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是指由于胎儿或母体异常而导致妊娠的生理过程发生扰乱或它们之间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而导致的妊娠中断。它可以发生在妊娠的各个阶段,但以妊娠早期较为多见。母体可以排出死亡的孕体,也可以排出存活但不能独立生存的胎儿。如果母体在怀孕期满前排出成活的未成熟胎儿,可称为早产,如果在分娩时排出死亡的胎儿,则称为死产。各种动物均能发生流产,奶牛流产的发病率在10%左右。因此,流产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它不仅能使胎儿夭折或发育受到影响,而且还能危害母畜的健康,使奶畜的乳产量减少,役畜的使用能力降低,家畜繁殖效率也常因并发生殖器官疾病造成不孕而受到严重影响,使畜群的繁殖计划不能完成,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流产的防治。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流产的原因极为复杂,可概括分为3类,即普通流产(非传染性流产)、传染性流产和寄生虫性流产。每类流产又可分为自发性流产与症状性流产。自发性流产为胎儿及胎盘发生异常或直接受到影响而发生的流产;症状性流产是孕畜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或者是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的结果。
(一)普通流产
1. 自发性流产
(1)胎膜及胎盘异常 胎膜异常往往导致胚胎死亡。例如,无绒毛或绒毛发育不全,可使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受到限制,胎儿不能发育。
(2)胚胎过多 子宫内胎儿的多少与遗传和子宫容积有关。猪在胚胎过多时,发育迟缓的胚胎因受邻近胚胎的排挤,不能和子宫黏膜形成充分的联系,血液供应受到限制,即不能继续发育。牛、羊双胎,特别是两胎儿在同一子宫角内,流产也比怀单胎时多。
(3)胚胎发育停滞 常见于妊娠早期囊胚不能发生附植,或附植后不久死亡。可能是卵子或精子有缺陷,染色体异常或由于配种过迟、卵子老化而产生的异倍体;也可能是由于近亲繁殖,受精卵的活力降低。
2. 症状性流产
(1)生殖器官疾病 母畜生殖器官疾病所造成的症状性流产较多。例如,患局限性慢性子宫内膜炎时,有的交配可以受孕,但在妊娠期间如果炎症发展,则胎盘受到侵害,胎儿死亡。患阴道脱出及阴道炎时,炎症可以破坏子宫颈黏液塞,侵入子宫,引起胎膜炎,危害胎儿。此外,先天性子宫发育不全、子宫粘连等,也能妨碍胎儿的发育,妊娠至一定阶段即不能继续下去。胎水过多(牛)、胎膜水肿等偶尔也可能引起流产。
妊娠期激素失调,也会导致胚胎死亡及流产,其中直接有关的是黄体酮、雌激素和前列腺素。激素作用紊乱,子宫环境就不能适应胚胎发育的需要而发生早期胚胎死亡。
非传染性全身疾病,例如马疝痛及牛、羊的瘤胃鼓气等,可能因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或起卧打滚,引起流产。牛顽固性前胃弛缓及皱胃阻塞,也能导致流产。马、驴患妊娠毒血症,有时也会发生流产。此外,能引起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高度贫血的疾病,都有可能发生流产。
(2)饲养性流产 饲料数量严重不足和矿物质缺乏均可引起流产。如缺硒地区家畜除表现缺硒症状外,有时也会发生散发性流产。此外,采食霜冻草、露水草、冰冻饲料,饮冷水,尤其是出汗、空腹及清晨饮冷水或吃雪,均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而将胎儿排出。
(3)中毒性流产 常见的有发霉和腐败饲料(如霉玉米),饲喂大量饼渣,饲喂含有亚硝酸盐、农药或有毒植物的饲料,均可使孕畜中毒而流产。另外,镉中毒、铅中毒及细菌毒素也可引起流产。
(4)损伤性及管理性流产 主要由于管理及使用不当,使子宫和胎儿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机械性损伤,或孕畜剧烈的运动及遭受各种应激因素的危害,引起子宫反射性收缩而发生散发性流产。
(5)医疗失误性流产 全身麻醉,大量放血,手术,服用过量泻剂、驱虫剂、利尿剂,注射某些可以引起子宫收缩的药物(如卡巴胆碱、毛果芸香碱、槟榔碱或麦角制剂),误给大量堕胎药(如雌激素制剂、前列腺素等)和孕畜忌用的药物以及注射疫苗等,均有可能引起流产。
(二)传染性流产
由传染病所引起的流产常见于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马副伤寒、马鼻肺炎、马病毒性动脉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霉形体病、李氏杆菌病、弯杆菌病、猪瘟、猪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等。它们可能侵害胎盘及胎儿引起自发性流产,也可能作为一种症状而发生症状性流产。
(三)寄生虫性流产
由寄生虫病所引起的流产常见于马媾疫、滴虫病、弓形体病、新孢子虫病、梨形体病、边虫病等。
二、临床表现
流产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母体在妊娠期将胎儿排出体外。有以下几种:
1. 隐性流产 属胚胎早期死亡,发生在妊娠初期,临床上无明显的外部表现,胚胎死亡后液化被母体吸收,或再发情时随尿排出。
2.排出不足月的活胎儿 这类流产的预兆及过程与正常分娩相似,胎儿是活的,但未足月即产出,所以也称为早产。产出前的预兆不像正常分娩那样明显,往往仅在排出胎儿前2~3d乳腺突然膨大,阴唇稍微肿胀,乳头内可挤出清亮液体,牛阴门内有清亮黏液排出。
3. 排出死亡而未经变化的胎儿 这是流产中最常见的一种。胎儿死后,它对母体好似异物一样,可引起子宫收缩反应,于数天之内将死胎及胎衣排出。
4. 延期流产(死胎停滞) 胎儿死亡后由于阵缩微弱,子宫颈管不开张或开放不大,死后长期停留于子宫内,称为延期流产。依子宫颈是否开放,其结果有两种:
(1)胎儿干尸化 胎儿死亡后未被排出,其组织中的水分及胎水被吸收,变为棕黑色,好像干尸一样,称为胎儿干尸化。主要是黄体不萎缩,仍保持其机能,则子宫并不强烈收缩,子宫颈也不开放,胎儿仍可留于子宫中。在猪经常能发现正常胎儿之间夹杂有干尸化胎儿,这可能是由于各个胎儿的生活能力不同,发育慢的胎儿尿膜绒毛膜和子宫黏膜接触的面积受到邻近发育快的胎儿的限制,胎盘发育不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中途停止发育,变成干尸;发育快的胎儿则继续生长至足月出生。
(2)胎儿浸溶 妊娠中断后,死亡胎儿的软组织分解,变为液体流出,而骨骼则留在子宫内,称为胎儿浸溶。主要是黄体萎缩,子宫颈管开放,微生物即沿阴道侵入子宫及胎儿,胎儿的软组织先是气肿,2d后开始液化分解而排出,骨骼则因子宫颈开放不够大,排不出来。胎儿气肿及浸溶时,细菌引起子宫炎,母畜表现败血症及腹膜炎的全身症状。母畜经常努责,阴道内排出红褐色或棕褐色难闻的黏稠液体,其中并可带有小的骨片。
三、伴随症状
1. 腹痛 动物流产前,由于子宫收缩,往往发生起卧不安、回顾腹部、踢腹等腹痛表现。
2. 体温升高 在胎儿浸溶时,由于引起母体发生腹膜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使病畜体温升高。某些传染病引起的流产,也发生体温升高。
3. 消化紊乱 常见于胎儿浸溶引起的胃肠蠕动减弱,食欲下降。
4. 子宫内膜炎 胎儿浸溶后,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可发生慢性子宫内膜炎。
四、鉴别诊断思路
引起流产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流产的症状也有所不同。除了个别病例的流产在刚一出现症状时可以试行抑制以外,大多数流产一旦有所表现,往往无法阻止。尤其是群牧牲畜,流产常常是成批的,损失严重。因此,流产诊断的关键是确定病因。
1.进行详细的调查 包括饲养放牧条件及制度(确定是否为饲养性流产);管理及使役情况,是否受过伤害、惊吓,流产发生的季节及气候变化(损伤性及管理性流产);母畜是否发生过普通病、畜群中是否出现过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治疗情况如何,流产时的妊娠月份,母畜的流产是否有习惯性等。
2.检查胎盘和胎膜 对排出的胎儿及胎膜,要进行细致观察,注意有无病理变化及发育异常。在普通流产中,自发性流产表现有胎膜上的反常及胎儿畸形;霉菌中毒可以使羊膜发生水肿并有皮革样坏死,胎盘也水肿、坏死并增大。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损伤及母畜疾病、医疗事故引起的流产,一般无明显变化。
传染性及寄生虫性的自发性流产,胎膜及胎儿常有病理变化。例如牛因布氏杆菌病引起流产的胎膜及胎盘上常有棕黄色黏脓性分泌物,胎盘坏死、出血,羊膜水肿并有皮革样的坏死区;胎儿水肿,胸、腹腔内有淡红色的浆液等。马沙门杆菌病流产胎儿也有同样变化,羊膜上也有水肿、出血及坏死区。发生上述流产后常发生胎衣不下。
3. 实验室检查 对群发性流产,应通过实验室检查确定病因。怀疑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流产,应将胎儿(不要打开,以免污染)、胎膜以及子宫或阴道分泌物送实验室检验,有条件时应对母畜进行血清学检查。怀疑为中毒性疾病或营养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流产,应检查饲料、饮水及机体组织中相应成分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