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十九节 红色尿
    来源:辈宠网

红色尿是指尿液的颜色呈红色的一种病理现象,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之一。根据原因不同分为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卟啉尿和药物性红尿等。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1. 血尿 是指尿液中混有血液,主要由泌尿系统的出血引起。按血尿的病因可分为:

(1)炎性血尿 为肾脏、膀胱、尿道等泌尿器官的炎症所引起的血尿,见于出血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2)结石性血尿 因肾脏或尿路结石所引起的血尿,见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3)肿瘤性血尿 见于肾脏腺癌、膀胱血管瘤、血管内皮肉瘤、移行细胞乳头瘤、移行细胞癌及蕨类植物慢性中毒所致的牛地方性血尿。

(4)外伤性血尿 见于肾脏、膀胱、尿道损伤。

(5)中毒性血尿 主要是某些中毒病引起肾脏的损伤。见于汞、铅、镉等重金属或类金属中毒;蕨类、毛茛属植物中毒;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五氯苯酚等有机化合物中毒;华法林(敌鼠钠)等杀鼠药中毒。

(6)寄生虫性血尿 见于猪、马、牛的有齿冠状线虫和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等。

(7)出血素质性血尿 见于坏血病、血斑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8)药物性血尿 见于长期过量应用磺胺类、链霉素、四氯化碳、有机汞杀菌剂等。

2. 血红蛋白尿 是指尿液中含有游离的血红蛋白,主要是由于血液在血管中发生溶血,血红蛋白经肾脏滤过进入尿液。按病因分为5种:

(1)感染性血红蛋白尿 见于某些微生物或血液原虫感染,如急性或最急性马传染性贫血、猫传染性贫血和鸡传染性贫血等病毒病;出血黄疸型钩端螺旋体病,牛和羊的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病、羔羊A型产气荚膜杆菌病等溶血性梭菌病;各种动物的梨形虫病、锥虫病以及禽住白细胞虫病等血液原虫病。

(2)中毒性血红蛋白尿 见于各种溶血毒物中毒,如毒蛇咬伤等动物毒中毒;洋葱或大葱(犬多发)、黑麦草、十字花科植物(如甘蓝、金雀花、冻坏的萝卜、油菜、芜菁)、甜菜及甜菜渣、栎树叶等植物毒中毒;慢性铜中毒(急性溶血危象发作)、铅中毒(海恩兹体溶血)等矿物毒中毒;吩噻嗪、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净)、亚甲蓝(猫)等化学药品中毒等。

(3)免疫性血红蛋白尿 见于抗原抗体反应,如不相合血型输血,新生仔畜溶血病等。

(4)理化性血红蛋白尿 见于物理化学因素所致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如大面积烧伤,犊牛水中毒及牛血红蛋白尿症等。

(5)遗传性血红蛋白尿 见于红细胞酶先天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磷酸果糖激酶缺乏症等所致的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亦见于牛、猪、猫、狐、松鼠的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即兼有血红蛋白尿症和卟啉尿症。

3. 肌红蛋白尿 主要发生于某些病理过程中所引起的肌肉组织变性、炎症、广泛性损伤及代谢紊乱等。肌红蛋白由受损的肌肉组织中渗出,并经肾脏排出而发生肌红蛋白尿。临床上主要见于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马地方性肌红蛋白尿病及野生动物的捕捉性肌病等。

4. 卟啉尿 即尿液中含有多量卟啉衍生物,主要是尿卟啉和粪卟啉。见于遗传性卟啉病、铅中毒等。

5. 药物性红尿 内服或注射某些药物后,尿液颜色即可发生变化。如大黄、安替比林、芦荟、刚果红、山道年等可使尿液变红。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和发病部位不同,一般尿色呈鲜红色、暗红色、黄红色或红褐色。

1. 血尿 血尿的颜色,可因出血部位及尿液的酸碱度和所含红细胞的多少而有差异。一般膀胱和尿道出血呈红色或鲜红色,肾脏、输尿管等出血呈暗红色或红褐色。酸性尿时呈棕红色或暗红色,碱性尿时呈红色。血尿外观混浊而不透明,震荡时呈云雾状,静置或离心后有红色沉淀,镜检发现多量的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如血尿排于地上,可发现血丝或血凝块。临床上根据病灶发生的部位,将血尿分为:

(1)肾性血尿 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血尿,见于出血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肾梗死、肾虫病、肾结石、肾损伤。

(2)肾后性血尿(尿路性血尿) 除肾脏外的泌尿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血尿,包括肾盂血尿(肾盂肾炎、肾盂结石)、输尿管血尿(输尿管结石)、膀胱血尿(膀胱炎、膀胱肿瘤、膀胱结石、膀胱损伤)和尿道血尿(尿道炎、尿道结石、尿道外伤及肿瘤)。

2. 血红蛋白尿 其颜色取决于所含血红蛋白的性质和数量。因血红蛋白从肾脏过滤后往往在膀胱中潴留一定时间,一般呈暗红色、酱油色或葡萄酒色。特点为尿色均匀,震荡不呈云雾状,静置或离心后无红色沉淀,镜检无细胞或有极少量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尿症多伴有血红蛋白血症,血浆因含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而发红。

3.肌红蛋白尿 外观呈暗红色、深褐乃至黑色,与血红蛋白尿颇相似,联苯胺试验呈阳性反应。但其血浆颜色不发红,肌红蛋白尿定性试验(包括尿液分光镜检查、硫酸铵盐析法、肌红蛋白电泳法及分光光度法)阳性。另外,病畜表现肌肉变硬、肿胀、疼痛、无力、运动障碍、后躯麻痹、腰脊僵硬等临床症状。

4. 卟啉尿 主要是尿液中含有尿卟啉和粪卟啉。卟啉尿呈棕红色或葡萄酒色,镜检无红细胞,潜血试验阴性,尿液原样或经乙醚提取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红色荧光。

5. 药物性红尿 即因药物色素而使尿液变红。见于内服和注射某些药物,如大黄、安替比林、芦荟、刚果红、山道年等可使尿液变红。药物性红尿,镜检无红细胞,潜血试验阴性,尿液酸化后红色消退。

三、伴随症状

1.疼痛 随排尿动作,动物表现明显的疼痛反应,如呻吟、努责、拱腰、踢腹等,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结石及前列腺炎等。

2. 黏膜苍白 对严重的血红蛋白尿,病畜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而表现黏膜苍白、无力等贫血症状。

3. 发热 在细菌、病毒和原虫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时,病畜表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4. 尿频 指排尿次数增多,尿量不增加,主要见于急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尿道炎等。

四、鉴别诊断思路

根据尿色、透明度及临床检查综合分析,确定红色尿的原因。血尿混浊而不透明,静置或离心后有多量红细胞沉于管底,同时表现排尿障碍或肾脏病变的综合症状。肌红蛋白尿和血红蛋白尿清亮而不混浊,静置或离心后无红细胞沉于管底,肌红蛋白尿病畜伴有肌肉损伤的临床特征,而血红蛋白尿病畜则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药物性红尿往往有口服或注射某些药物的病史,同时不表现其他红色尿时的相应临床症状。

如确定为血尿,应判断出血部位及病变性质,主要根据排出血尿的先后关系、血尿的性状及伴随的其他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血尿根据排出的先后分为初段血尿、终末血尿和全程血尿3种:初段血尿多为尿道病变引起,呈鲜红色,同时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终末血尿常为膀胱病变引起,尿沉渣检查有大量膀胱上皮细胞及磷酸铵镁结晶等,并伴有膀胱触痛;全程血尿多为肾脏或输尿管的病变引起,有时也见于膀胱病变,肾性出血尿沉渣中可发现大量肾上皮细胞和各种管型。

出血部位大体确定之后,应根据群发、散发或单发等流行病学情况,发热或无热等全身症状,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进行性等病程经过,并配合应用病原学检验、X线、超声波、尿路造影、膀胱内窥镜检查、肾功能试验等必要的特殊诊断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病性是炎症性的还是肿瘤性的,病因是感染性、中毒性的还是结石性、外伤性的。

血红蛋白尿的鉴别诊断,实质上是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因诊断。对群发性、传染性并伴有发热症状的病畜,应考虑感染因素,必须通过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确定原虫性(梨形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等)、细菌性(钩端螺旋体病、梭菌病等)或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贫血)。血液寄生虫病主要由吸血昆虫叮咬动物而传播,常发生在这些昆虫活动的季节。新生仔畜吮初乳后发生,应考虑免疫性溶血病。在某些地区,牛产后血红蛋白尿与饲料中磷缺乏有密切关系。中毒性血红蛋白尿应调查中毒病因,如动物铜中毒、植物中毒、毒蛇咬伤、犬洋葱和大葱中毒等。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