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法是防治猪病时常用的给药方法。与其他投药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用药准确、疗效迅速、节省药物等特点,因而在兽医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给猪注射药物的方法很多,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剂量和注射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方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射方法是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胸腔、腹腔、气管等部位进行注射。
(一)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法系将药物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的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的一种注射方法。皮下注射法适合于各种刺激性较小的注射药液及疫 (菌)苗、血清等的注射。
[部位] 选择皮肤较薄而皮下疏松的部位,猪通常在耳根或股内侧。
[方法] 猪保定好,局部剪毛、消毒后,术者用左手的拇指与中指捏起皮肤,食指压皱褶的顶点,使其呈陷窝。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迅速刺人陷窝处皮下约2厘米。此时,感觉针头无抵抗,可自由摆动,左手按住针头结合部,右手抽动注射器活塞未见回血时,可推动活塞注入药液。如果需要注入的药量较多时,要分点注射,不能在一个注射点注入过多的药液。注射完毕,以酒精棉签压迫针孔拔出注射针头,最后用5%的碘酊消毒。
[注意事项]
(1) 正确刺入皮下时,针头可以在皮下自由摆动。
(2) 注射前先回抽活塞,若有回血时,表明针头刺入血管内,应稍稍拔针至不见回血时再注入药液。
(二)肌内注射法 凡肌肉丰满的部位,均可以进行肌内注射。由于肌肉内血管丰富,注入药液吸收迅速,所以大多数注射用针剂,如一些刺激性较强、较难吸收的药剂 (如乳剂、油剂等) 和多种疫苗等,均可进行肌内注射。
[部位] 选择猪肌肉发达、厚实,并且可以避开大血管及神经干的部位。猪多在颈侧、臀部或股内侧。
[方法] 注射部位剪毛消毒后,直接手持连有针头的注射器进行注射。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涂布5%碘酊。
[注意事项]
(1) 针刺深度应适宜,不可将针头完全刺入肌肉中,以免针头折断时难以拔出或损伤血管,一般刺入深度为2~3厘米。
(2) 刺入针头时,针头应与皮肤垂直,以免折断针头。
(3) 部分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水合氯醛液、氯化钙液、高渗盐水等,均不能进行肌内注射。
(三)静脉注射法 静脉注射法系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内,随着血液很快分布到全身,所以其药效迅速,同时其排泄也快。适用于大量的补液、输血和对局部刺激性大的药液 (如水合氯醛、氯化钙),以及急需奏效的药物 (如急救强心等)。猪的静脉注射常采用耳静脉或前腔静脉进行注射。
1. 耳静脉注射法:
[部位] 猪耳背侧静脉。
[方法] 将猪站立或侧卧保定,耳静脉局部消毒。助手用手指按压耳根部静脉管处或用胶带在耳根部扎紧,使静脉血回流受阻,静脉管充盈、怒张。术者用左手把持猪耳,将其托平并使注射部位稍有隆起,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沿静脉管方向使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皮肤和血管内,轻轻回抽活塞如可见回血即为已刺入血管,然后将针管放平并沿血管稍向前刺入。此时,可以撤去压迫脉管的手指或解除结扎的胶带。术者用左手拇指压住注射针头,右手徐徐推进药液,直至药液注完。如果大量输液时,可用输液器、输液瓶代替注射器,操作方法相同。注药完毕,左手拿酒精棉签紧压针孔,迅速拔出针头。为了防止血肿,继续紧压局部片刻,最后涂布5%碘酊。
2. 前腔静脉注射法:
[部位] 前腔静脉为左、右两侧的颈静脉与腋静脉至第一对肋骨间的胸腔人口处于气管腹侧面汇合而成。注射部位在第1肋骨与胸骨柄结合处的正前方,于右侧进行注射,针头刺入方向呈近似垂直并稍向中央及胸腔方向,刺入深度依据猪体大小而定,一般为2~6厘米。
[方法] 对猪采取站立保定或侧卧保定。站立保定时,在右侧耳根至胸骨柄的连线上,距胸骨端1~3厘米处,边刺边回抽活塞观察是否有回血,如果见到有回血即表明针头已刺入前腔静脉,可注入药液。猪取仰卧保定时,固定好前肢及头部。局部消毒后,术者持连有针头的注射器,由右侧沿第1肋骨与胸骨结合部前侧的凹陷处刺入,并且稍微斜刺向中央及胸腔方向,一边刺入一边回抽,见到回血后即表明针头已刺入静脉,即可徐徐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局部消毒。
3. 静脉注射的注意事项:
(1) 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所有注射用具、注射部位都要严格消毒。
(2) 动物保定,看准静脉并明确注射部位再扎入针头,避免多次扎针而引起血肿。
(3) 注入药液前应该排净注射器或输液胶管中的气泡,严防将气泡注入静脉。
(4) 应严格检查药品的质量 (如有无杂质、沉淀等),不同药液混合使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液要严防漏于血管外,油类制剂禁止进行静脉注射。
(5) 给动物补液时,速度不宜过快,猪以30~60毫升/分为宜。药液在注入前应加温使其接近动物体温。
(6) 静脉注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动物的表现,如动物有不安、出汗、呼吸困难、肌肉颤栗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停止注射,待查明原因后再行处置。
(7) 要随时观察药液的注入情况,一旦出现液体输入突然过慢或停止,或者注射局部明显肿胀以及针头滑出血管时,应该立即检查,进行调整,直至恢复正常。
(四)胸、腹腔注射法
1.胸腔注射法: 在猪发生胸膜炎症时,可将某些药物直接注射到胸腔内进行局部治疗,或者在进行猪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时,对胸腔进行穿刺,也可进行疫苗接种 (如猪喘气病疫苗)。
[部位] 猪在左侧第6肋间。
[方法] 猪站立保定,术部剪毛、消毒。术者左手将术部皮肤稍向前方拉动1~2厘米,以便使刺入胸膜腔的针孔与皮肤上针孔错开,右手持连接针管的注射器,在靠近肋骨前缘处垂直皮肤刺入 (深度3~5厘米)。针头通过肋间肌时有一定阻力,进入胸膜腔时阻力消失,有空虚感。注入药液(或吸取胸腔积液)后,拔出针头,使局部皮肤复位,术部消毒。
[注意事项]
(1) 刺针时,针头应该靠近肋骨前缘刺入,以免刺伤肋间血管或神经。
(2) 刺入胸腔后,应该立即闭合好针头胶管,以防止空气串入胸腔而形成气胸。
(3) 必须在确定针头刺入胸腔内后,才可以注入药液。
2.腹腔注射法: 系将药液注入腹腔内,适用于腹腔内疾病的治疗和通过补液(尤其在猪脱水或血液循环障碍,采用静脉注射较困难时更为实用)。
[部位] 在耻骨前缘前方3~5厘米处的腹中线旁。
[方法] 体重较轻的猪可提举两后腿倒立保定,体重较大的猪需采用横卧保定。注射局部剪毛、消毒。术者左手把握猪的腹侧壁,右手持连接的注射器或输液管垂直刺入2~3厘米,使针头穿透腹壁,刺入腹腔内。然后,左手固定,右手推动注射器注入药液或输液。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术部消毒。
[注意事项]
(1) 所注药液预温到与动物体温相近。
(2) 所注药液应为等渗溶液,最好选用生理盐水或林格式液。
(3) 有刺激性的药物不宜做腹腔注射。
(五)气管注射法 气管注射法系将药液直接注射到气管内,用于治疗病猪气管与肺部疾病,以及肺部驱虫的一种方法。
[部位] 颈部上段腹侧面的正中,可明显触到气管,在两气管环之间进针。
[方法] 患猪采取仰卧保定,使其前躯稍高于后躯。术部剪毛、消毒。术者左手触摸气管并找准两气管环的间隙,右手持连有针头的注射器,垂直刺入气管内,而后缓慢注入药液。若操作中动物咳嗽,则要停止注射,直至其平静下来再继续注入。注完拔出针头,术部消毒即可。
[注意事项]
(1) 药液注射前,应将其加温至接近动物体温,以减轻刺激反应。
(2) 所注药液剂量要小,刺激性要小。
(3) 为了避免动物咳嗽,可先注入2%普鲁卡因2~5毫升,然后再注入所需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