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家畜繁殖学
    来源:辈宠网

研究家畜生殖规律和提高家畜繁殖效率的一门学科。是畜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畜群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家畜繁殖工作是加速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和保证畜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形成和发展 家畜繁殖学是生物科学与畜牧生产相结合形成的应用学科。有关家畜繁殖方面的问题原本分别附属在家畜生理学、育种学和产科学的内容中,基于对家畜生殖规律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有关的知识迅速积累扩大, 以及适应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至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过程晚于家畜育种学和饲养学。

英国 的哈蒙德 (J. Hammond) 和 奥斯丁(C. R. Austin), 美国的柯尔 (H. H. Cole)、卡普斯(P. T. Cupps) 和哈菲兹 (E. S. E. Hafez) 等人的著作对家畜繁殖学的形成和发展做了重大贡献。俄国的伊万诺夫(И.И.Иванов) 为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该学科已日臻完善而系统化,内容愈加充实丰富, 是现代畜牧科学中研究工作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目前世界上有多种本学科专门刊物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专业学术组织,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动物繁殖大会自40年代起每四年召开一次,至1992年已举行12次大型学术会议。这些学术组织的活动和刊物的出版有力地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

研究内容 家畜繁殖学由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繁 殖管理三部分组成。现 已 形成雌性学(therogenology)和雄性学(andrology)。基础理论为生殖生理学, 研究有关生殖的所有生理现象、规律和机理,包括配子的发生、生殖道和性腺的结构与功能、内分泌对生殖的调节作用、性行为、受精、胚胎发育、妊娠和分娩的机理、泌乳和仔畜的哺育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生殖过程的影响。

应用于繁殖的技术大体分为三类。①鉴定检查技术, 如发情鉴定、妊娠诊断、分娩监测、生殖力评定、生殖器官的临床检查(直肠检查、阴道检查),激素水平的测定,精子、卵子和早期胚胎的品质检查等。②繁殖控制技术, 即用人为的方法调整和改变某些生理过程,以提高繁殖效率或便于生产管理工作的安排,如人工授精、诱发发情、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诱发分娩。③新兴起的繁殖生物技术,比上述控制技术(针对动物体) 更深刻更严密的以生殖细胞和胚胎为对象的高技术,如精子、卵子和胚胎的超低温冷冻保存、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卵子的体外培养和受精、性别控制等。这类技术多数虽然尚未广泛采用, 但对开发家畜繁殖潜力具有巨大作用,促使家畜繁殖发生革命性变化,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繁殖管理是在生产中为保存和提高畜群繁殖效率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措施,例如:①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各种繁殖技术的具体运用,包括方案的制定、工作计划的组织和实施、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效果的评定和改进;②生殖器官疾病和不孕现象的发现和诊断,原因的分析和防治工作的进行; ③繁殖母畜与种公畜的选择和利用,繁殖资料的记录和管理,繁殖效率的评价和分析;④畜禽配种、妊娠、分娩与产后等繁殖关键时期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生理状态的监测和检查。

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家畜, 其中尤以分布广、数量多、经济价值较大的牛、猪、绵羊、马等为主,有关水牛、山羊、牦牛、骆驼、驴、兔等较少论述。这些家畜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通常也称为农畜,以区别于家庭驯养的伴侣动物——犬和猫。由于家禽在分类学上的不同地位和生理解剖上的特异性, 家畜繁殖学一般不包含家禽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随着动物养殖业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生产部门, 人工驯养的野生经济动物,如毛皮兽(狐、水貂等)、药用动物(鹿、麝等)、实验小动物和某些观赏动物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 故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日益扩大。

从动物的个体发育史看, 繁殖学贯穿繁殖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它们是:①胚胎发育阶段,包括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性腺发育和配子发生; ②出生至初情期阶段,即生殖机能趋于成熟和繁殖的准备期,生殖系统在此期内充分发育,配子达到具有受精能力的阶段;③初情期至生殖机能衰退终止的繁殖阶段,即生育期,或动物个体的繁殖寿命, 此时动物完全具备繁殖后代的能力。该阶段是繁殖学的中心内容和研究重点。

母畜在繁殖中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雄性个体在繁殖中的功能仅在于生产和释放精子, 雌性个体除生产雌性生殖细胞外,还负担从受精、胚胎发育直至仔畜出生和哺育成活的职能, 繁殖过程主要集中在雌性方面,而且占据母畜全部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由于母畜在繁殖过程中处于这种主导地位, 故繁殖学以研究雌性的生殖问题为主。

分支学科 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家畜繁殖学本身可细分为若干专题学科(更深层次的分支学科),如生殖生理学、生殖内分泌学(生殖激素)、繁殖病理、人工授精、繁殖生物技术等。

应用 家畜繁殖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家畜的繁殖效率。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繁殖管理工作, 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 使它们的生殖机能得以正常发挥,在此基础上,再采取适用的技术方法,进一步提高繁殖效率,包括消除不孕、缩短产后期和产仔间隔、提高受胎率、产仔数和幼畜成活率、减少胚胎死亡和流产等损失。现代高度集约化畜牧业的经营和发展更需要采用繁殖新技术, 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群的繁殖效率。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