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尸体剖检
    来源:辈宠网

(一)准备工作

进行尸体剖检,尤其是剖检患传染病尸体时,剖检人员既要注意防止病原的扩散,又要预防自身的感染,因此必须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剖检时间 病猪死亡或人为宰杀后应尽早进行解剖。时间过长尸体发生变化,造成识别病变上困难。一般死后尸体应在24小时内进行剖检(尤其夏季),时间过长,易腐败分解,失去剖检意义。

2.剖检地点 最好在有一定设备的病理解剖室进行。如果必须在现场进行,可选择远离生产区、公路和水源的地势高燥、人畜较少的偏僻地方进行,严防因解剖造成疫病的扩散和传播。

如果条件不许可,剖检也可在室外进行。在室外剖检时,要选择距房舍、厩舍、猪群、道路和水源较远的地势较高而又比较干燥的偏僻地点。剖检前挖2米左右的深坑,坑内撒一点生石灰,坑前铺上破旧席子或其他代用品,将尸体放在席子上剖检。剖检完毕,立即将尸体、垫席和被污染的土层等一起弃入坑内,撒放生石灰和消毒药,然后用土掩埋,顶上的土层应高出地面0.5米,坑周围地面也应严密消毒。

3.用具准备 最好使用专用的解剖工具。准备剖检器械和消毒用的药品,最常用的器械有剥皮刀、解剖刀、脑刀、肠剪、板锯、凿子、斧子、磨刀棒等。剖检时常用的消毒液为0.1%新洁尔灭溶液、3%来苏儿溶液。病理材料固定液为10%甲醛溶液和75%酒精。为预防剖检人员的感染,还应准备3%碘酊、70%酒精、棉花、纱布等。特殊情况下使用刀具、剪刀等,以达到能够完成解剖,保证病变组织和病料完整为目的。通常情况下还需要准备微生物学检验用具,如载玻片、酒精灯、细菌接种用具等。做病理组织检查时,要准备5%~10%甲醛或95%的酒精作为固定液。

4.解剖取样 剖检人员应边进行剖检,边采集病料,供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之用;根据剖检情况,应及时做出剖检初步诊断,制定防治措施。

5.注意人员的防护 剖检人员的防护十分重要,既是对个人的保护,也是谨防疫病扩散的关键。剖检时要戴好手套、口罩,穿工作服、胶鞋等。运尸体工具、剖检人员所用器械、衣服、胶鞋都要经过消毒处理方能进入场内。如剖检过程中不慎割伤手指等,应立即涂以碘酒防止感染。对于疑似炭疽等人畜共患的重大烈性传染病,严禁随意剖检。

6.尸体及污物的处理 对病死猪要严格按照“四不准一处理”原则进行处置。四不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一处理,即对病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剖检后的尸体、污水、污物,也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对场地进行全面消毒;如用车搬运患炭疽或结核等烈性传染病的尸体时,在搬运前要用浸过消毒液的棉花堵塞尸体的天然孔,并用消毒液喷洒体表各部,以防病原扩散。确诊为炭疽的病畜尸体严禁剖检。应将尸体和污染场地进行严密处理。运送尸体的工具等要严格消毒与处理,污染的土层和草料,应予深埋或焚烧。

(二)剖检技术

1.猪的剖检方法

(1)病死猪应放在一个长方形(长1.5米,宽0.8米)的台上或地面,用自来水冲洗掉体表粘上的粪污。然后由头向后躯检查各天然孔(口、鼻孔、眼、耳、肛门、阴门)有无分泌物及排泄物及其数量和性状、气味、黏膜的颜色,接着检查头部、颈部、前肢、胸部、腹部、后肢、臀部和皮肤颜色及形状、腹围大小、被毛光泽度、关节大小、蹄部情况等。检查时应注意倒卧侧,倒卧侧皮肤颜色发绀,并且舌向倒卧侧垂出口角。

(2)体表、天然孔和皮肤检查完以后,剖检猪多取背卧位,使尸体仰卧,用刀沿两前肢内侧切断肩胛骨前缘的肌肉,在肩胛软骨上方切断斜方肌,然后切断肩胛骨后缘肌肉、胸肌、腋下血管和神经,最后切断肩胛骨上内方附着的肌肉至皮下,向前沿下颌骨内侧切至颌下,让两前肢倒向两侧;在股关节上面切断臀肌,然后沿两侧腹股沟于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切断股二头肌、半膜肌和半腱肌,切断股骨内侧各肌肉及关节囊中的纤维囊状韧带、圆韧带,两后肢倒向两侧。将四肢与躯体分离,又要保持一定的联系,使尸体平稳地呈仰卧状,这样可以借四肢固定尸体,避免尸体左右倾斜。必要时可剥去皮肤。在剥皮时应注意皮下脂肪量和颜色、血管状况、断端流出血液颜色、黏稠度、是否凝固、肌肉颜色等,体表淋巴结大小、颜色、周围组织状况及其切面是否外翻、颜色等。

(3)体表淋巴结和肌肉检查完后,由下颌部位起切向胸骨柄,沿肋软骨与胸骨结合处用刀切至耻骨前缘,将下颌及颈部皮肤、胸骨和部分腹壁切除下来,胸腔和腹腔就暴露出来了,胸腹腔是否积水和有无炎症即可一目了然。

2.各内脏器官的检查

(1)腹腔器官的检查:

1)胃:观察胃的大小、充盈度、浆膜颜色,然后沿胃大弯将胃剪开,注意胃壁的厚度、胃内容物的性状、黏膜的颜色、有无出血或溃疡面、黏膜下有无积液。

2)小肠:观察小肠肠系膜血管充盈度,脂肪是否丰润,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颜色、切面情况,浆膜颜色,肠管充盈度。剖开肠管,肠管壁厚度,肠内容物颜色、数量、性状、气味、黏膜状况等。

3)大肠:观察结肠与盲肠浆膜颜色,肠系膜状况,是否有水肿或出血,肠腔内容物的多少、性状、颜色,肠黏膜颜色,有无溃疡和出血。

4)肝脏:观察肝脏颜色,被膜是否光滑,边缘是否钝,切面是否外翻,肝的质度、胆囊大小,胆囊壁及周围组织状况,黏膜颜色,有无溃疡。

5)脾脏:观察脾脏颜色,被膜是否紧张光滑,边缘有无出血性坏死,脾脏大小、质度、切面状况等。

6)肾脏:观察肾脏周围脂肪多少,肾包膜是否容易剥脱,肾的大小、颜色,肾表面有无出血灶与梗死灶,切面是否外翻,皮质与髓质部的状况,肾乳头与肾盂的情况。有无积尿。

7)膀胱:观察膀胱大小,内容物性状,黏膜颜色,有无出血现象。

(2)呼吸系统的检查:

1)喉头黏膜颜色:会厌软骨黏膜有无出血,喉头腔有无积液,积液性状。

2)气管黏膜颜色:气管腔有无积液。两侧大小。

3)肺膜是否光滑:各个部位的肺小叶颜色,切面状况等。

(3)心脏的检查:要着重观察心包是否积液,心外膜是否光滑,冠状沟、纵沟脂肪量和颜色,有无出血,心肌颜色、质度。心耳内外膜和两侧心室的内膜,以及两房室孔瓣膜的状况,心室是否积血,凝固状况等。

(4)脑的检查:要特别注意脑软膜充血和出血变化,脑室是否增大,大脑切面灰质与白质的变化。尸体剖检中,有因临床表现不典型,仅凭肉眼观察难以确诊时,必须采取病理材料送诊断室做进一步检验。

3.内脏器官的摘出 腹腔剖开后,可见螺壳形结肠盘位于腹腔后2/3处稍偏于右方,盲肠位于左腰部,盲端位于盆腔内。小肠位于右前方,在胃与结肠间为网膜。腹腔脏器的摘出,可先取脾及网膜,其次为小肠、大肠、胃和十二指肠等,摘出顺序如下。

(1)脾与网膜的摘出:用手指将胃压向右侧,脾脏即露出,左手握住脾脏,分离网膜,取出脾脏。

(2)肠管的摘出:将螺壳形结肠盘向右侧牵引,盲肠向左侧牵引,即可见到回盲韧带和回肠,在距盲肠入口处约15厘米处结扎并切断回肠,左手拉住回肠断端,右手执刀依次分离回肠、空肠的肠系膜,直至十二指肠和空肠曲部再结扎切断,可取出空肠和回肠。左手伸入盆腔握住直肠,挤出粪便,结扎(或不结扎),切断直肠,从断端向前分离肠系膜,至前肠系膜动脉根部,再将结肠与十二指肠、胰腺之间的联系加以分离,切断前肠系膜动脉根部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以及结肠与背部之间的联系,将大肠全部取出。此时除十二指肠外,全部肠管已经摘出,然后依次摘出胃、十二指肠、肾脏、肾上腺、胰脏和肝脏等。

临床上也可将胃肠一次性取出,即由腹腔就食道、血管切断,把胃和肠道由腹腔向外移出,随着移动,逐步将肠系膜根处组织和韧带组织切断,即可将胃和肠道全部移出体外,最后切耻骨联合,把直肠同结肠一同移出。接着将肝与横膈连接的韧带切断,整个肝脏由腹腔取出。最后剥除肾周围脂肪组织,将肾脏摘出。由颌凹处剥离喉头周围组织,将喉头与舌连接处切断,左手握着喉头,右手持刀将气管周围组织剥除,再将第一肋骨的胸腔口联合处切开,将喉头连同气管一起拉向胸腔,随拉随剥除联结组织,这样即将喉头、气管、肺和心脏一起由胸腔摘出。

(3)大脑和小脑的摘出:先将头部皮肤剥掉,由枕骨处将头骨与脊椎骨切割开,然后在两眼窝后部用刀轻轻砍开,砍至见硬脑膜,再沿两侧颞骨向两侧眼内侧方向用刀砍头骨,砍至见硬脑膜,再沿两侧颞骨向枕骨大孔两侧,用刀砍至硬脑膜处,用镊子将头盖骨向上用力一掀,头盖骨与硬脑膜就被分离开,大脑与小脑即暴露出来。再用剪刀剪开硬脑膜,在剪开硬脑膜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软脑膜上血管变化,脑回及脑实质的质度情况,最后将脑底12对脑神经剪断,大脑与小脑、延脑全部由颅腔取出。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