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八)接产与育羔技术
    来源:辈宠网

1.接产前的准备工作

(1)母羊预产期的估算 辽宁绒山羊母羊发情周期一般为17~25天,若配种后25日内母羊不再发情表明母羊已经受孕。从配种日算起150天(范围为145~155天)后就是母羊应该分娩的日期,这个日期叫预产期。计算方法是月加“5”或减“7”,日减“3”。例如,某羊于2000年10月10日配种,此后25天内未出现发情症状,初步可确定其在2001年3月7日产羔。计算出每只母羊的预产期后可以统计出产羔期内每天应有多少只母羊待产,绒山羊饲养场或饲养大户应将统计出的数据绘制成产羔曲线。产羔曲线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开产日期、产羔高峰、结束日期。

(2)产房的准备 虽然辽宁绒山羊适应性强,但在寒冷的北方冬季或早春产羔也应配有产房,并配有相应的取暖设备,也可用封闭良好的羊舍代替。产房温度以5~10℃为宜,至少也应在0℃以上。产房的封闭要好,要求无贼风,地面干燥并垫有清洁的褥草。产房内要配备产羔栏。利用羊舍做产羔房,可留10~15厘米厚的羊粪以利于保暖,俗称暖圈。但无论用专门的产房还是利用羊舍做产房,产羔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液可用2%~5%的热碱水,也可用百毒杀等。值得注意的是,用火碱消毒后一定要用清水将饲槽再清洗一遍,防止怀孕母羊因火碱刺激而流产。

(3)饲草与饲料的准备 若平时靠放牧饲养,在产羔前后几天内就应在羊舍内饲养,因此应提前准备好草料。此间应给予优质易消化的青干草,同时还要贮备足够的青干草、青贮、微贮等多汁饲料和玉米等精料供给母羊和羔羊。另外,还要为缺奶羔羊准备奶羊、奶牛或奶粉以供人工喂养。

(4)用具与药品的准备 需要准备的用具有台秤、医用橡胶手套、水桶、脸盆、毛巾、产羔记录簿、记录笔记本、记录笔、耳号、耳号笔、耳号钳、手电筒、电池、圈内照明设备及取暖设备等。

在母羊产羔前需准备好有关药品。用于免疫方面的有破伤风抗毒素;用于治疗方面的有青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止泻沙星、安痛定、维生素C、地塞米松、催产素、比塞可灵、盐水、5%的葡萄糖、甲紫溶液等;用于消毒方面的有火碱、百毒杀、碘酊、酒精、高锰酸钾粉、来苏儿等。

(5)人员准备 接产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因此,应指定专人负责,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助人员,以便完成接羔工作。养羊数量较多的专业户和羊场,每群羊视规模大小配备1~2名接产护羔人员,接产护羔人员具体负责护羔、补乳和补饲各项工作。

2.接产

(1)妊娠母羊分娩预兆 怀孕后期的母羊在临近分娩前,全身行为与平时不同。根据对这些变化的全面观察,以便做好接产的准备。其预兆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为变化。母羊精神不安,食欲减退,反刍停止,回顾腹部,时起时卧,不断努责和鸣叫,腹部明显下陷,在羊舍独处墙角,独卧一边,放牧时溜边落后,有的用前肢刨地。二是外阴部变化。临近分娩时,阴唇逐渐柔软、肿胀、增大,阴唇皮肤上的皱襞展开,皮肤稍变红。阴道黏膜潮红,黏液由浓稠变为稀薄滑润,排尿频繁。三是乳房变化。乳房在分娩前迅速发育,腺体充实,乳头增大变粗,整个乳房膨大、发红且有亮光,临近分娩时,可从乳头中挤出少量清亮胶状液体或少量初乳。对有上述临产症状的母羊,应立即送入产房。

(2)正常分娩的助产 母羊产羔时,一般能自行产出。助产人员主要任务是监视分娩情况和护理出生羔羊。助产时,首先剪净临产母羊乳房周围和后肢内侧的羊毛,用温水洗净乳房,挤出几滴乳,再将母羊的尾根、外阴部等洗净,用1%来苏儿溶液消毒。正常分娩的母羊在羊膜破裂后30分钟左右羔羊便能顺利产出。正常产出的羔羊一般是两前肢先出,接着就是头部出来,随着母羊的努责,羔羊自然产出。

产双羔时,间隔10~30分钟就能产出第二只羊羔。当母羊产出第一只羊羔后,仍有努责、阵痛的表现,即是产双羔的征候,应认真检查。羔羊出生后,先将羔羊口、鼻和耳内的黏液掏出擦净,以免误吞羊水,引起窒息或异物性肺炎。羔羊身上的黏液,应及早让母羊舔干,如果母羊不舔,可在羔羊身上撒些麸皮,放到母羊嘴边,促使母羊将它舔净。这样既可促进新生羔羊的血液循环,又有助于母羊认羔。

羔羊出生后,一般都能自己扯断脐带。这时可用5%的碘酒在扯断处消毒。如羔羊自己不能扯断脐带时,接产人员要先把脐带内的血向羔羊脐部顺捋几次,然后再用指甲刮断脐带,长度以3~4厘米为好,并用碘酒消毒处理。在正常情况下,母羊舔完羔羊身上的黏液后,羔羊就能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找奶吃。这时首先要从母羊乳头中把奶塞挤掉,让羔羊及早吃上初乳。羔羊出生后,胎衣在2~3小时内自然排出,要将胎衣及时拾走,不要让母羊吃掉,以免感染疾病。胎衣超过4小时不下时,就要采取治疗措施。产羔如在寒冷季节,要做好产房的保暖防风工作。羔羊毛干得很慢时,可在产房内加温,以防止羔羊感冒。如在炎热夏季产羔,要做好防暑通风工作,打开产房门窗散热通风,但不要把羔羊放在阴凉潮湿处。有些羔羊出生后不会吃奶,应加以训练,方法是把羊奶挤在指尖上,然后将有乳汁的手指放在羔羊的嘴里让它学习吸吮。随后移动羔羊到母羊乳头上,以吸吮母奶。

(3)难产的处理 难产一般是由于初产母羊因骨盆狭窄、阴道狭小,或经产母羊有时体弱无力、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子宫收缩无力等情况所致。羊膜破水后30分钟以上,仍未产出羔羊,或仅露出蹄和嘴,母羊又无力努责时,就要助产。助产人员应将手指甲剪短、磨光,消毒手臂,涂上润滑油或肥皂,根据难产情况相应处理。如果是胎位不正,需先将胎儿露出部分送回子宫,校正胎位,随母羊的努责将胎儿拉出。如胎儿过大,可采用两种方法助产:一是用手握住胎儿的两前肢,随着母羊的努责,慢慢用力向后下方拉出;二是随着母羊的努责,用手向后上方推动母羊腹部,这样反复几次就能产出。也可以将羔羊两前肢反复数次拉出和送入产道,然后一手拉前肢,一手扶头,随母羊努责缓慢向下方拉出。切忌用力过猛或不依努责节奏硬拉,以免拉伤阴道。对助产产出的羔羊,如发育正常,有心跳,但不呼吸,称为假死。处理方法:一是提起羔羊的两个后肢,使其悬空,并不时拍打其背部;二是让羔羊平卧,用两手有节律地按压胸部。经过如此处理,短时间假死的羔羊多能恢复正常。

3.产后羔羊与母羊的护理

(1)羔羊的护理 羔羊出生后,体质弱,抵抗力低,适应能力差,容易生病。因此,搞好产后初生羔羊的护理,是保证羔羊高成活率的关键。羔羊出生后,一般10分钟左右便能自己站立起来,并寻找乳头吃奶。为了使初生羔羊尽快吃到初乳,此时助产人员应协助羔羊找到母羊的乳头,并协助和护理羔羊吃好第一次乳。如果羔羊比较健壮,以后便可以自己去找母亲吃奶了。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有免疫和轻泻的作用,是初生羔羊的必需食品,一定要确保羔羊能吃到初乳,否则羔羊不易成活。

羔羊在初生20天以前,大多不会吃草料,其存活和生长发育全靠母乳维持。即使会吃草吃料,其采食量也较少,消化吸收草料营养的能力也较弱。为此,必须加强初生羔羊的护理。对奶不够吃者和失去母亲无奶者,都要尽快地为其找到保姆羊,或实行人工补乳或哺育。保姆羊通常是一些产期相近并死去羔羊,或奶水较多,哺育自己羔羊有余的母羊。在把羔羊送给保姆羊前,需先将保姆羊的尿液或乳汁涂抹在待哺羔羊的身上,然后再把羔羊抱到保姆羊的圈里,让母羊嗅闻,接着实行人工辅助哺乳,使羔羊吃上几次保姆羊的奶,这样,保姆羊就可逐渐地接受哺育羔羊吃奶。

实行人工补乳或哺育羔羊时,一定要注意乳的浓度和严格地消毒,同时还要做到定时定量,温度以38~42°C为宜。产后7天内,每小时喂1次,以后逐步改为一天哺乳8次,到产后20天时,仍需保持每4个小时哺乳1次,直至羔羊离乳。每次的喂量,要掌握从少到多的原则。对产后7天内羔羊实行人工补乳,一般应从每次补喂170克起步,以羔羊吃饱为原则,逐渐增加每次喂奶的数量。羔羊在生后4~6小时便开始自行排泄胎粪。胎粪呈黄褐色,较黏稠。一定要使羔羊能及时排出,否则将会影响羔羊的正常生活和生存。如果生后24小时仍然排不出胎粪,羔羊将不时鸣叫和努责,此时,就要采取灌肠等办法促使胎便排出。

羔羊出生以后,应当立即和母羊一起送到分娩小圈内哺育5天左右。母子亲和,羔羊强壮结实的,就可将它们从分娩小圈内赶出,转入母子小群圈生活5~10天。母子均能正常哺育生活和羔羊生长发育较正常的,便可转到带羔哺乳的母子大群去饲养。羔羊在生后7~10天就应训练其吃草吃料。可采用吊草诱使羔羊去叼草,用炒香的粉料诱使羔羊去吃料。从羔羊生后第15~20天起,就应当给羔羊补饲混合精料,最初为每羔每天50克。以后,随着羔羊的生长,需要的养分逐渐增多,混合精料的补饲量就应逐渐增加。补料进度的安排大体是,每5~7天加量一次,到羔羊日龄达60天时,补饲的精料日总量应加到350~400克。一般羔羊应适时断奶,这样对羔羊和母羊都有好处。

(2)母羊的护理 母羊在分娩过程中,体能消耗过大,失去的水分多,新陈代谢机能下降,抵抗力减弱。此时,如果对母羊的护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母羊身体的健康,还会造成缺奶甚至绝奶,使生产性能下降。对产后母羊的护理,应注意保暖、防潮、避风和防感冒;要保持产圈的干燥、清洁和安静。产羔后1小时左右,应给母羊饮1~1.5升温水或豆浆水;切忌喝冷水。同时要喂饲少量的优质干草或其他粗饲料。头3天尽量不喂精饲料,以免发生乳房炎。饲喂精饲料时,量要先少,再逐渐增多。随着羔羊吃初乳的结束,精料量可逐渐增至预定量。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