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四)雏鸭的饲养技术
    来源:辈宠网

1.饮水

(1)开水 刚孵出的雏鸭第一次接触水或饮水,称为开水、点水或潮水、潮口。开水的掌握对于及时补充雏鸭体内水分、增强活力、促进胎粪排泄是十分重要的。

1)开水的时间:雏鸭接入育雏舍安顿好后立即进行。开食之前先调教雏鸭开水。开水一般在雏鸭出壳后24小时左右进行。不能晚于36小时。开水时间推迟不利于雏鸭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

2)开水的工具:开水可以在长方形搪瓷盘中进行,盘长为60厘米,宽为40厘米,边高为4厘米。也可以用鸭饮水器或其底盘、大水盆作为开水的工具。

3)开水的方法:用长方形搪瓷盘时,盘中盛1厘米深的清水,水温以20~25 ℃为宜,1次可放50~60只雏鸭,任其自由饮水,洗毛。也可以将雏鸭分批放在鸭篮内,视鸭篮大小,一批可放30~60只,慢慢将鸭篮浸入水中,以浸没鸭脚为宜。也可以将雏鸭放到潮湿的篾席或塑料布上,塑料布四周的下边垫一根竹竿或木条,使水不外流, 然后用小喷水壶向雏鸭身上喷洒温水,让雏鸭相互啄食身上的水珠,但这种方法适合于在气温较低的早春或秋末进行。

4)开水的要求:若将雏鸭放在浅水中活动一般为5~10分钟,天气冷时时间短些,天气热时时间长些。饲养量多的鸭场给雏鸭饮水多采用饮水器或浅水盆,水中可加入0.02%的高锰酸钾、抗生素等,以防治肠道疾病。雏鸭经过2~3次就可学会饮水和洗毛。在饮水时注意水不要过深,以免淹死雏鸭。

(2)饮水 开水之后就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喂饲和饮水。饮水的控制原则是“卫生、清洁、充足”。

1)保证饮水的充足:在有光照的时间内应该保证饮水设施内有足够的清水以满足雏鸭饮用,尤其是在喂饲前后绝不能缺水。因为鸭在采食的时候往往是吞吃几口饲料,然后饮几口水,如此反复进行。如果缺水则会影响雏鸭的采食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7日龄后的雏鸭可以到浅水池中游水,在雏鸭游水之前必须保证不让它们因缺水而感到口渴,否则雏鸭进入水池后会饮用脏水而导致发生疾病。

2)保证饮水的卫生:饮水卫生是防治雏鸭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保证。饮水要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生产中要求每天至少刷洗饮水器、更换饮水3次,以保证饮水干净。在采用水盆供水时尽量减少雏鸭踏入水盆,如果盆中水脏污必须及时更换。

对饮水进行消毒处理也是保持饮水卫生的重要环节。消毒药应该对机体无刺激和毒害。对饮水进行过滤处理在有些情况下是十分必要的。

3)饮水的特殊要求:为了提高雏鸭的抵抗力、促进生长,通常可以考虑在5日龄前在饮水中间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补液盐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用量适当,并非越多越好;每次配制的含有添加剂的饮水量不宜多,让雏鸭在1小时内能够饮完,因为时间长了会引起水的变质以及添加成分的分解失效。

2.开食

第一次给雏鸭喂食称为开食。

(1)开食的时间 开食一般在开水后15分钟左右进行,但也有开水后接着开食的。总的看开食时间不宜迟于出壳后36小时。开食时间提前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良影响,而开食时间推迟则会使雏鸭体内营养消耗过多,影响其健康。开食时间的掌握主要根据外界气温和雏鸭的精神状态来决定。气温高,雏鸭出壳较早,精神活泼,有求食表现时,可在开水后接着就开食;相反,应在雏鸭绒毛稍干后进行。

(2)开食的饲料 规模化养殖场直接使用雏鸭配合饲料。我国农村传统养鸭方法,开食饲料主要喂给半生半熟的夹生米饭,要选用籼米,北方可选用小米或碎玉米。用沸水煮成外熟里不熟的程度,煮好后用清洁的凉水冲洗一下,使米饭松散,达到“不生、不烂、不黏、不硬”,拌上熟蛋黄饲喂。

(3)开食的方法 饲喂时将雏鸭放到塑料布或芦席上,先洒点水,略带潮湿, 然后放出雏鸭,饲养员一边轻撒饲料,一边吆喝调教,诱使其啄食。这时要细心观察,要使每只雏鸭都能够吃到饲料。对于采食较猛较多的雏鸭,要提前捉出,以免吃得过饱伤食。对于部分吃得少或没有吃到饲料的雏鸭,单独圈在一起,专门喂料。对个别仍不吃食的雏鸭,可以单独喂点糖水,最好是葡萄糖水。只要开食时所有雏鸭都能吃进一点东西,以后就比较好养了,再喂时雏鸭吃食就比较整齐,雏鸭以后的生长发育也较整齐。

规模稍大的养鸭场都用全价配合饲料,可以调制成湿粉料或颗粒料喂鸭。湿粉料要现拌现喂,调制的干湿程度以手捏紧后指缝无水滴溢出为度。若用颗粒料,1~14日龄雏鸭用直径为2~3毫米的颗粒料,15日龄后用直径5~7毫米的颗粒料。

3.雏鸭的饲喂

(1)开食后的喂养与饲喂次数 雏鸭日龄越小每天饲喂次数越多,随日龄增大可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前3天每天饲喂7~8次,4~10日龄的雏鸭,每昼夜喂5~6次,即白天4次,夜晚喂1~2次;11~20日龄雏鸭,白天减少1次,夜晚仍喂1~2次;20日龄以后,白天喂3次,夜晚喂1次。如果在20日龄后采用放牧饲养方式,可视野生饲料情况而定补饲次数和数量。野生饲料资源较好的时候,中餐可不喂,晚餐可以少喂,早晨放牧前可适当补充精料,使雏鸭在放牧过程中有充沛的体力采食活食。

(2)饲喂方法 7日龄前的雏鸭可以将拌湿的饲料撒在塑料布或芦席上,由雏鸭自由采食;8日龄以后的雏鸭可以用养鸡的料桶底盘盛放饲料,以减少饲料浪费和避免粪草污染。雏鸭阶段一般采用拌湿的粉状饲料饲喂,个别有使用颗粒饲料的,使用颗粒饲料时必须保证饮水的充足,而且距料盘较近为好。

(3)饲喂原则 在蛋鸭育雏期的饲喂方面应掌握以下4条原则。这是农户小规模生产时主要考虑的问题。

1)由精到粗:育雏初期所使用的饲料以精饲料为主,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不能高,以免影响雏鸭生长发育,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大可以适当增加粗饲料的用量,以锻炼其胃肠功能。

2)由熟到生: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育雏初期多数采用半熟的大米、小米等饲喂雏鸭,在3日龄以后逐渐用未经过加热处理的配合饲料替代半熟的大米、小米等。

3)由软到硬:饲料颗粒的硬度主要与经过拌水处理的时间有关,湿润时间长则硬度小。1周龄内的雏鸭饲料颗粒硬度小些,有利于消化;以后硬度略大,有助于刺激消化能力,对放牧饲养时采食散落的谷粒和草子能够很好地消化。

4)由少到多:育雏初期雏鸭消化道容积小,每次喂料量不能多,以免雏鸭过食损伤胃肠;以后随日龄增大,消化道容积加大,消化能力也随着增强,采食量增加,喂料次数减少但是每次的喂料量也应该逐渐加大。

(4)加腥与加青 农谚说:鸭要腥,鹅要青。近些年随着蛋鸭集约化生产和配合饲料工业的发展,不少地区已改用配合饲料喂饲雏鸭,或只在开食头两天喂夹生米饭,从第3天起加入少量动物性饲料(即加腥),如鱼粉或黄鳝、蚯蚓、小鱼虾等,并加入少量青饲料(即加青),从第7天起全部喂配合饲料,青料的喂量为精料的20%~30%,不喂青料的加喂多维素。

雏鸭饲料中缺乏动物性饲料会引发“咬鲜病”(也称为缺腥症),雏鸭相互啄羽毛,精神不振,生长缓慢。及时添加动物性饲料(尤其是鲜活的鱼虾等)可以防治“咬鲜病”。

(5)饲料的要求 根据雏鸭的生理特点,雏鸭的饲料要求颗粒适中(大小与小绿豆相似)、配制饲料所使用的原料要易于消化,不能发霉变质或受微生物、寄生虫、农药等污染,饲料的营养浓度高,可以使用益生素和酶制剂。

(6)雏鸭饲喂量控制 一般小型蛋用品种雏鸭在开食当天饲喂量按照每天2.5克/(只·天),以后按2.5克/(只·天)的幅度递增,一直加至50日龄为止,每只鸭每天消耗125克饲料以后就维持这个水平。表5-3是绍鸭育雏期前2周喂料量参考标准。雏鸭头3天的喂量应适当控制,只让吃七八成饱,3天后可放开喂料,但不能吃得过饱。若喂料后鸭只仍跟着人转,不断鸣叫,说明喂料不足,没有吃饱,要适当补加一点,或中间加喂1次青料。如果精料按标准供给了,可适当增加粗料或青料。每次吃食时间以10分钟为宜,不超过15分钟。

表5-3 绍鸭育雏期喂料量参考标准

日龄 1 2 3 4 5 6 7
喂料量[克/

(只·天)]

2.5 5.0 7.5 10 12.5 15 17.5
日龄 8 9 10 11 12 13 14
喂料量[克/

(只·天)]

20 22.5 25 27.5 30 32.5 35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