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养马业
    来源:辈宠网

利用马匹资源,向社会提供役力及产品的产业。传统的养马业以提供役力为主,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养马业是畜牧业中的主要产业。历史上,马曾经被誉为六畜之首。中国的马匹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时期, 这些地区的养马业是畜牧业中的主要产业。马匹是农耕、运输和国防上的重要动力,在国防及运输上起过重要作用。

中国养马业 中国是养马历史悠久的国家, 关于养马业的记载十分丰富。据殷墟出土文物考证, 远在4 000余年前, 已有马拉战车和多驾马车。陕西出土的秦俑车马人物,规模雄伟。汉代到唐代中国在西北部设立多所马场,繁殖军马。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设立马场36所, 养马30万匹。唐代重视养马, 公元665年,养马数目已达70万匹。历史上强盛的年代,养马业都非常发达。宋代以后,推行茶马制度,即以少数民族所必需的砖茶,换取牧区的马匹运往内地,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明代又扩建马场,力图恢复唐代养马业。清代在伊犁及巴里坤设有大型马场,每场养马3万余匹,尔后又在今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及河北省坝上地区,建立多所大型马场。20世纪初以来,通过政府、民间等不同渠道从欧洲各国引入马种,开始了部分马匹的改良工作。特别是为了国防需要发展军马,曾引入优良轻型公马,包括阿拉伯马。另外有部分种马随俄罗斯侨民传入中国东北部及西部边疆,丰富了中国马种资源,部分本地马种因而得到改良。1937~1948年间,中国农业陷于停顿,马匹数字,特别在平原农业区显著下降,役畜不足。1949年以后,中国养马业得到迅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养马业 1949年以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农民有了自己的耕地,增加了耕地及运输中马匹的数量。农村及城市中所用农具及车具实行了改良,以双轮双铧犁代替老式木犁,以胶轮大车代替木质铁瓦的老式大车。这种变化引起了动力革命,需要一种体大力强的新型马匹,同时也要求增加马匹的数量。这一时期,马匹数字翻了一番,跃居世界之首,超过美国和前苏联的马匹数。为改良马匹,满足新的生产力需要,中国政府引入大批前苏联马匹进行改良,采用人工授精方法杂交,得到不少优良的后代。在杂种后代基础上又育成新的马种。从1949年到1970年的20年间,马匹数字增长了两倍。1970~1980年增长速度开始放慢。1980年后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中国马匹数量的变化,同全世界马匹数量的变化呈现出两个相逆的趋势。早期全世界马匹数量显著下降的时候,中国马匹迅速增多居世界之首。其后在世界马匹数量稳定并缓慢增加的情况下,中国马匹数却缓慢下降。这体现了中国养马业的特点。同时,地区间农业发展情况不同,马匹数量呈现不同变化趋向,如东北、华北农业区是过去马匹数量增长最快的地方,现在马匹数量下降最为明显;西南山地,由于山地运输的需要,马匹数量不仅未减少,反而不断增加。

马数下降,机马结合(1981~1990年) 1981年以后,机械动力增长逐步取代马匹。这10年内马匹数量总的趋向已开始下降。马匹数量减少的同时,驴、骡数目增加,三者总数处于稳定状态,不似世界发达国家马匹下降那么快。这是因为中国耕作制度中,畜力仍占一定比重,机、马合理搭配较为经济。马匹数量下降过程中,大部分种马场转业,种马质量下降,优良种公马不足。这段时间是中国养马业发展的一个转换期。马匹数量变化见表1。

表1 中国马、骡数量变化表(单位:万匹)

畜种
年份
1949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487.5
521.7
658.5
964.8
1 104.2
1 017.4
949.4
1 031.7
752.7
840.0
774.0
1 119.8
147.1
149.1
142.1
224.5
416.6
549.4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