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羽绒具有轻、软、松、弹等特点,是羽绒生产的上佳原料。我国羽绒的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原料。
鹅羽绒的采集方法有两种:屠宰时经过热水浸烫后拔毛和活体拔毛。前者采集到的羽绒质量较差,羽绒的蓬松度、保暖性能都不如后者。
通过活体拔毛能大幅度地提高羽绒的产量和质量。活拔鹅羽绒能在不影响鹅健康和不增加鹅的饲养量的情况下,比 “杀鹅取毛法”多产2~3倍的优质羽绒。活拔的鹅羽绒不经过热水浸烫,也不用晒干,羽绒的弹性足,蓬松度好,柔软干净,色泽一致,含绒率高达22%以上,其余都是可供使用的羽片。而且活拔鹅羽绒加工的制品,只要保管得当,使用的时间也可比水烫毛延长将近两倍。
因为鹅的开产月龄大都较晚,习惯推迟鹅的产蛋月龄到7月龄,有的甚至推迟到9~10月龄。如果90日龄时开始活体拔毛,到开产前40天,至少每只可以活体拔毛3次(90日龄、135日龄、180日龄左右)。如每次活体拔毛平均120克,3次拔毛可得360克羽绒。
鹅的羽毛生长是有规律可循的。以太湖鹅羽绒生长情况为例:1~2周龄为黄色绒羽,3~4周龄主翼羽和尾羽逐渐长长,头部绒羽仍为黄色,其余各部新羽长出,羽色由黄转白,5~6周龄颈部羽绒转白,主翼羽接近背部,7~8周龄头部羽绒变白;9~10周龄主翼羽贴于腰部呈圆形合拢;13周龄两翅在尾部交叉,全身羽绒基本长齐。因此,第一次活体拔毛的时间应该在13周龄之后。
(一)适于活体拔毛的鹅
按生长和生产阶段不同,适于活体拔毛的鹅有以下几类:
1.肉用鹅 在习惯吃大鹅的地区,把仔鹅养到立冬前后,青草枯老,鹅已养得肥大毛丰时,再出售或屠宰,这就是有别于“肉用仔鹅”的“肉鹅”或“大鹅”。这样的鹅养到90~150日龄,可以开始活体拔毛。一般活重3.5千克以上的鹅,第一次拔毛可以获得含绒量达22%左右的羽绒约80克。拔毛后再养45天左右,新毛长齐后可进行第二次拔毛。这样可连续拔毛3次,到初冬再把鹅出售或屠宰。这时的肉鹅,体重大,肥度好,比夏、秋季节售价也高。在青草丰盛的地方,将肉鹅以放牧为主进行饲养,连续3次拔毛后再出售,1只鹅可以增收16~18元。
2.后备种鹅 当后备种鹅养到90~100日龄时,即可进行首次拔毛,以后每隔45天左右拔毛1次,直到开产前1个半月停止拔毛,一般可拔毛3次。
3.休产期的种鹅 种鹅到夏季一般都停产换羽,必须在停产后还没有换羽之前,抓紧进行活体拔毛,直到下次产蛋前1个半月左右,连续拔毛3~4次。种鹅体型大,产羽绒也多。对种鹅进行活体拔毛,是降低种鹅饲养成本,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如皖西白鹅、四川白鹅、浙东白鹅、莲花白鹅、兴国白鹅等。这类鹅在当地于当年的9~10月开始产蛋,第二年的4~5月结束,一直休产到9~10月再产蛋。利用种鹅休产期活体拔毛几次,既不影响产蛋和健康,也不增加饲料开支,还能卖毛增收。特别是皖西白鹅,体型大,产毛多,含绒量高,适合活体拔毛。
东北地区的豁眼鹅、籽鹅等小型鹅种,产蛋多,同时为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产羽绒量多,羽绒品质优良。利用种鹅休产期,可拔毛3次,每次可拔含绒量30%以上的羽绒70克左右,最多达120克。
4.生产肥肝的后备鹅 肉用仔鹅的羽毛刚长齐,体重还不够,不能用于填饲生产肥肝,需要再养一段时间,在这一阶段可拔毛1次,等新毛长齐后再填饲。若当时气候炎热,不能填饲,还可以继续拔毛1~2次,等到天气凉爽后新毛长齐, 再填饲生产肥肝,也是增收的好办法。
(二)拔毛前的准备
1.停止喂饲 拔毛前12~24小时,只喂清水,不喂饲料;拔毛前4小时停止供水,以防鹅在拔毛时排便频繁,污染毛绒和操作人员的衣服。
2.拔毛场所 选择光线好、避风的地方作为拔毛场所,并事先打扫干净。如果是水泥地面,要打扫干净;如果是泥巴地面,打扫干净后,最好铺上塑料布,以免羽绒污染。避风的目的在于防止拔下的毛绒被风吹得飘起来。
3.拔毛前应使鹅保持清洁 拔毛的前一天将鹅赶到清洁水塘中,让其把羽绒清洗干净。从水池中出来的鹅要让它们在运动场把羽毛晾晒干,再让它们进入鹅舍。鹅舍内铺清洁干草,保持干燥清洁。
4.用品准备 准备好一条围裙和口罩让拔毛人员穿戴。准备一瓶消毒用酒精,经过消毒的普通针线、药棉和镊子,用于在拔毛过程中皮肤损伤鹅的处理。准备塑料桶或编织袋,作为盛放羽绒的容器。
5.其他 第一次拔毛的鹅,拔前可根据鹅体大小每只灌服50度白酒6~10毫升,灌服白酒10~15分钟后再拔毛,能够使鹅的毛孔扩张,可减轻拔毛鹅的痛苦。室外要准备好围鹅用的栏,把鹅群集中在一起,便于捉鹅。
(三)拔毛的方法
1.鹅的保定
(1)双腿保定。拔毛者坐在凳子上,用绳捆住鹅的双脚,翻转过来,使其胸腹部朝上,背置于操作者腿上,头朝操作者。用两腿同时夹住鹅的头颈和双翅,使其不能动弹(但不能夹得过紧,防止窒息)。此法容易掌握,较常用。拔毛时,一手压住鹅皮,一手拔毛。两只手还能轮流拔毛,可减轻手的疲劳,有利于持续工作。
(2)半站立式保定。操作者坐在凳子上,一手抓住鹅颈上部,使其呈站立姿势,用双脚轻轻踩住鹅脚趾和蹼(也可踩鹅的两翅)。使鹅体向操作者前倾,然后开始拔毛。此法比较省力,但不适合初次拔毛的鹅,鹅容易挣扎。
(3)卧地式保定。操作者坐在较矮的凳子上,双手抓住鹅颈部和双脚,使其横卧在操作者面前的地面上。用一脚踩住鹅颈肩交界处及翅根部,然后进行拔毛。此法保定牢靠,但鹅体容易受伤。
(4)专人保定。1人专门保定,1人进行拔毛。此法操作简便,鹅体不容易受伤,但需要的人力较多,不适合规模化生产。
2.活体拔取胸部、腹部羽毛的方法 用鹅的两只翅膀夹住鹅颈,人用腿夹住翅膀,一手抓住鹅腿,一手拔毛。一般情况下,孵化后的小鹅长到90天左右,胸部、腹部、背部、颈部下端、翅膀内侧的毛就可以开拔。以后每35天左右拔一次毛。第一次、第二次以顺拔为好。以后倒拔、顺拔都可以。毛要一小撮一小撮地拔,用力要适当,拔毛的手势要自然,拔起来干脆利索;不要慢慢腾腾,惜痛护痒,拖泥带水地拔,那样会使鹅遭受更大的痛苦。
拔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抓住毛根,大小毛一起拔,这样拔毛后,恢复的周期为35天左右;另一种是先拔毛片,后拔绒毛,这样拔鹅毛,恢复的周期为28天左右。拔毛时,每撮毛根数的多少,也要根据鹅毛生长的松紧情况来定,毛紧时,少拔几根,毛松时,多拔几根。当手拔不动时不要猛用力,要减少根数,变换位置。无论哪次拔毛,尽量不要把毛拔断;否则,会留下毛根,影响鹅毛的生长。如果鹅毛拔断了,断毛处等到第二年换毛时才能重新生长。拔毛时要边拔边看,注意避开血管毛,不可性急;否则易把鹅皮扯破。在拔毛过程中,如果出现小块破皮或轻微的流血现象,用红药水涂上即可。如出现大块扯皮现象可用消过毒的缝衣针缝合,伤口愈合前不要让鹅下水、淋雨、暴晒。
3.翅膀上羽毛的拔取 翅膀上的羽毛可分为3类:从翅膀尖端开始数,第一根、第二根为“尖翎”,是制作鹅毛扇的好材料;第三根至第九根或第三根至第十根大毛为“刀翔”,是制作羽毛球的好材料,剩下的10根左右大毛为“鸟翎”,是制作装饰品、工艺品的好材料。
拔鹅翅膀上的毛同拔胸、腹等部上的小毛有一定区别。首先小鹅孵化后90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第一次拔翅膀上的大毛。第一、二次拔大毛时通常不是那么好拔,往往要用毛钳夹紧大毛,一根一根地拔,手钳夹毛用力要适当。夹得过紧,易把毛管夹偏,过松,毛拔不来。其次,拔鹅翅膀上的大毛,间隔期90~100天。由于大毛生长需要大量营养,经济价值也不高,所以,提倡一年只拔1~2次。
4.拔毛的注意事项
(1)拔不动时不能硬拔,这说明羽毛尚未成熟,应该再等几天。拔毛过程中如拔破皮肤而出血时,应用红药水消毒,皮肤破口大时应消毒缝合,拉破的部位不能再拔毛,受伤的鹅要单独关养,不能下水、不能淋雨、不能关在潮湿的鹅舍里、不能暴晒。
(2)拔毛后的头3天不能放鹅下水,不在烈日下暴晒,舍内厚垫干草,进行圈养或在鲜嫩的草地上放牧。
(3)拔毛后适当补充精饲料(以豆饼、碎米为好),恢复体质,促进新羽毛生长,一星期后可以多放水。
(4)拔毛的鹅群如有灰白两种羽色应将两种羽毛分别置放,不能混杂。
(5)体弱营养不良或病态鹅不能进行活拔毛,应挑出来不拔毛。这样的鹅毛既不好拔又会影响鹅体健康。
(6)降低“飞丝”含量。在拔毛特别是在拔绒朵的过程中,要防止将毛拔断。因为拔断的绒丝成为“飞丝”,“飞丝”多了会降低羽绒的品质。出口规定,“飞丝”的含量超过10%,要降低售价。
(四)活体拔毛后的饲养
拔毛后,绝大多数的鹅都能正常活动,但也有部分鹅会出现摇摇晃晃、不进食、体温升高的现象,一般2~3天后能恢复正常。应激剧烈的鹅会出现脱肛现象,一般1~2天能自然恢复。但为了防止肛门溃烂,可用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几次。拔毛后3天内,不要暴晒或淋雨,7天内不要下水,放在幽暗、背风的圈里圈几天,地面要保持干燥清洁,铺上柔软干净的垫草。除每天供应充足的优质青绿饲料和饮水外,还要给每只鹅补喂150~180克配合饲料,促进鹅体恢复健康和羽毛生长。配方:玉米40%、稻谷7%、麦麸20%、米糠8%、豆粕10%、菜籽饼5%、蚕蛹3%、鱼粉1.5%、磷酸氢钙2%、骨粉1%、石膏粉2%、食盐0.3%、微量元素添加剂按使用说明书添加。7天以后,可以让鹅下水洗澡和放牧,多喂青草等。冬天鹅活体拔毛后,要注意保暖,防止冻坏。种鹅拔毛后公母应分开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