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畜、禽、水生动物的营养需要,用各种饲料原料生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的工业。一般将生产或加工饲料添加剂、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化工产品的生产工业归入医药或化学工业, 与饲料工业区别开来。
发展历史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饲料工业的国家。早期朴素的饲料工业雏形源起于19世纪中叶,在交通尚不发达的英国、美国,为满足运输骡马用饲料而创办有马料商社, 如1875年美国的约翰巴韦尔饲料(John Barwell)公司、威斯康辛州的国家食品(Nation-al Food)公司、亚利桑那饲料(Arizona Feeds)公司、苍鹰磨粉 (Eagle Milling) 公司、肯塔基州的奥布里(Aubrey)公司、得克萨斯州的约翰尼大叔磨粉(UncleJohnny Mills)公司等。在这一历史时期对饲料资源的利用率差,如美国将小麦麸倾入江河,亚麻籽饼、棉籽饼出口作肥料,骨肉粉视为废物。当时欧洲各国相对地比美国先进。1910年德国西尔(Thear)即最早提出饲养标准,1850年已知利用糖蜜,1986年德国埃米尔沃尔夫(Emil wolff)即提出以消化率为基准的饲养标准,为饲料工业提供了科学技术。从19世纪后期美国即开始重视广辟饲料来源,发展饲料工业。如1885年在新奥尔良开始用棉饼,1889~1890年在芝加哥开始用玉米麸质饲料和肉骨粉、苜蓿草粉、亚麻饼; 1910年美国西海岸地区开始用鱼粉,1915年美国由亚洲进口豆饼。与此前后,在加工机械、包装、运输方面也有新发展, 如1895年开始用锤式粉碎机代替辊筒式磨粉机,1880年开始用黄麻编织袋代替桶装。在加工机械方面也有很多改革, 如1909~1911年开始制造出卧式混机、斗式自动秤、制粒机等。及至本世纪3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了制粒机、糖蜜饲料混合机、鸭颗粒料机、印花棉布袋等。历时近1个半世纪乃有今日饲料工业之繁荣。
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全世界约有饲料加工厂2. 5万家。年生产各种饲料产品总量约为6亿吨,其中美国产量最高,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欧共体约占六分之一,依次为原苏联、中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从配合饲料的品种看家禽饲料与猪饲料各占三分之一,奶牛料约占六分之一,肉牛料约占十分之一,水产饵料约占2%。
现状
亚太地区 中国的饲料工业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步,及至1992年各种饲料产品(配、混合饲料、预混料、浓缩料等) 已达3 800万吨, 居全世界第三位,亚太地区第一位, 总产量比70年代末期增长了38多倍。1992年全国有各种类型饲料厂约1.5万家,年双班生产能力可达6 000万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已能自行生产维生素A、D3、E、K3、B1、B2、B12、B6、叶酸、D-泛酸钙、烟酸、烟酰铵、饲料级微量元素及各种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预计到2000年全国加工能力将发展到1亿~1. 2亿吨, 配混合饲料产量占精料总用量的比重将达70%~80%。预混料达90万吨,浓缩料300万吨,蛋氨酸3万吨,赖氨酸2万吨。同时相应地发展各种营养性及非营养性及1药物饲料添加剂。
日本60年代年产各种配合饲料仅810万吨左右,1970年为1 500万吨,1980年为2 200万吨, 90年代初期达2 800万吨,总产量仅次于中国,但质量较高。以鸡料为主,依次为猪料、奶牛料、肉牛料。日本的饲料原料除鱼粉自给外,90%以上依靠进口。在横滨、神户等主要港口设有现代化料仓及饲料加工厂向各城市供应。
韩国的配合饲料产量约为1 100万吨, 猪饲料约占40%。东南亚各国饲料工业发展也很快,90年代初期泰国年产已达400万吨, 居亚太地区第四位。
北美 美国20世纪60~70年代饲料工业发展很快,80年代发展速度减缓,90年代初期年产各种配合饲料约1. 1亿吨。居全世界之首。有初级饲料加工厂3 000多个,服务于一万多个二级饲料加工厂。此外还有代客户来料加工厂、流动加工厂等形式。初级饲料加工是指以单一饲料原料的加工和混合, 有时在成品饲料中也添加适量的预混料的加工行业。二级饲料加工是指以一种或多种原料与蛋白质补充料混合的加工行业。添加剂的添加比例取决于用户或饲养者对养分的要求。90年代初期在美国各种配合饲料的总产量中初级饲料约占80%, 其余为二级饲料,有相当数量的精饲料为饲养者自由掌握。在初级饲料中禽料约占40%,依次为奶牛、肉牛、羊、猪、鱼、宠物配合饲料。80年代末期,美国全国精饲料消耗量约为2亿吨,饲料贸易额近200亿美元,其中配合饲料占一半以上,是美国25种主要产业之一。进入80年以后,大的饲料厂家兼并,总数减少,而地区性以农场、畜牧场饲料厂则有很大发展。在加拿大有550家饲料厂,总配合饲料产量约为1 100万吨。
欧洲共同体 90年代初期,欧洲共同体的各种类型的配合饲料总产量约为1亿吨。其中德国起步较早,产量最高。东西德合并后,总产量达2 300万吨,约占欧洲共同体的20%以上,以牛料为主依次为猪、禽等的配合饲料。法国有660家饲料加工厂,年产约1 700万吨。荷兰有330多家饲料加工厂,其中78家为大厂,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6%。意大利有1 400多家饲料厂,80年代初期总产量达1 700万吨,近入90年代降至1 100万吨。总的看来欧共体总的饲料工业生产趋势比较稳定,与本国畜牧业的发展协调,宠物饲料、名优鱼饲料产量有所增长,特别在提高畜禽胴体品质、减少畜禽粪便、污染环境方面不断有新产品上市。
独联体及东欧 前苏联的配合饲料总产量约为8700万吨,居全世界第二位。70年代其酒精工业曾生产饲料酵母约5万吨;解体后总产量下降,质量也受到影响。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等国的总产量均在800万吨以上,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南斯拉夫产量约650万吨。
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 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配合饲料总产量约为4 230万吨,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7%。80年代末期巴西的总产量约占这一地区的三分之一,墨西哥约占四分之一,依次为委内瑞拉、阿根廷、智利等国。
中东及非洲地区 中东及非洲地区的饲料工业比较落后,配合饲料总产量不足2 000万吨,仅占全世界总产量的3%。其中土耳其年产量约400万吨,主要是鸡、牛料及水产饵料;以色列年产不足200万吨;埃及不足400万吨;南非不足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