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三、育雏的准备和接雏方法
    来源:辈宠网

育雏舍应有足够的取暖设备和良好的保温条件。供温设备如图4.4所示。1日龄的雏鸡所处的温度应该达到32 ℃,应控制在31~33 ℃(取决于空气温度、通风情况)。当雏鸡所处的温度达不到这一要求时,死亡淘汰率将会明显增加,并影响以后的发育和鸡群的健康,因而鸡舍的环境温度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就应准备育雏围栏及保姆伞,或者采取局部育雏并随日龄的增加逐渐扩栏的方法,保证雏鸡养在适合的温度条件下,快速生长发育,确保一周末的体重在200克以上。

图4.4 供温设备

雏鸡也需要一定的通风条件,它虽然只是为雏鸡提供新鲜空气,但对雏鸡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定时换气。换气的方式可以采用机械通风,也可以采用自然通风,但使用机械通风应注意风速不要太高。

雏鸡到达前,应使鸡舍内的温度升至要求的温度,在寒冷季节或地区要提前一天预温鸡舍,这样做是为了让舍内墙壁达到预期的温度,而不只是舍内空气温度达到标准,以保证雏鸡到达时鸡舍内温度已达到理想的温度。应将清洗消毒好的饮水器、饲喂器及所有用具事先准备充分,并提前做好鸡舍及设备的维修工作。进鸡后,过多的物品、人员的频繁进出及噪声都会对鸡群健康造成威胁。

雏鸡到达前3~4小时,应将饮水器充水并放在舍内预温,第一次至少饮5%~10%的葡萄糖水,并在第一周的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证雏鸡经长途运输后能够健康生长。首次加水一定要加入开口药品来防治脐炎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鸡舍内的饮水器和料盘应分布均匀,使雏鸡很容易在附近找到水和饲料,按高密度育雏的方法进行即可。应将饮水器放到木块或砖块上,以免饮水器放置过低造成过多垫料进入水盘。

雏鸡到达后,应将雏鸡迅速从运输车上移至舍内,并快速清点盒数,确认实际盒数与通知的起运盒数是否相同。

放到舍内的雏鸡,要注意鸡盒的叠放高度不能超过两盒。此时鸡舍内温度较高,盒内鸡的密度很大,极易造成雏鸡热死在盒内。若发现温度太高或雏鸡有张嘴喘气的现象时,应立即开窗或开启风扇通风。雏鸡入舍后应立即打开雏鸡盒盖,让雏鸡自由活动。

将雏鸡尽快从鸡盒内拿出放在栏内并清点数量。进雏数量较多而人员有限时,最好不要逐只助饮以免雏鸡在鸡盒内滞留时间过长,造成意外伤害,但若人员充足时,每只助饮是良好的选择。

雏鸡全部放完后,应选择一定比例的鸡,把鸡的嘴浸入饮水器中引导饮水,使雏鸡尽快认识饮水器并学会饮水,以免脱水。个别雏鸡学会饮水后,其他雏鸡会很快模仿学会,因而肉鸡规范化饲养中100%雏鸡引导饮水不是必需的,但对于农村散养户,接雏数量较少,家庭人员也较多情况下,可以采取助饮的方法,但要确保舍内温度不能太高,同时要确保1小时内将雏鸡全部助饮完。

雏鸡开食时,为避免雏鸡暂时营养性腹泻和有助于排泄胎粪,可以喂给每只鸡1~2克小米或碎大米(够1小时采食即可),采食完4小时后再喂给饲料,可明显减少糊肛的现象(但这一点不是必需的,几天后这种现象可自然消失)。还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前4小时的料量按每只鸡4克去准备,用12%的微生态制剂拌料则可以预防上述糊肛的现象。同时雏鸡在吃料前消化系统应是很洁净的,这时用微生态制剂使有益菌群先占据消化系统,可以控制有害菌群繁殖过快,所以使用微生态制剂是很好的选择。

育雏期最好采取地面平养,其成活率往往较高。若采用笼养和地板上育雏,早期应铺放孔径较小的塑料网,效果会更好。其他覆盖物或垫料的方法也可减少腿病的发生。

雏鸡的饲养无论采用何种育雏方式,都必须满足鸡对水、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饲料营养、环境等的基本要求。①饮水。雏鸡能否及时饮到水是很关键的。由于初生雏鸡从较高温度的孵化器出来,又在出雏室内停留,其体内丧失水分较多,故适时饮水可补充雏鸡生理上所需的水分,有助于促进雏鸡的食欲,帮助饲料消化与吸收,促进粪的排出。初生雏鸡体内含有75%~76%的水分,水在鸡的消化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体温的调节、呼吸、散热等都离不开水。鸡体产生的废物如尿酸等的排出也需要携带水,生长发育的雏鸡,如果得不到充足的饮用水,则增重缓慢,生长发育受阻。初生雏初次饮水称为开水,现在管理要求肉鸡饲养管理中开水与开食同时进行,一旦开始饮水之后就不应再断水。雏鸡出壳后不久即可饮水,雏鸡入舍后即可让其饮5%~8%的葡萄糖水。研究表明,雏鸡饮葡萄糖水15小时,前7天的死亡率可降低一半。在15小时内要饮用温开水,饮水时可把青霉素、高锰酸钾等药按规定浓度溶于饮水中,可有效地控制某些疾病的发生。15小时后饮凉水,水温应和室温一致。鸡的饮用水必须清洁干净,饮水器必须充足,并均匀分布在室内,饮水器距地面的高度应随鸡日龄增长而调整,饮水器的边缘高应与鸡背高度相同,这样可以减少水的外溢。雏鸡的需水量与体重、环境温度呈正比。环境温度越高,其生长越快,需水量愈多。雏鸡饮水量的突然下降,往往是发生疾病的最初信号,要密切注意。通常雏鸡饮水量是采食量的2~2.4倍。②开食。开食与饮水是生产上比较关键的两大问题。开食的早晚直接影响初生雏的食欲、消化及鸡只的健康和今后的生长发育。一般初生雏的消化器官在孵出后36小时才发育完全。雏鸡的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差,过早开食会损害消化器官,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但是由于雏鸡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过晚开食会消耗雏鸡的体力使之变得虚弱,影响以后的生长和发育,一般开食多在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

早点开食是为了让雏鸡尽快吃饱,有利于减慢卵黄的吸收,使雏鸡在6日龄左右才完全吸收完卵黄。饥饿会使雏鸡过分消耗体内卵黄的营养,使腹腔内的卵黄过早枯竭,卵黄中携带的母源抗体也随之消退干净。尽早开食可以使雏鸡从饲料中获得营养,进而使母源抗体延期释放,这样就会增加雏鸡对疾病的抵抗力,这也是雏鸡前10天防病的根本,因为这时雏鸡对疾病的抵抗力只有靠从种鸡母体中带来的卵黄母源抗体来抵抗。所以卵黄母源抗体的缓慢释放就是成功关键了,要想使卵黄母源抗体缓慢释放,就得让雏鸡体内卵黄缓慢吸收。这就要确保雏鸡健康,才能保证卵黄缓慢释放。因此雏鸡开食好坏就成为关键了。

尽早开食是指雏鸡入舍后,在光照刺激下开始正常活动,需要消耗营养来维持这些活动,这与雏鸡在出雏盒内不一样,雏鸡在出雏盒内在黑暗情况下,许多活动都是减慢的。所以,入舍后就要尽快让雏鸡喝上水、吃上料,以保证雏鸡的营养供应。

雏鸡运输中要求运输雏鸡的车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保温性能良好,具有良好通风设备,能保证车上出雏盒内温度在22~30 ℃;②确保车况良好,否则不能使用;③夏季最好使用空调车辆运输鸡苗;④司机应懂得运输鸡苗的相关知识;⑤运输鸡苗应有详细记录,记录项目包括装车时间、种鸡场应提供鸡苗的种鸡周龄、雏鸡母源抗体情况、建议免疫程序和用药程序。

接雏明白卡正面见表4.5。

表4.5 接雏明白卡正面(种鸡场提供)

接雏明白卡背面见表4.6。

表4.6 接雏明白卡背面——肉鸡管理细则

1.温度 鸡群生长必须有适宜的温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生产潜能,所以温度要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管理手册控制舍内温度
2.喂料 平时自由采食,其管理重点在第一天,或者说是前10小时,高密度饲喂以确保雏鸡尽早吃饱料,水位与料位要充足和均匀;在肉鸡一生都要促进其多吃料
3.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时期水量都要充足
4.通风 通风可排除灰尘和有害气体,调节舍内温度和湿度,提供新鲜空气。但是一年四季通风的作用是不同的:春季和冬季只是提供新鲜空气,其他方面作用靠管理解决;夏季只需提高风速;秋季为冬季作准备,主要是控制湿度
5.湿度 对于雏鸡来说,湿度最有益的是第一周的湿度管理,准确地说前4天湿度不低于70%,这样有利于雏鸡呼吸系统发育,对后期呼吸道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时期湿度的作用可能就弊大于利了。所以湿度管理的重点:一周前提高湿度,一周后控制湿度
6.光照 均匀的光照强度是管理重点,但前3天应强光管理,光照强度不低于35勒克斯,这样有利于雏鸡开水和开食
7.免疫 免疫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在场,免疫一定要确切,注射灭活苗一定要预温
8.垫料 垫料湿度应控制在35%~45%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