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来源:辈宠网

兽医临床检查方法包括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这些方法亦称为物理检查法。其中,问诊是兽医临诊检查的第1步,通过问诊可获得第1手临诊资料,对其他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一)问诊

1. 概念 问诊是兽医通过询问的方式向畜主或有关人员了解患病动物(患畜)的饲养管理情况以及现病史和既往史,从而为临诊检查提供线索。

2. 问诊内容

(1)病例登记: 目的在于了解患病动物的个体特征,有利于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内容包括:畜主姓名或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动物种类,动物品种,动物性别,动物年龄,动物毛色,动物用途,动物体重等。

(2)主诉:即畜主对动物及其患病情况的表达。记录主诉应尽可能用畜主描述的现象,而不是兽医对患病动物的诊断用语,主诉应当用最简明的语句加以概括。

(3)现病史:指动物现在所患疾病的全部经过,即现发疾病的可能病因,疾病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包括:发病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是单发、散发还是群发,患病后的主要症状,与动物本次发病有关的各种原因及诱因,疾病经过和伴随症状,诊断和治疗情况等。

(4) 日常管理:询问动物的饲养管理情况;繁殖和配种方式及配种制度;周围环境及舍外气候变化情况;周围近期有无新引进的动物,新引进的动物是否带来新的疾病等。

(5)既往史:包括患病动物以前的健康状况,以及对动物现生活地区的主要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病史,对药物、食物和其他接触物的过敏史等。

(二)视诊

视诊是兽医利用视觉直接或借助器械观察患病动物的整体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视诊的适应范围包括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可分成全身状态视诊、局部视诊及特殊部位视诊3方面。

1. 视诊的基本方法 在动物安静或运动的情况下,检查者通过视觉进行直接检查,某些特殊部位需借助仪器设备观察。视诊的一般程序是先检视群体动物,判断其总的营养、发育状态并发现患病的个体。

群体视诊是巡视畜群,发现个体病畜的重要内容。对个体病畜的检查,应先观察其整体状态,再观察其各个部位的变化。一般应先与患病动物保持一定距离,观察其全貌,然后由前到后,由左到右,边走边看,围绕病畜行走一周,细致观察;先观察其静止状态的变化,再进行牵遛,以发现其运动过程及步态的改变。

2.视诊的主要内容 ①观察其整体状态;②判断其精神及体态、姿势与运动、行为;③发现其表被组织的病变;④检查某些与外界直通的体腔;⑤注意其某些生理活动是否异常。

(三)触诊

触诊是检查者通过触觉及实体感觉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检查者用手触摸按压动物体的相应部位,判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硬度、湿度、温度及按压敏感性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此外,也可借助于诊疗器械进行间接触诊。

1. 触诊的方法和类型

(1)浅部触诊法:以一手轻放于被检查的部位,手指伸直,平贴于体表,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调动作,适当加压或不加按压而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依次进行触感。检查体表温度时,最好用手背,并应与邻近部位相比较。主要是检查动物体表的温度和湿度,弹性软硬度,敏感性,病变性状,心脏搏动,肌肉的紧张性,骨骼和关节的肿胀、变形,体表浅在的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2)深部触诊法:主要检查腹内脏器和腹部异常包块等。检查者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用不同的力量逐渐加压以达深部,以触感深部器官的部位、大小,判断有无疼痛及异常肿块等。临诊上,依目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手法,如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切入式触诊法等。

(3)直肠检查:是将手指伸入动物的直肠内,去感知骨盆腔或腹腔内组织器官性状的方法。

2. 触诊的主要内容 一是检查动物的体表状态;二是检查某些器官、组织,感知其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冲动;三是了解腹壁及腹腔内组织器官的状态及异物;四是检查动物组织器官的敏感性。

(四)叩诊

叩诊是用手指或借助器械对动物体表的某一部位进行叩击,以引起其振动并发生音响,再借助其发出的音响特性来帮助判断体内器官、组织状况的检查方法。

1. 叩诊的应用范围 叩诊被广泛应用于肺、心、肝、脾、胃肠等几乎所有的胸、腹腔器官的检查。

2. 叩诊的方法 根据叩诊的手法与目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叩诊法与间接叩诊法2种。

(1)直接叩诊法:即用一个(中指或食指)或用并拢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掌面或指端直接轻轻叩打(或拍)被检查部位体表,或借助叩诊器械向动物体表的一定部位直接叩击。借助叩击后的反响音及手指的振动感来判断该部组织或器官的病变。

(2)间接叩诊法:其特点是在被叩击的体表部位上,先放一振动能力较强的附加物,而后向这一附加物体上进行叩击。附加的物体,称为叩诊板。间接叩诊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指指叩诊法及槌板叩诊法。

①指指叩诊法。其手法通常是以左手中指末梢两指节紧贴于被检部位代替叩诊板,其余手指要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或食指)的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背面。叩击时应以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用力为主,叩击要灵活而富有弹性,不要将右手中指停留在左手中指指背上。对每一叩诊部位应连续均匀叩击2~3下,同时在相应部位左右对比,以便正确判断叩诊音的变化。该法简单、方便、不需用器械,适用于中小动物和大动物浅表部位的诊查。

②槌板叩诊法。其手法通常是以左手持叩诊板,将其紧密地放于欲检查的部位上;以右手持叩诊槌,用腕关节做轴而上下摆动,使之垂直地向叩诊板上连续叩击2~3次,以分辨其产生的音响。

间接叩诊法叩击力量的轻重,视不同的检查部位、病变性质、范围和位置深浅,一般分为轻叩法(又称阈界叩诊法,用于确定心、肝及肺心相对浊音界)、中度叩诊法(适用于病变范围小而轻、表浅的病灶,且病变位于含气空腔组织或病变表面有含气组织遮盖时)和重叩诊法(适用于深部或较大面积的病变以及肥胖、肌肉发达者)等。

3. 叩诊音的种类和性质 临诊上将叩诊音分为清音、浊音、实音、鼓音和过清音5种。

(1)清音:是一种音调低、音响较强、音时较长的叩诊音,在叩击富弹性含气的器官时产生。见于正常肺脏区域。

(2)浊音:是一种高音调、音响较弱、音时较短的叩诊音,在叩击覆盖有少量含气组织的实质器官时产生。见于正常肝及心区,病理状况下见于肺有浸润、炎症、肺不张等。

(3)实音:为音调比浊音更高、音响更弱、音时更短的叩诊音。为叩击不含气的实质性脏器时所产生的声音。在病理情况下,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完全实变也可出现。

(4)鼓音:是一种比清音音响强、音时长而和谐的低音,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病理状况下见于瘤胃胀气、气胸、气腹、肺空洞等。

(5)过清音:是一种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的叩诊音,此种叩诊音正常时不易听到,可见于肺组织弹性减弱而含气量增多的肺气肿患畜。

(五)听诊

听诊是借助听诊器或直接用耳朵听取机体内脏器官活动过程中发出的自然或病理性声音,再根据声音的性质特点,判断其有无病理改变的一种方法。

1. 听诊的应用范围 听诊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直接听取动物的嘶鸣、狂吠、呻吟、喘息、咳嗽、喷嚏、嗳气、咀嚼、运步等声音及高朗的肠鸣音等。主要用于检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胎心音和胎动音等。

2. 听诊分类及方法

听诊可分为直接听诊法与间接听诊法。

(1)直接听诊法:是不用器械,用耳直接贴于被检查动物体表某部位,听取脏器运动时发出的音响的听诊方法。直接听诊需在动物保定确实的情况下进行,在欲听诊动物体表部位垫一听诊布,用耳朵直接贴于动物体表的相应部位进行听诊。

(2)间接听诊法:是借助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方法,即器械听诊方法,为临诊常用方法。

(六)嗅诊

嗅诊是用嗅觉发现、辨别动物的呼出气体、口腔臭味、排泄物及病理性分泌物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检查方法。嗅诊时,检查者可用手将气味扇向自己的鼻部,然后仔细判断气味的特点与性质。临诊上经常用嗅诊法检查汗液、呼出气体、痰液、呕吐物、粪便、尿液和脓液味等。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