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五节 禽伤寒
    来源:辈宠网

禽伤寒是由鸡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鸡,以发热、贫血、败血症和肠炎下痢为临诊特征,一般呈散发性。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入三类动物疫病。

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养禽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家禽是自然界中最大的沙门氏菌储存宿主,有人发现从动物所分离的25 000个沙门氏菌分离物,其中有2/3来自家禽。许多类型的沙门氏菌,可使人感染和发生食物中毒。

【病原学】 鸡沙门氏菌 (S.gallinarum) 又称鸡伤寒沙门氏菌,为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肠道沙门氏菌 (S.enterica) 成员,大小1.0~2.0μm×1.5μm,革兰氏阴性,两端略浓染,无鞭毛,不运动。在肉汤琼脂上生长贫瘠,形成较小的菌落。发酵糖类时不产气,可在亚硒酸盐和四硫酸盐肉汤中生长,鸟氨酸培养基不脱羧,可利用D-酒石酸盐,可在半胱氨酸盐酸明胶培养基上生长。本菌含有O1、O9、O12抗原,但O12抗原无变异型。在肉汤中培养产生一种耐热内毒素,静脉注射可致死家兔。

本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以生存数周或数月。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鸡最易感,火鸡、鸭、珠鸡、鹌鹑、孔雀、雉鸡等鸟类也可感染,但鹅、鸽不易感。成年鸡易感,但有人报道6月龄以下的鸡更易感染。

2.传染源 病禽、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源。健康禽类的带菌现象相当普遍。禽沙门氏菌病常形成相当复杂的传播循环。

3.传播途径 病禽、带菌禽的粪便污染饮水、饲料和垫草等,经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健康禽类,但最常见的是通过带菌蛋而传播。带菌蛋有的是从康复或带菌母鸡所产的蛋而来,有的是健康蛋壳污染有病菌,通过蛋壳的气孔而成为感染蛋。染菌蛋孵化时,有的形成死鸡胚,有的孵出病雏鸡。病雏粪便和飞绒中的病菌,又污染饲料、饮水、孵化器、育雏器等。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眼结膜而使同群饲养的健康雏鸡感染。被感染的小鸡若不加治疗,则大部分死亡,耐过本病的鸡长期带菌,成年后又产出带菌蛋,如此周而复始地代代相传,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4.流行形式及因素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散发。环境条件恶劣和饲养管理不善等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临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4~5天。

在青年鸡和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停食,精神委顿,排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由于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冠和肉髯苍白而皱缩。体温上升1~3℃。病鸡可迅速死亡或在4天内死亡,一般在5~10天死亡。自然发病的病死率为10%~50%或更高些。急性症状明显者常死亡。

雏鸡和雏鸭发病时,发病后很快死亡,无特殊症状。

【病理变化】 成年鸡的最急性病例,眼观病变轻微或不明显。病程稍长的常见肝、脾和肾充血肿大。在亚急性及慢性病例,特征病变是肝肿大呈青铜色。肝和心脏有灰白色粟粒状坏死灶,有心包炎。成年母鸡卵子变形、变色,呈囊状,有腹膜炎,有些卵自输卵管逆行而坠入腹腔,引起广泛的腹膜炎及腹腔脏器粘连,常有心包炎。公鸡睾丸萎缩,有小脓肿,输精管腔增大,充满稠密的匀质渗出物。小鸡见心包膜出血,脾轻度肿大,肺、心和肌胃有时可见灰白色小病灶,胆囊肿大,输尿管充满尿酸盐而扩张,盲肠中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有时还混有血液,常有腹膜炎。死于几日龄的病雏,有出血性肺炎; 稍大的病雏,肺有灰黄色和灰色肝变,肠呈卡他性炎症。

【诊断】 根据本病在鸡群中的流行病史、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别是肝脏肿大呈青铜色,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从病鸡的内脏器官取材料作鸡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在国际贸易中,尚无指定诊断方法,替代诊断方法为凝集试验、病原鉴定。

病料样品采集: 病原学检查可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脾、肺、心血、胚胎、未吸收的卵黄、脑组织及其他病变组织;成年鸡取卵巢、输卵管及睾丸。血清学检测采集病鸡血液分离血清。

病原检查: 病料直接涂片镜检; 接种于普通肉汤、营养琼脂平板、SS或麦康凯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分离; 生化反应、动物接种试验鉴定。

血清学检查: 平板和试管凝集反应。在中鸡和成年鸡用血清学试验,有助于本病的诊断。鸡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相同的“O”抗原,因此,做凝集反应时,也可用鸡白痢标准抗原。方法与鸡白痢同。

此外,本病早期血液内逐步产生嗜细胞性抗体,附着于红细胞上,能为细菌的多糖质凝集。因此,可用红细胞凝集试验诊断本病。

【防控措施】 防控本病必须严格贯彻消毒、隔离、检疫、药物预防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病鸡群及带菌鸡群,应定期反复用凝集试验进行检疫,将阳性鸡及可疑鸡全部剔出淘汰,最终净化鸡群。

发生本病时,病禽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鸡舍及用具。运动场铲除一层地面并加垫新土,填平水沟,防止鸟、鼠等动物进入鸡舍。

饲养员、兽医、屠宰人员以及其他经常与畜禽及其产品接触的人员,应注意卫生消毒工作,防止本病从畜禽传染给人。

1.免疫接种 曾有人使用过灭活菌苗,结果无很大价值。据试验,粗糙型和光滑型的致弱菌苗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性,前者免疫期约12周,后者可达34周。但目前尚无商品菌苗投入市场。

2.治疗 应选用经药敏试验高敏的药物,如丁胺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硫酸黏杆菌素等进行治疗。在饲料中加入0.1%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喹恶啉饲喂,连用2~3天,能减少死亡。畜禽专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冻干粉剂对病鸡群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2~3天,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