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十二)腹水综合征
    来源:辈宠网

1.发病龄期:多在3周龄以后的肉鸡出现明显症状,最早的鸡只3日龄就出现腹部膨大。体况健康、生产快速的鸡发病率高,公鸡比母鸡发病率高,而且症状更为严重。30日龄以后的鸡发病较少。已发病但未死亡的假定病愈鸡则生长发育受阻,出栏鸡体重比未发病鸡体重轻0.5~0.7千克。

2.病因分析:

(1)环境因素:该病发生主要与缺氧有关,冬季为了保温而通风不够,致使舍内二氧化碳、氨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多,含氧量下降,肉鸡心脏长期在缺氧状态下过速运动必然造成心脏疲劳及衰竭,形成腹水,而腹水大量积聚之后又压迫心脏,加重心脏负担,使呼吸更加困难,机体更加缺氧,腹水更加严重,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肉鸡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另外,用煤酚类消毒药物对鸡舍消毒后,通风不良、室内光线暗、地面潮湿、空气污浊等原因也是导致腹水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2)饲料原因:日粮中蛋白和能量过高,可导致肉鸡心肺功能和肌肉的增长速度不协调、心肺出现代偿性肥大和心力衰竭,进而导致腹水;饲料中维生素及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易导致肝坏死,引起腹水;饲料中钠含量过高(往往是食盐用量过大),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导致腹水;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超标以及饲喂氧化变质的油脂均可破坏肝脏功能,改变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腹水。

(3)疾病原因:鸡群患呼吸系统疾病造成机体缺氧而引起腹水,鸡只患白痢、霍乱、大肠杆菌病等会破坏肝脏的功能而引起腹水。

(4)药物原因:大量使用有损心脏功能的磺胺类药物和呋喃类药物及煤酚类消毒剂使用过多、痢特灵中毒等引起肝脏受损等均可导致肉鸡的腹水综合征发生。

(5)其他原因:鸡舍温度低,鸡群密度大,饲喂颗粒料,垫料潮湿,产生氨气多,食盐中毒,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鸡只患某些呼吸道疾病等均可造成肺泡性缺氧,进而引起腹水综合征。

3.症状及剖检变化:患鸡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部膨大,触诊有波动感,呼吸、行动困难,肉冠发绀苍白,有的病鸡拉水样稀粪。病程几天到十几天,发病率5%~30%,死亡及淘汰率为15%~35%。剖检的主要病变集中表现为透明清亮的腹水,腹水量可达100~500毫升,肠道充血明显。有的呈黄褐色或粉红色,还可发现纤维蛋白的凝块,全身瘀血明显,心房和心室明显弛缓、扩张;肝脏肿大或缩小、硬化,表面凸凹不平,有弥散性白斑,肝脏瘀血水肿。病区位于接近肋的部位,苍白或灰色,并含血块,大多数病鸡的肺部病变都伴有右侧心脏肿大。腹腔积满的腹水不含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

4.防治措施:

(1)改进饲养条件,给鸡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注意鸡舍通风,保证氧气供应,将舍内有害气体排出,保持适宜的舍内温度,减少鸡体对体温维持能量的要求;保证鸡群有足够的运动量,增强鸡群自身体质,保持鸡舍干净卫生,减少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2)给以全价、平衡的饲料。满足各种营养成分,尤其是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需要,确保饲料无霉变。

(3)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预防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病的发生,冬春季节尽量不使用活毒疫苗,以免对肺组织造成严重损伤。

(4)科学管理。肉鸡在一定的日龄要采用限饲方法,控制其生长速度,降低腹水综合征的发生。减少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饲养数不超过12只。

(5)科学用药。防止呋喃类、磺胺类、煤酚类消毒剂使用过量。在饲料中加入尿酶抑制剂,降低肠道内氨的浓度。对已发病鸡只可用腹水清、腹水消治疗,必要时,对病鸡腹腔进行穿刺放水,饲料中添加利尿剂、维生素,调整饲料中食盐浓度,限制鸡只饮水量。

(6)按要求提前进行扩栏,让鸡群活动起来,增加肉鸡的肺活量,有利于预防后期本病的发生。

5.肉鸡腹水综合征的控制方法:

(1)鸡舍通风:在冬季受鸡舍通风换气影响,鸡舍内存在大量的氨气,当鸡只吸入氨气后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黏液分泌增加,呼吸道的管道壁增厚并由于氨气的毒性造成纤毛运动减慢;其中呼吸系统黏液分泌增加和呼吸道的管道壁增厚,将降低氧气进入血液的总量。同时,心脏反应为压迫更多的血液到血管中,从而使血压升高(高血压)。当纤毛的清扫作用降低后,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进入肺和气囊中从而使巨噬细胞进入肺脏器官的数量增加,造成肺脏黏液分泌增加及肺脏充血。

(2)孵化厅的通风:肉鸡生产腹水综合征的部分原因很可能起源于孵化厅。实验表明,如果在孵化过程中盖住部分蛋壳,就降低了通过蛋壳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量,从而诱发腹水综合征。在冬季许多高原地区的孵化厅由于供热量不足而不能保证孵化厅的温度,在24 ℃以上,大多数孵化设备(孵化器和出雏器)的设计,在室温较低的情况下往往是为了保存热量而降低新鲜空气的供给量,这将使孵化设备内不同日龄的胚胎或鸡供氧不足。在孵化后期,一般要提高出雏器内的相对湿度,这就使水蒸气占有部分氧气的空间而造成严重的供氧不足。因此,孵化厅应保持在24 ℃以上,并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出雏器内保持较低的湿度,从而为雏鸡提供更多的氧气。

(3)疾病和毒素:肾脏的损伤(病毒和毒素造成)、肝脏损伤(黄曲霉毒素、脂肪肝及其他感染造成)和肺损伤(曲霉菌、细菌、灰尘、氨气造成)都使心脏负担加重,从而泵更多的血到血管中,这就使血压升高而造成腹水综合征。为有助于控制腹水综合征,孵化厅必须做好消毒工作以避免曲霉菌的生长,同时要在饲料成分和饲喂系统中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水平。

(4)控制肉鸡生长速度:一般认为,腹水综合征和肉鸡生长速度有关。减缓肉鸡生长速度可降低腹水综合征的发生。但饲养肉鸡就是为了让其增重,快速生长是我们所要求的。从8~22日龄限制喂料量,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率将随饲料量的限制程度而降低。同样,隔日饲喂也能降低腹水综合征造成的死亡率,但会增加肉鸡的应激,这是不提倡的,它与我们饲养肉鸡的目的是相反的。

(5)鸡舍温度控制:肉鸡如果长期生活在环境温度低于自身温度(舒适)的环境中,其血压将会升高。如肉鸡在3周龄后长期暴露于温度低于10~15℃的环境下,会使血压升高,心脏增大,增加右心室对整个心室的重量比。肉鸡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仅生活2周,便开始出现腹水综合征引发的死亡,如果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生活8周,腹水综合征引发的死亡率将达20%。

在冬季,肉鸡会增加采食饲料量。多采食的饲料主要用于产生热量,同时这些饲料还有维持和提高生长速度的作用。慢羽品系(羽毛鉴别)的羽毛生长不良是一个情况复杂的因素。研究表明,21天后随着育雏温度的降低,较低的环境温度对羽毛生长影响最大,这就要求在育雏结束后,要为慢羽公鸡提供合适的温度,特别是要注意监测鸡舍内夜间的温度。为了避免42天后肉鸡用快羽的公鸡。在每年最冷的季节,如果无法在鸡舍内保证理想的温度,通过限饲来降低生长速度是比较经济的方法,并且在屠宰前10天,给鸡舍提供足够的热量并解除限饲将能补偿限饲对肉鸡生长的影响。

饲料中食盐不能过多,因为它能使血压升高。可用碳酸氢钠部分代替氯化钠以达到NRC标准〔1994〕要求的在前3周0.2%以及3周后0.15%的最低钠需要量。碳酸氢钠还可通过降低氧引发的酸中毒而降低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在饲料中使用碳酸氢钠还能提高正负离子的比例(日粮的电解质平衡),以毫克数/千克饲料表示。日粮的电解质正平衡将有助于鸡的肾脏在血液氧化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无过多的碳酸聚积。血管舒张能降低血压及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一氧化氮是从精氨酸中提炼出来的天然血管舒张剂,在饲料中添加1%L-精氨酸能降低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由此可以认为饲料中精氨酸水平较低可能是引发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原因之一。根据1994年NRC标准,0~6周龄肉鸡生长最佳精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分别为1.13∶1(育雏),1.10∶1(育成)和1.18∶1(育肥)。肉鸡对寒冷的敏感增加或生长速度增加的时候,育成饲料中精氨酸的相对进食量降低了。实际经验表明:在玉米和豆粕日粮中,精氨酸与赖氨酸比例最佳范围在(1.15~1.25)∶1。在冬季如果精氨酸水平过高也将影响肉鸡的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率。因此我们在制定饲料配方时应注意这些因素。有些矿物质的螯合物对限制饲喂、降低肉鸡生长速度方面有帮助,从而降低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率,但我们使用时应注意对这些添加剂的说明。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