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家畜育种学
    来源:辈宠网

从遗传上改进家畜品质以逐代提高家畜群体生产性能的学科, 又称家畜的遗传改良 (genetic improvement)。

发展简史 家畜育种的开始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之前。中国是家畜育种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公元前1000余年的商代,中国的选种专家韦豕,即能根据外形的观察来判断猪的生产性能。春秋时代 (公元前475年), 伯乐和宁戚分别著有 《相马经》 与 《相牛经》等专著。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概括了前人家畜选种的经验,并总结家畜选种的要点。秦汉以后相继在猪、牛、羊、马、驴、鸡、鸭等畜种中培育出许多名贵品种。阿拉伯人于千余年前开始以母系为中心,追溯马的系谱,供选种之用,并避免极近的近亲交配。

近代家畜育种的历史公认从英国贝克韦尔(Robert Bakewell,1725~1795年)为起点。他不顾宗教观念的束缚,将近亲交配应用于家畜育种,只要具有优良性能者,便彼此配种。他富于观察力,在家畜外形鉴别上颇有独到之处, 并广为搜集优良种畜并采用出租公畜的方法, 待观察后裔性能后再收回其中的优秀者。由于他使用了强度选择和近亲交配的方法,育成了长角 (longhorn) 牛、莱斯特 (leicester) 绵羊和夏尔(shire)马。贝克韦尔的方法是用最优良的种畜相互配种。这种育种法,相继为欧美不少育种家所仿效,从这个时期开始到19世纪中叶,育成各种家畜新品种。在一些育种教科书中,他被称为家畜育种的奠基人。但这个时期的育种工作只能说是一种艺术, 而且育成一个品种需要许多年 (约60~70年)。

现代的育种学是从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被重新发现时开始的。孟德尔遗传学的出现,逐渐把育种艺术及育种者的经验变为科学, 育种工作开始按照遗传规律来进行,从而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预见性,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孟德尔遗传学应用于家畜育种方面始于质量性状的遗传研究。英国的贝特森 (WilliamBateson) 第一个证明家畜的质量性状呈孟德尔式遗传。1902年他完成了鸡的冠形遗传的著述,并与合作者发表了关于牛的有角和无角遗传的论文。其他一些学者对动物的皮毛颜色等性状的遗传研究也相继取得进展。家畜的经济性状,如牛的泌乳量、乳脂率,猪的生长速度、背膘厚度,鸡的开产日龄、产蛋数、蛋重,绵羊的剪毛量、毛长、细度等,一般都是数量性状,孟德尔定律是否也适用于这些性状,最初尚不清楚。直至由统计学和群体遗传学相结合形成的遗传学分支——数量遗传学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后, 改良动物群体的工作才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家畜主要经济性状所取得的进展与带来的经济效益空前增大。通过选择途径来改良家畜的经济性状, 现在可每年以0. 5%~3.0%的遗传进展提高;育成一个家畜新品种,过去需要数十年以至上百年, 而现在只需十几年甚至七八年。

家畜育种学的内容及其发展 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①各类性状的遗传特点、育种目标与主要改良性状的确定原则与方法。②家畜遗传改良的基本方法——选择、近亲交配与杂交育种,包括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选择、群间与群内选择、表型与基因型选择、单性状与多性状选择。根据个体本身与亲属选择、直接与间接选择;近交衰退与近交的利用;杂交育种的分类与应用等。③改良现有品种或畜群的原理和方法。④培育新的品种或品系的原理和方法。⑤获得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商品畜禽的遗传改良法,包括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原理、杂交模式的确定、繁育体系的建立、遗传进展的传递等。⑥遗传资源的评估、保存与利用的原理和方法。⑦育种规划与育种组织。

数量遗传学把数量性状表型值的变异剖分为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部分, 从而使育种上设计出加速选择的方法;由于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学说的启示,育种者设计出实用的性状活体测定方法, 从而为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加快改良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计算条件的改进和新的数量技术如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的提出,使范围广阔的现场资料甚至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资料得以利用,大大提高了遗传参数估计和对种畜进行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为中、低遗传力性状的改良提供了新途径;有效地利用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方差,从而发展了交配系统。阿克(D. C. Acker)等(1987)在其总结的近100年畜牧研究五项重大成就中, 就有两项涉及数量遗传及其应用,其中一项是遗传力的概念、估计与应用,另一项是杂种优势利用与杂交育种的发展。

由于新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如生化遗传学、免疫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的不断出现和发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也由于家畜繁殖新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数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等与家畜育种的日益结合,生化育种、免疫育种、细胞育种、胚胎工程育种、分子育种、抗病育种、电脑育种、经济育种等 一些新理论或新技术、新方法正在酝酿形成或逐步成熟。这些新技术、新方法与数量遗传学的结合将给家畜育种科学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带来重大影响, 把家畜育种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如在分子遗传学与数量遗传学的结合上,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顺序(VNTR)和微小卫星DNA顺序的多态性作为标记, 辅助选择畜禽的手段以及其他研究, 将为人们识别和选择重要的数量性状位点(QTL), 鉴别和准确地选出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优良种畜,以取得更大的年遗传进展提供新的途径,为改良繁殖性能、生活力等低遗传力性状提供新的途径。DNA指纹技术的应用, 将可能通过采用新的交配方案加快改良速度; 分子技术可对用数量技术从群体中鉴别出来的主基因(major gene)进行分离和克隆,接着,分子技术又可将克隆基因转移到群体内, 数量技术则评估被转移基因的效应; 而某些主基因导入同种或不同种动物体内的研究,则可获得新的遗传变异,以显著改良现有性状或者创造出新的类型。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