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对光照要求比较严格。如鸡舍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时间缩短、光照强度降低等都可使产蛋量突然下降,特别是突然停电,缺乏应有的应急照明设备,影响更为严重。为使鸡舍内得到适宜的光照,通常使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
(一)自然采光
舍内自然采光的多少,应充分考虑下面一些因素。
1.鸡舍朝向:鸡舍的朝向直接影响自然采光,并影响防寒防暑,采用南向鸡舍比较理想,可参考第一章相关内容的介绍。
2.舍外情况:鸡舍附近如果有高大的建筑物或大树,就会遮挡太阳的直射光和散射光,影响舍内的光照条件。要求其他建筑物与鸡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屋脊高度的2倍。鸡舍周围植树,应选用主干高大的落叶乔木,且妥善确定位置,尽量减少遮光。此外,舍外地面反射能力,对舍内采光也有影响,如裸露土壤反射率为10%~30%,草地为25%,新雪覆盖地面为70%~90%。
3.采光面积:采光面积一般用“采光系数”表示,即为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的面积之比(以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为1)。不同生理阶段对采光有不同要求,如成鸡舍和雏鸡舍的采光系数分别为1∶(10~12)和1∶(7~9)。另外,窗户的数量、位置、大小、形状以及窗间距,都会影响鸡舍的总的采光面积和采光效果。窗越多,窗间壁窄,光照、通风越均匀。窗户窗台的高度一般为1米左右,窗上缘的高度在结构和施工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高一些。窗户的类型常见有三种,即横长方形(卧式)、竖长方形(立式)和方形。卧式窗纵墙方向采光均匀、通风均匀且量小,立式窗进深采光均匀、通风量大,方形窗总采光量最大、通风量介于前两种窗之间。因此,在鸡舍设窗时,根据鸡舍情况考虑窗户的类型。
4.入射角与透光角:入射角是指鸡舍地面中央的一点到窗户外侧上缘(或屋檐)所引直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BAD)(图2.4),入射角越大,越有利于采光。为确保夏季不应有直射的阳光进入舍内,冬季则尽可能使阳光进入舍内更深的部位,可通过合理设计窗户上缘和屋檐的高度实现。当入射角小于当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时,可防止夏季直射光进入舍内;当入射角等于或大于当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时,则可使太阳光在冬季进入舍内最深。太阳高度角可根据下式得到:
h=90-∅+σ
图2.4 窗口入射角和透光角
式中,h为太阳高度角;∅为当地纬度;σ为赤纬(夏至23°27′,冬至-23°27′,春分和秋分0)。一般情况下,鸡舍入射角不应小于25°。
透光角又叫开角,是指鸡舍地面中央一点向窗户上缘(或屋檐)和下缘引出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BAC)(图2.4)。如窗外有树或其他建筑物,则窗户下缘引线位置改成大树或建筑物的最高点。透光角越大,越有利于光线进入。为保证舍内的适宜光照强度,透光角一般不应小于5°。从透光角来看,立式窗比卧式窗的采光效果好,但立式窗户散热较多,不利于冬季保温。因此,寒冷地区可选择南墙开设立式窗、北墙开设卧式窗的做法。实践中,可通过提高屋檐和窗户上缘高度、适当降低窗台高度、将窗台修成向舍内倾斜状等,来增大透光角,改善舍内采光效果。
5.舍内反光面:舍内物体反光率的高低,对舍内采光也有影响。反光率低,光线大部分被吸收,舍内相对较暗;反光率高,光线大部分被反射出来,舍内相对明亮。不同颜色墙面的反光率不同,如白色喷浆墙面为85%,黄色表面为40%,灰色表面为35%,深色表面为20%,砖墙约40%。表面光滑、清洁,反光效果会更进一步增加。
6.舍内设施设备:舍内设施,如笼养鸡的笼体与笼架以及饲槽,对舍内采光及光的分布影响很大,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二)人工照明
人工照明一是补充自然采光之不足;二是按动物的生物学要求建立适当的光照制度。人工照明一般可在早、晚延长照明时间,也可根据自然照度系数来确定补充光照度以满足动物的生物学要求。如蛋鸡、种鸡为10勒克斯,肉鸡与雏鸡为5勒克斯。
1.光源:白炽灯和荧光灯是鸡舍常用的人工光源,两者对动物的影响有差异,如荧光灯可促进鸡的性成熟,但对产蛋的刺激效力不及白炽灯,并且在强度和长度相同的荧光灯下培育的小母鸡性成熟较早。
2.照明设备的安装:灯的高度直接影响地面的光照度。灯越高,地面的光照度就越小。通常灯高2.0~2.4米、灯距3米,为使地面获得10勒克斯照度,白炽灯的高度可按表2.4设置。
表2.4 为获得10勒克斯照度,白炽灯泡的适宜高度
白炽灯功率(瓦) | 安装高度(有灯伞,米) | 安装高度(无灯伞,米) |
15 | 1.1 | 0.7 |
25 | 1.4 | 0.9 |
40 | 2.0 | 1.4 |
60 | 3.1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