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鸡的品种资源非常丰富,1989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记载有27个,2002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家禽普查,我国现有地方品种81个。我国地形地势复杂,气候差异大,加之少数民族众多,仍然有许多鸡种并没有被家禽学家发现。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可以直接用于柴鸡生产,也为我们开展地方品种间的杂交利用和培育柴鸡新配套品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面介绍一些近年来在柴鸡生产中开发较好、饲养量较大的品种,供广大养殖者选择。
1.固始鸡 固始鸡是我国著名的地方鸡种,产区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中心,分布于河南商城、新县、淮滨及安徽霍邱、金寨等县。现存栏量4 000万~5 000万只。固始鸡属蛋肉兼用鸡种,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宜野外放养。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具有较强的滋补功效。固始鸡体型中等,体躯呈三角形,外观秀丽,体态匀称,羽毛丰满。母鸡羽色以麻黄色和黄色为主,少量白色、黑色,公鸡毛色多为深红色或黄色,尾羽多为黑色。尾形分为佛手尾和直尾两种,以佛手尾为主,尾羽卷曲飘摇、别致、美观。鸡嘴呈青色或青黄色,腿、脚青色,无脚毛。成年鸡冠形分为单冠和豆冠两种,以单冠居多。成年公鸡体重为2.0~2.5千克,母鸡为1.25~2.25千克。开产日龄为180日龄,年产蛋为140~160枚,平均蛋重为51.4克,蛋壳红褐色。由河南三高集团固始鸡原种场进行选育提高,并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资助。
2.广西三黄鸡 原产于广西东南部的桂平、平南、藤县、苍梧、贺县、岭溪、容县等地,2002年存栏量24.5万只,广西容县三黄鸡原种场负责保种。广西三黄鸡肉质优良,是广西、广东和港澳地区用来制作白斩鸡的主要原料鸡,在华南土鸡市场占有率较高。广西三黄鸡体型小巧、外貌华丽、肉嫩骨细,具有三黄特征。羽色金黄,光泽好,羽毛紧贴体躯,毛片细,脚矮细,早熟。肉质鲜美结实,卖价高。公鸡70天出栏,重为1.1千克,项鸡110天出栏,重为1.4千克。150~180天开产,年产蛋量为80枚,蛋重为42克,蛋壳浅褐色。
3.仙居鸡 又称梅林鸡、元宝鸡,蛋用型鸡。原产于浙江省仙居县及周边临海、天台、黄岩等县。2002年存栏量250万只,仙居鸡开发总公司负责保种。仙居鸡体型小巧,体形、体态颇似来航鸡。头小颈长,背平直,翼紧贴体躯,尾部上翘,骨骼纤细。体质结实,体态匀称紧凑。单冠,喙、胫和趾有肉色、黄色和青色。羽色有白、黄、黑、花及栗等。成年公鸡体重为1.4~1.5千克,母鸡为0.75~1.25千克。150日龄开产,年产蛋为180~200枚,最高产蛋269枚,平均蛋重为40~45克。蛋壳颜色以浅褐色为主。体型小、产蛋多是该品种的主要特征。
4.清远麻鸡 原产于广东省清远县,属小型肉用型鸡,2002年存栏1 000万只,清远县种鸡场保种。清远麻鸡前躯紧凑,后躯丰满浑圆。外形特征“一楔、二细、三麻”:即体形楔形,头细、脚细,羽色麻黄、麻棕、麻褐。单冠,喙、胫黄色。公鸡羽色为枣红色,母鸡为麻色。雏鸡背部两侧各有一条白色的绒毛带,两绒毛带的中间为灰棕色所隔。这一特征一直保留到第一次换羽后才消失。据此特征可鉴别真假清远麻鸡。成年公鸡体重为2.18千克,母鸡体重为1.7千克。150~210日龄开产,年产蛋量为72~85枚,平均蛋重为46.6克,蛋壳淡褐色。
5.惠阳鸡 又称三黄胡须鸡,属中型肉用鸡种。原产于广东省惠州地区,主产区是博罗、惠阳、紫金、龙门、惠东等县,2002年存栏250万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胸深背宽,胸肌发达,体形似葫芦瓜。单冠,无肉髯。喙、胫和皮肤金黄色。公鸡羽色红黄色,母鸡羽色黄色,主翼羽和尾羽有部分黑色,尾羽不发达。成年公鸡体重为2.2千克,母鸡体重为1.6千克,150~180日龄开产,年产蛋为60~108枚,平均蛋重为47克,蛋壳褐色。该品种以“三黄”(黄喙、黄羽和黄脚),肉嫩骨细,皮脆味鲜而成为广东三大名鸡之一。其具有早熟、黄羽、黄喙、黄脚、胡须、短身、矮脚、易肥、软骨、白皮和玉肉等特点。
6.白耳黄鸡 又名白耳银鸡、江山白耳鸡、玉山白耳鸡、上饶白耳鸡。主产于江西省上饶地区广丰、上饶、玉山三县和浙江江山县。2002年产区共有80万只。浙江光大种禽业有限公司负责保种。白耳黄鸡属我国稀有的白耳蛋用早熟鸡种。白耳黄鸡的选择以“三黄一白”的外貌为标准,即黄羽、黄喙、黄脚、白耳。单冠直立,耳垂大,呈银白色,虹彩金黄色,喙略弯,黄色或灰黄色,全身羽毛黄色,大镰羽不发达,黑色呈绿色光泽,小镰羽橘红色。皮肤和胫部呈黄色,无胫羽。白耳黄鸡成年鸡体重:公鸡为1.45千克,母鸡为1.19千克。白耳黄鸡成年鸡屠宰率:半净膛,公鸡为83.3%,母鸡为85.3%;全净膛,公鸡为76.7%,母鸡为69.7%。白耳黄鸡152日龄开产,年产蛋为184枚,蛋重为55克,蛋壳呈深褐色。
7.东乡绿壳蛋鸡 原产于江西省东乡县,属蛋肉兼用型鸡种。2002年存栏10万只,江西省东乡黑羽绿壳蛋鸡原种场保种。羽毛黑色,喙、冠、皮、肉、骨、趾均为乌黑色。母鸡单冠,头清秀。公鸡单冠,呈暗紫色,肉垂深而薄,体形呈菱形。成年鸡体重:公鸡为1 655克,母鸡为1 307克。成年鸡屠宰率:半净膛,公鸡为78.4%,母鸡为81.8%;全净膛,公鸡为64.5%,母鸡为71.2%。东乡绿壳蛋鸡152日龄开产,500日龄产蛋为160~170枚,蛋重为50克,蛋壳呈浅绿色。
8.丝毛乌骨鸡 称泰和鸡,属药用型或玩赏型,是现代消费者喜爱的食用鸡之一。原产江西省泰和县,分布很广,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2002年存栏40万只。体型小巧,性情温顺,行动迟缓,肌肉不丰满。冠形有桑葚冠和单冠两种,呈紫色。喙、胫和脚为黑色。羽色复杂,有白色、黑色、红色、麻色和其他羽色等。羽毛的形状有丝羽和片羽两种。成年公鸡体重为1.25~1.5千克,母鸡体重为1.0~1.25千克。170~250日龄开产,年产蛋为75~150枚,平均蛋重为42克,蛋壳浅褐色。该品种以其紫冠、缨头、绿耳、胡须、五爪、毛脚、丝毛、乌皮、乌肉、乌骨等“十全”特征而出名。用该鸡炖成的鸡汤美味爽口。
9.卢氏鸡 主产于河南省卢氏县境内,2002年存栏20万只。卢氏鸡属小型蛋肉兼用型鸡种,体型结实紧凑,后躯发育良好,羽毛紧贴,颈细长,背平直,翅紧贴,尾翘起,腿较长,冠形以单冠居多,少数凤冠。喙以青色为主,黄色及粉色较少。卢氏鸡胫多为青色。公卢氏鸡羽色以红黑色为主,占80%,其次是白色及黄色。母卢氏鸡以麻色为多,占52%,分为黄麻色、黑麻色和红麻色,其次是白色和黑色。成年卢氏鸡体重:公鸡为1.7千克,母鸡为1.11千克。180日龄屠宰率:半净膛为79.7%,全净膛为75.0%。卢氏鸡170日龄开产,年产蛋为110~150枚,蛋重为47克,蛋壳呈红褐色和青色,红褐色占96.4%。
10.北京油鸡 北京油鸡体躯中等,羽色美观,主要为赤褐色和黄色羽色。赤褐色者体型较小,黄色者体型大。雏鸡绒毛呈淡黄色或土黄色。冠羽、胫羽、髯羽也很明显,很惹人喜爱。成年鸡羽毛厚而蓬松。公鸡羽毛色泽鲜艳光亮,头部高昂,尾羽多为黑色。母鸡头、尾微翘,胫略短,体态敦实。北京油鸡羽毛较其他鸡种特殊,具有冠羽和胫羽,有的个体还有趾羽。不少个体下颌或颊部有髯须,故称为“三羽”(凤头、毛腿和胡子嘴),这是北京油鸡的主要外貌特征。屠体皮肤微黄,紧凑丰满,肌间脂肪分布良好,肉质细腻,肉味鲜美。其初生体重为38.4克,4周龄重为220克,8周龄重为549克,12周龄重为959克,16周龄重为1 228克,20周龄的公鸡为1.5千克、母鸡为1.2千克。年产蛋量为120枚,蛋重为54克,蛋壳颜色为淡褐色,部分个体有抱窝性。
11.文昌鸡 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县(现已撤县设市)而得名。据传,文昌鸡最早出自该县潭牛镇天赐村,此村盛长榕树,其籽富含营养,家鸡啄食,体质极佳。文昌鸡的特点是个体不大,约重1.5千克,毛色鲜艳,翅短脚矮,身圆股平,皮薄滑爽,肉质肥美。海南人吃文昌鸡,传统的吃法是“白斩”(也叫“白切”),最能体现文昌鸡鲜美嫩滑的原汁原味。同时配以鸡油、鸡汤精煮的米饭,俗称“鸡饭”。海南人称“吃鸡饭”即包含白斩鸡在内。白斩文昌鸡在海南不论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能派上用场。在我国香港、东南亚一带备受推崇,名气颇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