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四、禽沙门菌病
    来源:辈宠网

禽沙门菌病是由沙门杆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沙门菌所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该病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对家禽业的危害性极大,主要包括鸡白痢、鸡伤寒和禽副伤寒。

禽沙门菌病的特点:感染率高;幼禽易感,呈急性经过,成年禽感染多呈慢性或隐性经过;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尚无有效的免疫方法。

(一)病原

引起鸡白痢病和鸡伤寒病的病原体分别为鸡白痢沙门杆菌和鸡伤寒沙门杆菌,引起禽副伤寒病的病原体为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杆菌。

各型沙门杆菌均为兼性厌氧的短杆菌,无荚膜和芽孢,除鸡白痢沙门杆菌和鸡伤寒沙门杆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外,其他沙门杆菌均有鞭毛能运动。

禽沙门菌病的病原存在于禽的内脏器官(如肝、肺、卵巢、肠及心脏)和排泄物中,病原菌对寒冷、干燥及直射阳光的抵抗力不强,一般的消毒药物都能迅速杀死病菌,但该菌对腐败的作用颇能耐受,从死后10天的尸体中仍能分离出本菌。

(二)流行病学

1.鸡白痢 鸡和火鸡是鸡白痢沙门杆菌最重要的易感动物,不同品种的鸡对本病均具有易感性,但重型鸡比轻型鸡更敏感。另外,雏鸡比成年鸡敏感。雏鸡表现为急性全身性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鸡则表现为慢性、隐性感染。母鸡比公鸡易感染。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污染周围环境,如饲料、水源、笼具,而在鸡群中引起本病的水平传播。成年带菌母鸡,在其卵巢、卵子、输卵管和泄殖腔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在卵的形成和产生过程中,会进入卵内污染蛋壳表面,造成本病的垂直传播。这种带菌种蛋如果未经消毒孵化,就会出现死胚、死雏、弱雏,其粪便、绒毛和蛋壳等对孵化器、孵化室、饲料、饮水造成污染,因此在雏鸡群中引起严重的水平传播。这些鸡若不进行有效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耐过鸡会长期带菌,不仅对其生产性能有影响,而且也影响周围环境,不断散播病菌,其所产的蛋又是带菌蛋,这样代代相传很难根除本病。

本病的死亡通常限于2~3周龄的雏鸡。如果环境卫生条件差、温度过低、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以及其他病,如霉形体、大肠杆菌等混合污染,均可加重本病的发生和死亡。

2.鸡伤寒 本病为鸡和火鸡特有的传染病,间或发生于其他雉科禽类。主要危害青年鸡、成年鸡,也可感染雏鸡,死亡率为30%左右。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带菌鸡和带菌种蛋是主要的传染源。代代相传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3.禽副伤寒 本病能感染各种家禽和野禽。2周龄内的雏鸡和火鸡最易感。成年鸡感染一般不表现症状,但肠道内长期带菌。1~2周龄感染者常呈流行性发生。在自然情况下幼禽死亡率从1%到10%~20%不等,严重者高达60%~80%。

病禽或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其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与鸡白痢和鸡伤寒相似。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鸡白痢 本病在雏鸡和成年鸡中所表现的症状和经过有显著的差异。雏鸡感染后,一般呈急性经过,卵内感染者在孵化中常出现死胚、弱胚,不死的也常在出壳后1~2天呈败血症过程而迅速死亡。出壳后感染的雏鸡,经4~5天的潜伏期后表现出症状,死亡率迅速增加,在10~14日龄死亡达到高峰。最急性死亡常无明显症状,稍缓型者表现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畏寒怕冷、双翅下垂、闭眼昏睡、聚集成堆,有的离群呆立、蹲伏;有时伴有呼吸困难症状,食欲减少或消失,多数出现软嗉症、腹泻,拉白色浆糊样粪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严重污染;有时粪便干结封住肛门,造成排粪困难,最终因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病雏发生关节炎,关节肿胀,不能站立行走,个别的发生眼球炎,病程短者1天,一般4~7天,死亡率达40%~70%。20日龄以上雏鸡很少死亡,但发育不良,成为慢性病鸡或带菌鸡。成年鸡感染后常无明显症状。但多数母鸡产蛋量、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孵出的雏鸡成活率低,发病死亡率高。极少数母鸡表现精神委顿,头翅下垂。排白色稀粪,产蛋停止,或者卵黄掉入腹腔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雏鸡急性死亡者,病变不明显,仅见各个脏器有充血、出血,肺部病变最常见,肺有充血、出血或坏死,呈紫红色或暗红色,有少量或大量的针尖状白色坏死点。病程稍长的卵黄吸收不良,心肌、心外膜、大肠及肌胃上有灰白色坏死点或小结节,肝脏肿大变性,淡白色或土黄色,充血或有条纹状出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盈扩张,充满尿酸盐,盲肠中有干酪样物质而造成栓塞。

成年鸡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在生殖器官,剖检典型病例可见卵泡变形如同鸭梨形、纺锤形、不规则形,质地改变,有的变成水泡,有的变硬似油脂状或干酪样,颜色变淡,无光泽,病变卵泡可掉入腹腔或阻塞输卵管而引起腹膜炎及腹腔脏器粘连,常伴有心包炎、心包液混浊,重者心包膜增厚而不透明,逐渐粘连,心包液增多,在腹腔脂肪中或肌胃及肠壁中有时可见到干酪样坏死。

成年公鸡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睾丸萎缩,质地变硬,同时内有脓肿;输精管扩大,内有干酪样渗出物,也常发现有心包炎、心包增厚、心包液增多混浊、心包粘连等病变。

2.鸡伤寒 潜伏期为4~5天,发病雏鸡的症状和病变与鸡白痢相似。青年鸡、成年鸡发病常表现突然停食,排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冠和肉垂呈苍白色皱缩,体温升高1~3 ℃。急性者可迅速死亡,但通常在5~10天死亡。解剖时常见肝、脾、肾充血肿大。亚急性及慢性经过者,可见肝肿大呈青绿色,肝和心肌有灰白色坏死灶。母鸡因卵黄破裂常引起腹膜炎。

3.禽副伤寒 2周龄内的雏禽感染常呈急性经过。经卵或孵化器感染的雏禽,呈败血症经过,往往不显症状而迅速死亡,较大的幼禽常呈亚急性经过,病禽表现呆立闭眼、两翼下垂、羽毛松乱、厌食、怕冷、排绿色或黄色水样粪便。病程1~4天。雏禽感染后表现颤抖、喘息,常猝然倒地而死。最急性死亡的病雏鸡,病变不明显。病程稍长者可见失水、消瘦。肝、脾充血并有条纹状或点状出血或坏死灶,卵黄凝固,出血性肠炎,盲肠内有干酪样物。成年鸡一般呈隐性经过,常不出现症状。偶尔可见急性病例,表现下痢、倦怠等症状。蛋鸡可见输卵管炎和卵巢的变性坏死及化脓,并由此引起腹膜炎。

(四)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对禽沙门菌病做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须采取实验室手段。

(五)防治措施

1.预防和净化

(1)做好环境卫生:加强和改善鸡舍的消毒卫生工作是防止禽沙门菌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平时做好食槽、水槽等用具的清洗、消毒,以及鸡舍内墙壁、地面的清洁卫生,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对育雏室按每立方米的空间,定期用40%甲醛溶液40毫升和20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种蛋消毒与孵化室清洁是防止沙门菌经卵或孵化室传播的重要措施,一般种蛋每天收集4次(2小时内收集一次),收集的种蛋经筛选后,放入种蛋消毒柜消毒,按每立方米的空间,用40%甲醛溶液30毫升和15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30分钟,然后再送入种蛋库中贮存。蛋库也要定期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二次熏蒸种蛋:种蛋送入孵化器后,进行第二次熏蒸,按每立方米的空间,用40%甲醛溶液30毫升和15克高锰酸钾熏蒸消毒30分钟;排气后按孵化规程进行孵化。

当出雏60%~70%时,用40%甲醛溶液7毫升/米2,对雏鸡进行熏蒸消毒,让其自然挥发,持续1~2小时,取出雏鸡。或者每立方米用20毫升过氧乙酸加4克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死胎、蛋壳应及时消除并妥善处理。

(3)严格检疫和淘汰种鸡:拟订净化力案,定期对鸡群进行严格的检疫,淘汰阳性带菌鸡,以达到清除病原的目的。种鸡第一次检疫在140~150日龄为宜。若阳性鸡在5%~10%,间隔30天再进行一次普检,第二次检疫没达到规定的标准(0.1%~0.3%),还需普检或抽检。若阳性鸡在0.1%~0.3%,建议在产蛋高峰后,300~350天再进行一次普检。检出的阳性鸡坚决淘汰。

(4)选用对雏鸡敏感的药物:对雏鸡敏感的药物(如氟呢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选用进行预防和治疗。

2.治疗 沙门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养鸡场应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一些新型抗菌药物,如先锋霉素类、头孢类等有较好疗效,但不能根除本病。种鸡群只能通过反复检疫,淘汰阳性鸡,同时加强隔离、消毒、管理等各项综合措施,才能减少本病的发生。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