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或投照畜体各系统或各部位的X线操作技术。X线检查是为了充分显示动物体内组织脏器大体结构的影像以供诊断, 包括普通检查(透视和拍片)、造影检查(系介入对比剂后进行的透视或摄影)、特殊检查(是使用特殊装置或设备进行的X线拍片和X线胶片的暗室操作处理)。
透视 观察X线透过动物体后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影像进行诊断的方法, 又称荧光透视。是检查胸部和胃肠疾病较常用的方法。
方法原理 透视时使患畜的被检部位置于X线管与荧光屏之间,X线通过畜体时一部分为畜体所吸收,一部分穿透畜体到达荧光屏使荧光物受激发产生荧光。畜体组织中骨骼含钙多, 钙的原子序数较大,密度高,X线难穿透, 荧光最暗。软组织和体液较易为X线穿透, 呈现暗淡荧光。脂肪组织又较软组织易穿透, 荧光稍亮。含气的器官最易穿透, 荧光最明亮。荧屏上显示的明暗对比不同的荧光影像, 可供即时诊断。透视检查可对畜体不同方向、角度作大范围检查, 能观察脏器的形态和活动功能。适宜应用于胸部(对心、肺、大血管、纵隔、横膈)检查、消化道造影、急腹症、异物、长骨明显骨折与脱位的检查和辅助复位。透视管电流一般不大于3毫安, 管电压按被检部厚度调节,由55~85千伏不等, 荧光屏至X线管距离一般为50~75厘米, 大动物躯干部也不大于100厘米。被检部位应尽量贴近荧光屏, 以免影像放大失真。按被检部的范围大小调节照射野的大小。透视应间断曝光进行观察。
拍片 利用X线胶片代替透视荧光屏对畜体进行拍片的显像方法。可用于畜体的任何部位, 影像对比度好,微细结构清晰,能显示透视不能显现的病变,可长时期保存。
方法原理 把装好X光片的暗盒贴近动物的被检部位, 使X线束中心对准被检部和胶片中心, 经曝光后透过动物体的X线使胶片感光产生潜影, 再经暗室化学处理即显现影像。X线照片的影像为负像, 与透视的荧光影像(正像)明暗相反, 在观片灯上观察分析照片就可作出诊断。准确的诊断需以质量良好的X线照片为依据, 质量好的X线照片要有适当的密度, 良好的清晰度, 鲜明的对比度和最低的失真度, 并有完整的编号标记。要拍摄出高质量X线照片, 需要配合选用适当的增感屏、遮线筒和滤线器, 还需根据动物大小和被检部厚薄, 较准确决定曝光条件。曝光条件因素包括X线管电流、管电压, 曝光时间、焦点胶片距离、胶片类型、增感屏类型、滤线器使用与否。这些与X线照片的密度、对比度和清晰度有直接关系,除后三种因素一般可相对固定外, 前四种因素应根据需要变动。其中管电流代表X线的量,以毫安为单位。曝光时间以秒为单位。管电流与秒的乘积称毫安秒, 为曝光总量, 直接关系照片的黑度。管电压代表X线的穿透力, 以千伏为单位, 千伏愈高, 穿透力愈强, 根据被检部厚薄选择千伏。焦片距为X线管焦点至胶片的距离, 以厘米为单位, 焦片距愈大影像愈清晰, 但光的强度愈弱, 故距离不能过大,多固定于75~100厘米。
造影 用人工方法介入对比剂(造影剂), 使密度相近而缺乏天然对比的软组织或脏器显示影像的技术方法。软组织除脂肪的密度稍低, 在适当的曝光条件下能显示出来外, 其他软组织、脏器和体液之间不能辨别。有些中空的器官, 即使能显示其外形, 也不能揭示内腔情况。经人工注入高密度或低密度造影剂后,形成人工对比, 从而能清楚分辨,可明显地扩大诊断范围, 提高诊断效果。
造影途径 有直接注入、生理排泄和生理积聚三种途径, 以前两种较为常用。①直接注入是将造影剂直接灌注于中空而在体表有开口的器官, 如食管、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 钡剂灌肠、支气管造影、膀胱造影、子宫和输卵管造影等, 与体表相通的瘘管亦可施行。若内腔不与体表相通,需行穿刺将造影剂注入,如腹腔和关节腔造影、心脏与血管造影、脊髓造影等。②生理排泄是将造影剂注入静脉, 利用体内器官的排泄功能,使造影剂在其生理经路上排出而显影。此法主要用于尿路和胆道造影。③生理积聚是利用肝、脾有选择的吸收积聚作用, 将胶体物质或乳剂内高密度的造影剂如乳化碘油等, 吸收积聚而使肝、脾实质显影。
造影剂 可分为低密度造影剂和高密度造影剂,前者又称阴性造影剂, 如各种无毒气体; 后者亦称阳性造影剂, 如各种碘剂和钡剂。气体造影剂可透X线,以空气最常用, 可注入某些器官的内腔或外围, 显示内腔情况或外形轮廓。亦可用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和氧气溶解度较小, 吸收慢, 停留时间长, 二氧化碳溶解度较大, 不会产生气栓,在组织和器官内吸收快。
碘剂不透X线, 并分为三类。一类为碘化钠水溶液, 用于尿道、膀胱、脓腔和瘘管的灌注造影。二类为碘化油或脂肪酸碘化物, 碘化油用于支气管、椎管、子宫与输卵管、脓腔与瘘管的造影。碘苯酯用于脊髓和脑室造影。丙碘酮用于支气管造影,能在体内分解,较快地吸收排泄。三类为有机碘化物, 种类多而用途广, 用于心脏血管直接注入和泌尿道排泄性造影, 有泛影钠和泛影葡胺。用于胆道排泄性造影有胆影葡胺溶液, 口服的有碘番酸、碘酚酸和碘普酸钙等, 以上药物选择性地经肝排泄至胆道系统而显影。
钡剂为化学纯的硫酸钡, 白色不溶性粉末, 不吸收, 无毒性, 配制成悬浮液或浓钡浆使用, 主要用于消化道造影。包括食管、胃肠造影或钡剂灌肠。钡胶浆灌注或钡粉末喷雾, 也可用于支气管造影。
暗室技术 主要是胶片的装卸、显影与定影冲洗操作, 其全过程均需在暗室内进行。①显影作用与显影剂。经X线投照的胶片, 受光化学作用使卤素银化物形成潜影,通过显影液的化学处理,被还原为黑色金属银而呈现影像。显影剂的主药为还原剂,有甲基对氨基酚和对苯二酚,新型的药物为菲尼酮(phenido-ne),专用显影剂需按处方配制。②定影作用与定影剂。使胶片的显影过程立刻停止并把已显影的X线影像固定,同时将未感光的卤素银化物溶解移去使胶片透明。定影剂主药为硫代硫酸钠。③胶片的装卸与冲洗。摄影前先把胶片装入暗盒,曝光后即行卸出冲洗。冲洗全过程有以下步骤:显影、漂水、定影、水洗,待干燥后装入封套送去诊断。也可用自动冲片机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