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水营养
    来源:辈宠网

维持动物体内水分平衡和完成其他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代谢的水分营养过程。水是动物体最重要的无机物之一,动物每天需从外界获得水和排出水,以保持体内水平衡。正常成年家畜体内含水量相当恒定,一般畜体的总水量约占体重的70%。在动物体中,水呈溶液、电解质或胶体相结合状态存在,不存在化学纯水状态。水也是胶体蛋白的结构成分,是活细胞的组成部分。动物体内大部分水与蛋白质形成胶体,使组织和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

营养功能 畜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一切代谢反应都在水中进行,物质的运输和体温调节均需要水参与完成。畜禽从饲料中获得的各种营养物质,不论有机的、无机的物质或体内的代谢产物,大都能溶解于水,水能把这些物质输送到体内各部位。而不溶于水的脂类,则在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脂蛋白,然后在血浆中运输。水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分泌与代谢、废物排泄等重要生理过程的一个必要条件。水也参与畜体内的生化反应。水的介电常数高,有促进体内物质解离的作用,有利于盐类的解离,为机体提供各种生理必需的离子,保证正常的生理机能。水还直接参与体内物质的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过程以及有机物质的合成。水对体内渗透压调节、保持细胞形态等起重要作用。水也是一种润滑剂,在消化道内分泌的唾液有助于食物的吞咽。粘液有利于消化道的内容物运输,水在其中能减少摩擦。水又是体温调节剂。水的比热高,在37℃时, 一克水完全蒸发约需能575卡。所以,体内营养物质不断分解代谢产生大量的热能,由水吸收并把热传运到全身。在热应激情况下,可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

水代谢 一个饥饿的动物,消耗几乎全身的脂肪和糖,一半的体蛋白质或失去40%体重仍可维持生命。但限制畜禽饮水,很快会引起生理变化,导致食欲下降,增重缓慢。失水10%便导致生理失常,肌肉活动不协调;损失20%可导致死亡。所以,动物体内的总水量经常保持相对恒定。保持正常成年家畜每天摄入水和丢失水量相等称为水平衡。动物体内水来源于饮水、饲料中的水和代谢水,由尿、粪和皮肤、肺丢失水,泌乳家畜还从奶中丢失大量的水。

饮水是动物体内水的主要来源。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从饲料中得到很多的水。一般风干的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和干草中约含水10%,而多汁饲料、青贮饲料、青饲料含水约70%~90%,所以在草地上放牧的非泌乳反刍动物可不饮水或少饮水。饲料在体内氧化产生的代谢水一般占摄入总水量的5%~10%。饲料中三大营养物质被动物摄入体内,分解过程中氧化的最后阶段产生的水称代谢水,每100克脂肪完全氧化产生107毫升水,每100克糖可产生56毫升水,每100克蛋白质可产生40毫升水。脂肪氧化产水量相当于蛋白质的2.5倍,其差别主要决定于有机物中含氢多少,因为仅有机物中的氢能氧化产生水。脂肪中含氢最多,则产生水多。一般情况下,动物对水的需要主要由饮水和饲料水来满足。但在缺水时,代谢水就显得很重要。许多沙漠中的小啮齿类动物,水的来源主要依靠代谢水。沙漠中长途旅行的骆驼,驼峰里储存大量的脂肪,这与骆驼能在缺水情况下维持生存是分不开的。

体内丢失水的重要途径是由肾排出。一般情况下,随尿丢失的水量最大。排尿量的多少与每天的摄取量有密切的关系,多饮多排,少饮少排。但不同动物的最低排尿量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废物的产量和动物浓缩尿的能力。据估计,由肾脏排出每克废物,需耗水15毫升作为溶剂。各种动物均有一个最低的排尿量。肥猪约200毫升。其次,是粪中丢失水。各种动物粪中的含水量也不尽相同,狗、猫、绵羊排粪量少,且粪中含水量较少,故从粪中丢失水也少。马、牛排粪量大,含水分多,粪中失水也多。一般正常情况下,动物粪中失水量不受体内含水量多少的影响。肺的呼吸和皮肤丢失的水,正常情况下较稳定。由肺部呼出气体的失水量取决于呼吸的深浅、快慢,气候与湿度及动物基础代谢的高低。皮肤的失水量与环境温度和劳役强度有关,当机体释放能量增加或环境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一般的热量散失不能满足需要,汗腺活动因出汗而丢失大量的水。在正常情况下,不管体内含水量情况如何,动物由皮肤、呼吸、排粪丢失一定量的水。但动物的饮水量和排尿量受体内水平衡的影响。水的摄取和排出是由丘脑下部控制。饮水量是受下丘脑的渴中枢调节。当动物由于脱水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可兴奋渴中枢,使动物有渴感而增加饮水。反之,当体内水足够而渗透压正常时,动物没有渴感而不饮水。由肾脏排出水是失水的重要途径,而且肾能根据机体情况来调节其排尿量。排尿量受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而使尿液浓缩,从而减少由尿丢失的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由血浆的渗透压控制,体内水来源减少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促进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而使尿液浓缩,减少排尿量。

需水量 在正常情况下, 动物的饮水量和排尿量直接受体内水平衡的影响。而且动物体含水量相对恒定, 保持获水与失水的平衡。

家畜的需水量通常按采食单位重量干物质来计算, 即以各种家畜采食每千克饲料干物质的需水量来表示。例如牛进食饲料干物质1千克,需水5千克,猪为4千克,母鸡为每100克干物质需水220克。动物的需水量应为一个相对的需要量,它受动物种类、生理状态、生产性能、饲料的组成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动物种类不同,需水量也不同。哺乳类动物的粪、尿或汗液流失的水比禽类多,需水量也相对较高。处于泌乳期的动物较其他生理状态时需水量高, 幼龄动物需水量大于成年动物(按单位体重计)。生产水平是影响需水量的重要因素。例如:高产奶牛、产蛋母鸡、生长迅速的肉鸡和幼畜,以及重役的马需水量显著增多。日产10千克乳的牛, 日需水量为45~50千克; 日产40千克乳的高产牛, 日需水量高达100~110千克。日粮或饲料中粗纤维、蛋白质和矿物质也是影响需水量的重要因素。动物排出蛋白质代谢尾产物、矿物盐类均需要较多的水加以稀释及溶解,这就会增加需水量。环境温度对动物需水量有显著的影响,气温越高需水量越大。畜禽为排出体内过剩产热量和保持正常体温而大量失水。例如,一头体重450千克的肉牛, 日采食10千克饲料干物质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饮水量为:4℃时,需水28升;21℃时为41升; 32℃时为66升。产蛋母鸡当气温从 20℃上升至35℃时, 其饮水量几乎为20℃时的1.5倍。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