的粪尿少得多,粪的发酵与水蒸发负荷小,所以鸡舍发酵床比猪舍发酵床的维护容易。
由于鸡发酵床的发酵强度比猪发酵床发酵弱,垫料热度不是太高,发酵过程对舍内温度的贡献不是很大。这使得一部分人将正常使用的鸡发酵床误认为没有正常启动发酵。这是把猪发酵床的发酵热度作参照的原因。实际上,只要鸡舍中没有粪臭气,垫料中有明显升温就说明发酵床在起作用。
参见彩图83、84。
4.鸡群管理
(1)鸡舍加温:发酵床养鸡的供暖一般采用暖风炉吹暖风的方法进行。
使用暖风炉优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暖风空气来源于鸡舍外,是新鲜空气。供暖的同时,也给舍内持续提供了氧气。而且由于是正压送风,圈舍内的空气也被迫向外排放。这样较好地保障了舍内的空气质量。二是直接供暖,热量利用效率高。三是设施比较简易,投资较小。
鸡舍适宜温度的标准以鸡群不挤堆为宜,不宜过高。
(2)鸡舍通风降温:夏季通风降温最好安装使用冷风机。
冷风机可采用横向通风或纵向通风。鸡舍长度在20米以下时,可在室内一端安放一台较大功率的冷风机,施行纵向通风。如果鸡舍较长,可在窗户上安装两台冷风机,采用横向通风方式。使用冷风机通风降温,具有降温效率高,不明显增加舍内湿度等优点。参见彩图82。
天窗和地窗形成的立体循环气流,能高效率地把接近地面的浊气和湿气排放出去,保障鸡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不论外界气温高低,天窗都要保持全天候开放。除寒冷季节外,地窗一般要全部开放,以尽量补充新鲜空气。如在寒冷天气时,舍内空气明显较差,要在增大加热量的前提下适当开放地窗(白天部分时段或部分地窗开放)。
在肉鸡舍使用冷风机和无动力自动旋转天窗时,要特别注意舍内的扬尘会吸附到冷风机的湿帘纸网表面和天窗轴承上,影响冷风机的水蒸发和冷风机转动,因此要定期清理。
发酵床饲养肉鸡可采用前期在专用育雏舍、以后转入饲养中大鸡的发酵床舍的两段饲养模式,也可以全部在发酵床上一直从育雏养到出栏。采用后一种办法时,育雏要在较小的育雏区内进行。育雏区周围用塑料薄膜与外界隔开。育雏前3天,育雏区地面要铺塑料编织袋或塑料薄膜,鸡饲料撒到薄膜上供采食。以后雏鸡有正常的采食能力,即可改成用料槽饲喂。随着鸡长大,育雏区逐步向外扩增,中大鸡阶段布满整个发酵床鸡舍。大鸡密度掌握在每平方米8~9只,夏季要适度降低密度。参见彩图79、80、81。
在鸡群饲养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喷洒消毒药和鸡苗进舍前的熏蒸消毒不会明显影响发酵床菌种活力。因为一方面这些药物会被垫料的吸附作用固定在表面,另一方面药物数量与垫料总量相比悬殊,影响不大,再者这些药物在垫料中也会被逐步降解。
可在垫料表面定期撒少量粗沙粒,供鸡采食,可帮助消化。
5.干撒式发酵床肉鸡饲养的疫病防治
当前饲养的肉鸡主要分为土种鸡、黄羽肉鸡、麻羽肉鸡和白羽肉鸡等。土种鸡的抗病力最强,比较好养;白羽肉鸡抗病力最差,饲养的难度最大,需要严格的饲养条件。
在肉鸡饲养过程中,疫病是养鸡成败的关键。疫病的成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饲料质量,二是传染因素,三是鸡舍内的空气质量。但对于饲养环节来说,能够控制的主要是后两个问题。
对于传染造成的肉鸡疫病,当前需要使用疫苗接种控制的疫病主要是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疫苗是否接种要看当时当地有没有疫情威胁,其他疫苗尽量不要接种,以免增加鸡群应激反应。对于由细菌引起的疫病主要靠环境控制、消毒和关键时段添加抗菌药物解决。
除了少数主要由传染因素引起的疫病外,肉鸡的疾病主要有呼吸道炎症、肠道炎症和腹水症三种。发病原因主要在于鸡舍内的环境调控。呼吸道炎症的诱因主要是空气过于污浊,肠道炎症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脏污和空气质量差,腹水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压低和空气污浊。环境调控的根本任务在于协调温度和通风的矛盾,即在保障温度满足鸡的生理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通风保证舍内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要素包括有足够浓度的氧气和尽可能低的有害气体,以及适当的湿度。
在夏季,鸡舍内环境调控的任务主要是降温,通风与降温没有矛盾。但在较冷的天气,鸡舍需要保温升温的情况下,通风和保温就成为一对矛盾,必须恰到好处地协调。特别是在寒冷天气饲养雏鸡。如果遇到下雪天气,这对矛盾协调的难度更大。这是饲养白羽肉鸡成败的关键点(不论用哪种饲养方式饲养白羽肉鸡,这都是最大的关键点和难点)。
需要提醒的是,当前肉鸡饲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问题,包括盲目使用和超量使用比较严重。在小规模饲养场使用的药物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没必要用。而且有一部分药物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造成了明显的毒害。
干撒式发酵床也可以用于养鸭和养鹅等。发酵床养鸭与饲养肉鸡基本相同,可以饲养肉鸭,也可以饲养蛋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