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病料采取、保存和送检技术
    来源:辈宠网

(一)病理材料的采取和寄送

1.生物检验材料的采取和寄送 采取病料应于病猪死后立即进行,或于病猪死前扑杀后采取,避免外界污染,用无菌操作采取所需组织,采后放在预先消毒好的容器内。所采取组织的种类要根据检查目的而定。

(1)急性败血性疾病:可采心血、脾、肝、肾和淋巴结等。

(2)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可采脑和脊髓等。

(3)采取方式:心血、浆膜腔积液可用消毒吸管或注射器吸取,脓汁和阴道分泌物可用消毒棉球收集后放于消毒试管内。

(4)如果怀疑是病毒性疾病:可将所采取的组织放入50%甘油盐水溶液中,不同病料要分装,不可混合。血液涂片和组织触片固定后,可在玻片间用火柴梗隔开后包扎寄送。

2.中毒病料的采取和寄送 采集肝、胃等脏器的组织、血液和较多的胃肠内容物,装入清洁的容器内,并注意切勿与任何化学试剂接触和混合,密封后在冷藏条件下(装有冰块的保温瓶)送出。

3.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的采取和寄送 为了查明病因,做出正确诊断,需采取病理组织检验材料,进行切片的显微镜检查。而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采取与固定。

(1)病理组织材料的采取:在可能条件下,不管肉眼病变有无,要做到系统、全面、没有遗漏。特别是在病情不明的情况下,更应如此。但有时也可根据剖检所见和疑似病变等具体情况,有重点地采取组织。所用刀剪要锐利,切割的组织要具有代表性,应包括病变组织及其附近不见病变的组织,而且要包括器官的重要结构部分。例如,肾脏应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肺、肝、脾应包括被膜,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多取几块,以提示病变的发展过程。

(2)采取组织的大小:采取的组织块厚度一般不超过5毫米,面积应在1.5~3.0平方厘米,切面要平整。但通常第一次所取组织块要大些。以便固定后,再重新修整组织块,同时,还可留下部分组织作备用。

(3)采取组织的固定:所取组织块通常固定在不少于5~10倍以上体积的10%福尔马林溶液中,容器底部垫上脱脂棉,以防组织固定不良和变形。当组织漂浮于固定液面时,可覆盖脱脂棉或纱布。胃肠、胆囊、膀胱等黏膜组织,切取后,将浆膜面粘于硬纸上,徐徐放入固定液中。切勿用手触及黏膜,也不要用水冲洗,以免改变其原有的颜色和微细结构。固定时间12~24小时。当组织块很多时,为避免混淆,可将组织块分类固定,几个病例的材料放在同一容器时,应先将每一病例的组织块附以标签,分别用纱布包好。再放入固定液中。

(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用病料的采集和运送

进行病原检查,病料的采集和运送是否得当,是关系到能否分离到病原菌的关键。

1.充分了解各种病菌(目的菌)在被检动物体内及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分布情况 不同病原菌在患病动物体内分布情况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病原菌,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病型中分布也不同。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做出初步诊断。根据国际标准或官方采样程序采样。采取病料所用器械都应事先消毒,确保无毒无菌,采样时应无菌操作。如果动物已死亡,取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急性死亡的:从耳尖或四肢末梢血管取血制成涂片,染色镜检,在排除炭疽后方能剖检取样。

(2)采取病料的时间:原则是越早越好,夏季要在动物死亡后2小时内采取病料。

(3)病料采取要齐全:为了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阳性分离率,采取的病料要尽可能齐全,除了内脏、淋巴结和局部病变组织外,还应采取脑组织和骨髓,以防遗漏。

(4)认真填写好病料送检单和剖检病理变化记录。

2.病料的采取及保存方法

(1)内脏器官:采取心、肺、肝、脾、肾等有病变的组织及其淋巴结,无病变时也要采取,无菌剪取1~2厘米大的方块,分别装入灭菌容器内。

(2)血液:要全血时,无菌采取血液10毫升,立即注入装有0.5%肝素溶液0.1毫升或7%柠檬酸钠溶液1毫升的灭菌试管内,并立即混合均匀。分离血清时,将无菌采取的血液直接注入灭菌试管,待血液自然凝固后分离血清。从尸体采取血液时,可用灭菌注射器或吸管从右心房抽取。

(3)粪便:可用棉拭子插入肛门蘸取,或扑杀病猪后由肠管采取,采取后立即放低温下保存。

(4)脓汁:先将表面清洁消毒,然后以灭菌注射器或吸管抽取深部的脓汁;若是开口化脓灶或皮肤、黏膜表面化脓,可用灭菌棉拭子浸蘸脓汁后,放入试管中。

(5)皮肤和黏膜:采取病变局部的皮肤和黏膜及其所属淋巴结,放入甘油溶液中。

(6)脑和脊髓:无菌采取脑及脊髓1~2厘米大的方块,放入甘油盐水溶液中。

(7)胆汁:用灭菌注射器抽出后放入灭菌试管中。

(8)肠和胃:剪取有病变的部位,也可将肠管一段(6~8厘米)用线扎紧两端后剪下送往实验室。

(9)乳汁:先用消毒药液洗净乳头及其附近部位,弃去最初挤出的几滴乳汁,然后采乳约10毫升放入灭菌试管内。

(10)流产胎儿:可将整个胎儿用塑料薄膜包紧,装入箱中送检。

(三)病毒分离用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所有样品的采集运输与保存都应按国际标准或官方采样程序进行。采集用于病毒分离样品,其原则是尽可能采集新鲜样品。最理想的时期是在机体尚未产生抗体之前的疾病急性期。濒死动物的样品,或死亡之后立即采集的样品也有利于病毒分离。采集样品的选择一般是:呼吸道疾患采集咽喉分泌物;中枢神经疾患采脑脊髓液;消化道疾患采集粪便;发热性疾患和非水疱性疾患采集咽喉分泌物、粪便及全血;水疱性疾患采集水疱皮和水疱液。若是尸体剖检后采集样品,一般是采集有病理变化的器官或组织。不同的病毒病采集的样品各有不同,样品的采集对于疾病的检测与定性非常重要。

1.血液样品 每个病猪抽取10~15毫升全血,使其自然凝固分离血清。将血清置灭菌瓶中于低温冰箱中保存。待2~3周后再抽血一次分离血清。有时也用柠檬酸钠或肝素抗凝血或脱纤血进行病毒分离或血细胞分类。

2.组织器官样品 死后立即采集,直接放入灭菌瓶中,不加防腐剂。若样品不能当天使用,有些可用50%的缓冲甘油(pH7.2的Hank's平衡盐溶液或PBS缓冲液配制,含复合抗生素)保存。绝大多数病毒是不稳定的,样品一经采集要尽快冷藏。现场采集样品要尽快用冷藏瓶(加干冰或水冰)将样品送到实验室检验或放置低温冰箱保存。如使用干冰应特别注意将样品严密封好,以防二氧化碳窜入样品,因为有的病毒对酸很敏感(如口蹄疫病毒)。如无法获得干冰或水冰,可用冷水加氯化铵按3∶1的比例倒入冷藏瓶中,溶解后将密封好的样品放入其中。不能得到及时检验的样品,一般要保存于-70 ℃以下。一般忌放-20 ℃(该温度对有些病毒活力有影响)。

3.粪便样品 直接放入灭菌试管中或对半加入含复合抗生素的上述平衡盐溶液。

4.喉、鼻咽或直肠样品 将其放入灭菌试管中,加入含e稳定剂(0.5%的明胶或牛血清白蛋白)和复合抗生素、Hank's平衡盐溶液(pH7.2)2毫升。

5.尿或腹水等体液样品 直接收入灭菌瓶中。

(四)血清学试验材料的采取和寄送

1.血样制备注意事项

(1)在疾病发展期的病猪耳静脉和前腔静脉采血,或在刚死尸体的心脏内采血,采血量根据需要3~5毫升即可满足常规血清学检验的需要。

(2)利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后,要使注射器内留有一定的空隙便于析出血清。也可注入消毒干燥的试管内使其凝结。

(3)采血后把血样可先置室温2小时或37 ℃温箱1小时,以利于血液的凝固,析出血清。

(4)有条件的单位可自己分离出血清送检以减少红细胞的破裂溶血。

(5)血清应在冷藏条件下送往实验室,最好在3天以内送检以防止血清抗体效价的降低,导致诊断误差的出现。

2.送检血清注意事项

(1)明确送检目的,是抗体监测还是疾病的诊断。

(2)抗体的监测把各阶段的猪只随机有代表性地采血即可。疾病感染的检测对于血清样品有一定的要求,恰当选样有助于结果的诊断。

(3)疾病的诊断一般采集的为发病猪只的血样,但为便于结果的分析比较,健康无病的猪只也要抽检几份便于结果的分析。

(4)对于送检血清的背景一定要清楚,比如疫苗的注射情况、发病猪只的剖检情况、用药情况,这样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