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十三、鸡白痢
    来源:辈宠网

鸡白痢(PD)是鸡白痢沙门菌引起的常见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雏鸡表现为急性败血病,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通常2周龄以内死亡率最高。在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一般不表现明显的症状。

【病原】

病原为鸡白痢沙门杆菌,为两端稍圆的细长杆菌,革兰阴性。本菌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胞,兼性厌氧。在麦康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4小时后呈细小、透明、圆整、光滑菌落,培养基不变色。鸡白痢沙门菌在适当的环境下可生存数年,对热和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70℃20分钟死亡,煮沸立即死亡,对低温的抵抗力甚强,-10℃经4个月不死,在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在干燥的排泄物中,可生存4年之久。鸡白痢沙门菌在病鸡的内脏器官都含有,特别是在肝脏、肺脏、卵黄囊、肠道和心血中最多。此外,本菌污染鸡蛋后,在蛋黄内繁殖速度较蛋白中快得多。

【流行病学】

鸡白痢沙门菌可使多种鸟类感染,而以鸡的感染性最高。在鸡的不同品种和性别之间,其抵抗力又有所不同。一般轻型鸡如来航鸡、公鸡的抵抗力较大些。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常见于1~2周龄的雏鸡,4周龄以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这是由于随着日龄的增加,体内淋巴细胞数目增加和体温升高从而抵抗力增大。成年鸡感染后,有1/3为带菌者。

本病是典型的经蛋传递的疾病,其传播方式很多,误食带菌蛋、啄癖恶习、污染的饲料及饮水、交配、蛋壳污染、禽及鸟类的传播,而病鸡和带菌鸡则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源。鸡所产的带菌蛋而发生的垂直传播,是本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传播方式。

【症状】

不同日龄的鸡发生鸡白痢时,其症状表现出较大差别,2~3周龄死亡率最高,4周龄时死亡迅速减少。

1.雏鸡 潜伏期一般为4~5天,在用带菌卵孵化时,常在孵化器中发现死雏或濒死的病雏。雏鸡在5~6日龄开始发病,2~3周龄是雏鸡白痢发病和死亡的高峰。严重污染的种鸡场,可造成雏鸡20%~30%的死亡率,甚至更高。病鸡精神沉郁,低头缩颈,羽毛松乱,食欲下降。由于体温升高怕冷寒战,病鸡常挤在一起,闭眼嗜睡。突出的表现是下痢,排出灰白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所污染,肛门被干燥粪便糊住。病雏排便困难,可见努责,常听到痛苦的尖叫声。有的急性病鸡生前不见下痢症状。病鸡若肺部有病变则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伸颈张口呼吸。病雏生长缓慢,消瘦,脐孔愈合不良,其周围皮肤易发生溃烂,腹部膨大,触诊时可发现腹腔中有很大的未吸收的卵黄。有时可见膝关节发炎肿大,行走不便,跛行或伏地不动。若防治不当,病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成后有较高的带菌率。

2.育成鸡 多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地面平养的鸡群发生此病较网上和育雏笼育成的鸡多。另外,育成鸡发病还受应激因素的影响,如鸡群密度大、环境卫生条件恶劣、饲养管理粗放、气候突变、饲料突然改变或品质低劣等。本病发生突然,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食欲差的鸡和下痢的鸡,常突然死亡。死亡没有高峰期,而是每天都有,数量不一。病程较长,可拖延20~30天,死亡率可达10%~20%。

3.成年鸡 一般不表现急性感染的特征,鸡群一般呈慢性传播,时间很长,但不表现明显症状。通常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这主要取决于感染程度。当鸡群感染率较大时,明显影响产蛋量,产蛋高峰不高,死淘率增高。有的鸡表现鸡冠萎缩,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以后则表现为鸡冠逐渐变小、发绀。病鸡时有下痢。

【病变】

1.雏鸡 在孵化后很快死亡的一般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肝肿大,呈土黄色,肝实质可见大小不等的灰色的坏死点,有时有条纹状出血;胆囊扩张,充满暗紫色的胆汁。如为败血症死亡时,其他内脏器官也充血;卵黄吸收不良,外观呈黄绿色,内容物稀薄;严重者卵黄囊破裂,卵黄散落在腹腔中形成卵黄性腹膜炎。数日龄幼雏可能有出血性肺炎变化,病程稍长者可见肺脏有黄白色的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心包增厚,心脏上可见坏死或结节,略突出于表面;肝肿大脆弱;肾暗红色充血或贫血,肠道呈卡他性炎症,盲肠膨大,内有白色干酪样物质。日龄较大的病雏,可见到肝脏有灰黄色结节或灰色肝变区,心肌上的结节增大而使心脏变形。肾脏肿大、淤血,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

2.育成鸡 病死鸡突出的变化是肝脏肿大,有的肝脏较正常的肝脏大数倍。打开腹腔,整个腹腔被肝脏覆盖。肝脏质地极脆,一触即破。被膜下可看到散在或较密集的出血点或坏死点。这样的肝脏很容易造成肝破裂,有的见到血块覆盖在肝脏被膜下,有的则见整个腹腔充盈血水,脾脏肿大,心包增厚,心包膜呈黄色不透明。心肌可见有数量不一的黄色坏死灶,严重的心脏变形、变圆。整个心脏几乎被坏死组织代替。肠道呈卡他性炎症。

3.成年鸡 常为慢性带菌,主要变化在卵巢。卵巢皱缩不整,有的卵巢尚未发育或略有发育,输卵管细小。卵泡变形变色,呈三角形、梨形、不规则形,呈黄绿色、灰色、黄灰色、灰黑色等异常色泽;有的卵泡内容物呈米汤样,稀如水;有的像油脂状或干酪样物质,外面包有增厚的包膜。由于卵巢和输卵管功能失调,可造成输卵管阻塞或卵泡落入腹腔形成包囊,卵泡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以及腹腔脏器粘连。有时可见到亚急性感染鸡,死亡鸡消瘦,心脏肿大变形,见有灰白色结节;肝肿大呈黄绿色,表面覆以纤维素性渗出物;脾易碎,内部有病死灶;肾肿大呈实质变性。在这种严重的病变中,都可在培养基中分离到细菌。

成年公鸡通常局限于睾丸和输精管的病变,睾丸极度萎缩,白膜增厚和输精管完全闭塞,睾丸实质小点坏死。有时胸骨区和足部皮下脓肿,甲状腺肿大。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及剖检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病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成年鸡呈慢性和隐性经过,仅依据临床观察是难以做出诊断的,可以用凝集反应进行诊断。凝集反应有试管法和平板凝集法,后者又分为全血平板凝集和血清平板凝集,以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应用最为普遍。血清学反应在净化本病的过程中有很大作用,主要用于3月龄以上鸡群及种蛋的检疫,但不能用于雏鸡的诊断,因其出现抗体之前即已死亡或抗体水平消长不定,应进行多次检疫。

【防治】

1.检疫净化鸡群 鸡白痢沙门菌主要通过种蛋传递,因此种鸡应严格消除带菌者,可通过血清学试验检出阳性反应者。首次检查可以阳性出现率最高的60~70日龄进行,第二次检查可在16周龄时进行,青年鸡5月龄移入产蛋鸡舍时和收种蛋前进行白痢检疫,阳性鸡全部淘汰,全群鸡阳性检出率不超0.5%。

2.药物预防 在鸡白痢沙门菌流行的地区,种鸡收种蛋前10天喂抗生素、呋喃唑酮类药物7天,再收种蛋进行孵化,雏鸡7日龄以内拉稀者全部烧掉,雏鸡出壳后的1~3天用0.01%高锰酸钾溶液作饮水,或在发病日龄期间在饮水或饲料加入上述治疗药物的1/2剂量,有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

3.严格消毒 孵化场要对种蛋、孵化器和其他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种蛋最好在产蛋后2小时就进行熏蒸消毒,防止蛋壳表面的细菌侵入蛋内。雏鸡出壳后再进行一次低浓度的甲醛熏蒸。育雏舍、育成舍和蛋鸡舍做好地面、用具、饲槽、笼具、饮水器等的清洁消毒,定期对鸡群进行带鸡消毒。做好灭鼠、灭蝇工作,防止野鸟和其他动物进入鸡舍,人员进出要严格消毒。

4.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 可采取高温育雏,延长脱温的时间,以促进卵黄的吸收和脐孔的愈合。采用“全进全出”制,按不同年龄分群饲养管理。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应严格控制。

呋喃类、磺胺类及其他抗生素对本病都有疗效,用药物治疗急性病例,可以减少雏鸡的死亡,但痊愈后仍然可能带菌。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养鸡生产中,它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细菌不产生抗药性、无残留等优点,常用的有促菌生、调痢生、抗痢宝、乳酸菌等。在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同时及前后4~5天,禁止使用抗生素。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