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四)种鸽的基本条件及选择种鸽的方法
    来源:辈宠网

1.肉用种鸽的基本条件 饲养肉用种鸽主要的目的是生产食用乳鸽,选择种鸽时主要考虑其生产性能。种鸽体重偏小时乳鸽生长速度较慢,不符合要求;种鸽体型较大时,生产性能相对也较差,产蛋、孵化及育雏能力也不理想;中体型的种鸽生产性能较为理想。种鸽1年龄以上的公鸽体重应为650~800克,母鸽体重应为550~700克,4~6月龄的青年种鸽平均体重应达到650克。后代乳鸽生长快,2周龄乳鸽活重应为400~450克,3周龄以上乳鸽活重应为550~650克,全净膛乳鸽胴体重应在400克左右。

种鸽的体型也应该符合要求,外貌要求是: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性情温顺,采食性强,额宽喙短,眼大有神,胸宽深而向前突出,背平宽而长,龙骨直而不弯,腹大柔软,雄鸽耻骨坚硬。母鸽耻骨细软且宽,两脚粗壮且间距较宽,全身羽毛光洁润滑,紧贴身体;体躯较长,但尾不垂地,胸宽较深,体型适中。

2.种鸽选择要求 肉鸽的选种可从个体品质鉴定、系谱鉴定和后裔鉴定三方面进行。

(1)个体品质鉴定:这种鉴定方法主要以本品种的优良性状或育种制订的培育目标为依据选择种鸽,简单易行。可以从外貌特征和生长性能两部分进行鉴定。

1)外貌特征鉴定:通过饲养员或技术员的肉眼观察和手指的触摸判断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不同品种都有其本品种的特征,可以根据本品种的外貌特征标准来判断一个个体的优劣。在一般情况下,优良种鸽都具有以下的外貌特征:精神状态良好,活动正常,羽毛紧密而有光泽,眼睛虹彩清晰且结膜闪动较快,体躯、脚及翅膀无畸形,龙骨直而不弯,背宽胸深,体躯较长,脚较粗。

2)生产性能鉴定:肉鸽生产性能的鉴定分两个方面,一是种鸽的鉴定,参照肉用种鸽基本条件部分提出的标准;二是乳鸽的生长发育,乳鸽的生长发育以上市期来鉴定,即以20~24日龄乳鸽体重作标准。23~24日龄乳鸽体重:一级乳鸽平嗉体重在600克以上;二级乳鸽平嗉体重为500~550克;次级乳鸽平嗉体重不足500克。不够500克乳鸽都不够收购标准,价格低,需要种鸽再哺育2~3天才能达到收购标准,这样就增加了饲养成本。选择留种的乳鸽时,23~24日龄乳鸽的体重应为550~600克,但不能要求太重,如果均选择体重太大的,可能出现青年鸽公多母少,影响配对。

鉴定亲代鸽的生产性能,首先是生产周期短,产蛋窝数多,年产蛋窝数不低于7窝,并且亲代鸽所产蛋的受精率高、孵化率高,亲代鸽的哺育能力强。同时亲代鸽的抗病力强、适应性强,只有生产性能好,抗病力强的亲代鸽选育出的后代才有较高的生产性能。

(2)系谱鉴定:本鉴定环节通常是对亲代鸽和祖代鸽的鉴定,资料是由原始记录整理而得到的产鸽统计数据,凡有条件的鸽场,不管是种鸽场或商品鸽场都应保存系谱档案。通过对系谱档案的分析,可以直接了解每只鸽的家系遗传力和生产性能,供选择种鸽参考。

长期生产实践证明,选择优良种鸽需要优良的祖代和亲代,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祖代和亲代的情况,但以亲代为主。生产水平高的鸽场选种选配工作做得都好,使种鸽与生产性能有关的优良性状能一代比一代优良,这种情况其后代留种一般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否则,该品种就会出现退化现象。所以,各养鸽场都应重视种鸽的选择工作,留优去劣,以提高种鸽群的生产性能。

(3)后裔鉴定:即为通过测定后代的生产性能来确定亲代鸽的生产性能的优劣。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1)后裔与亲代的比较:亲代鸽繁殖的下一代经配对繁殖后,如下一代的生产成绩保持或超过亲代鸽的生产成绩,则该种鸽较有培养前途,属优良品种。若后代出现退化、生产性能不如亲代鸽,则说明后裔种鸽生产性能不稳定,一般不再留种。

2)后裔之间的比较:将一对生产中的种鸽,在其繁殖4~5窝后,将其公、母鸽分开另换一母鸽与该对的公鸽交配,然后比较两母鸽繁殖出的后裔的生产性能是否相近,可以由此判断种公鸽的遗传性的优劣。

3)后裔与鸽群的比较:这是由所选的种鸽后裔的生产性能与鸽群的平均生产性能比较,若后裔的生产性能高于鸽群平均生产性能,说明这对种鸽生产性能优良,可以留种;若后裔生产性能明显低于鸽群平均生产性能,则不留种。

在进行后裔鉴定时,由于亲代鸽的遗传性状表现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故进行后裔鉴定时,应给后裔以相应的饲养管理条件,尽量减少环境条件造成的差异。同时,进行后裔鉴定时,应全面考虑各项生产指标,根据鸽的体型、体质、体重、就巢、产蛋、孵化、受精率、出雏、育雏及雏鸽生长速度、抗病力、饲料报酬等情况全面比较衡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选出优良种鸽。

3.种鸽繁殖性能的要求

(1)有较高的生殖能力:生产实践证明,没有经过严格选择的亲代鸽每年产3~4窝蛋;但是经过严格选择和培育的鸽群中,有年产9~11窝蛋的,生产乳鸽达12~14只,最高达16~20只。因此,种鸽要求有高的生产性能,繁殖周期短,年产蛋8~9窝,孵化出乳鸽12只以上,繁殖周期为30~40天。鸽的繁殖性能与品种有关,并受饲养管理条件影响,良好的鸽种,要有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才能保持高的生产性能。

(2)种蛋要有较高的受精率:鸽蛋的受精率与品种和饲养条件都有关系。一般来讲,杂交配套培育的种鸽,其受精率高,纯种繁育的种鸽,尤以近亲繁殖的鸽子相对杂交鸽受精率低;商品型的王鸽受精率高,展览型的王鸽受精率低;中小体型的肉鸽比大型肉鸽受精率高。因此,选择种鸽时应注意选择受精率高的鸽种。

(3)破蛋率和胚胎死亡率要低:在乳鸽生产中,繁殖率的高低除种蛋受精率高低外,破蛋率和胚胎死亡率也很关键,有的种鸽破蛋率和胚胎死亡率较高,但有的种鸽破蛋率和胚胎死亡率就低。据调查,不少鸽场破蛋率为10%~15%,胚胎死亡率为15%~20%,甚至达到30%。因此,选种时也应注意这一环节,选择产蛋、孵化、育雏率高的种鸽。产蛋性能好,而破蛋率高、死胚胎率高的种鸽并非高产鸽。

(4)哺育乳鸽能力要强:选择种鸽也应考虑其哺育能力的高低。在生产中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亲代鸽对其生产的乳鸽很不关心,哺喂不够认真,甚至不肯喂乳鸽,很少看到乳鸽的嘴和鼻沾有鸽乳,这样的乳鸽生长缓慢、瘦弱,这就是亲代鸽哺育能力差,应予以淘汰。有的亲代鸽,你会发现它们常常嘴对嘴哺喂乳鸽,乳鸽嘴和鼻上经常沾有鸽乳,乳鸽生长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选种时应选择这样的亲代鸽留种。

(5)肉鸽羽毛的颜色:可以根据商品鸽皮肤的颜色来选择种鸽。市场销售乳鸽皮肤以白色、浅黄色为好,若乳鸽皮肤为黑色、灰色是不受消费者欢迎的。由于白色鸽宰杀后皮肤是白的,所以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尤以国内湖南、湖北、上海、北京等地更喜欢白羽种鸽。这种鸽生产性能较好,仅次于杂色鸽。经过改良的白羽鸽生产性能有所提高,如商品型王鸽、香港改良王鸽、西德改良王鸽,年产蛋都在10窝左右,可育成乳鸽13只以上。白羽鸽之所以受人喜爱,主要是白色较漂亮,广东人称“鸽子”指的就是白鸽,是偏爱白鸽的称谓。另外,白鸽的皮肤为白色,乳鸽外观好。再者白羽鸽生病时易被发现,因有病时嘴、眼有分泌物以及拉稀屎时容易弄脏羽毛,出现外寄生虫时也容易被发现。且乳鸽屠宰时,身上少许白色羽毛也不易被看出来,而其他羽色的乳鸽的羽毛没煺净时容易被发现。

灰色鸽、黑色鸽、红色鸽、杂色鸽,生产性能均好,但因为皮色不好,市场上消费者都不是很欢迎,特别是黑色乳鸽,广东人称为“黑鬼”乳鸽,商品鸽不能留有色鸽。

(6)换羽期生产不受影响的品种:种鸽每年在8~10月换羽,在此期间有的种鸽产蛋量减少或停产,1~6月可产乳鸽8~10只,而7~12月只产乳鸽3~4只,换羽对其影响很大。但也有一些种鸽在换羽期间仍正常繁殖,上半年与下半年产蛋数量差不多,如商品型白羽王鸽、泰国王鸽、德国王鸽、部分香港王鸽,选种鸽就选这样的鸽。这样的鸽高产,年产蛋10~12窝,育成乳鸽12~14只。换羽期产蛋量下降或停产的鸽因产量低不宜留种。

(7)抗病力强的种鸽:鸽子的生产性能与体质有关,体质好、抗病力强的种鸽,生产性能好;体质较差的种鸽,生产性能就差。例如,有些种鸽利用3年生产力就明显下降,而有些种鸽利用4~5年生产力仍保持平稳的曲线。各种商品王鸽抗病能力均较强,种鸽连续用4年生产仍保持旺盛的势头,生产期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因此,选择培养种鸽时,抗病力强也是重要条件之一。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