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三)生态养殖应具备的条件
    来源:辈宠网

1.推广和培植生态养殖正确理念

传统和习惯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中国养殖业的30年,就是掠夺式发展的30年,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几乎不可逆转的生物危机及食品危机。这种传统和习惯已经根深蒂固,而且枝繁叶茂。广大养殖户都或抱有这样心态:连三鹿知名品牌企业都可以拿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开玩笑,还不允许我们用些违禁药品吗?还不允许我们采取一切措施(包括滥用激素、抗生素等)让动物长得更快,效益更好吗?没有人对自己造成的问题负责,没有社会责任,也没有道德底线。所以说现在最要紧的问题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养殖业根本就没有把这些问题当做问题对待。这是生态养殖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除非发生以下两种情况会促使他们改变:生态养殖给他们带来更低的养殖成本和更好的养殖效益;或者社会愿意为他们的付出买单,以政府补贴或者畜产品优质优价的方式。事实上这两种情况似乎都做好了发生的准备,一是生态养殖技术日益成熟,至少不会给牧场增加多少成本,还带来整体效益的提升;二是政府从维护公众利益的角度开始加大对牧场改造的一系列补贴,以质论价的畜产品消费市场也正在形成中。这一切为推广和培植生态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推广和培植生态养殖正确理念,生态养殖技术和产品供应商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是生态养殖“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生态革命的领路人。集约化牧场则是生态革命的“先锋部队”,“先富裕起来的那一部分”,然后是“大部队”小型规模牧场和养殖小区,散养算是“游击队”。发展生态养殖,利国利民利己,属于政府大力提倡及政策扶持范围,既要充分借助政府力量来推广培植生态养殖理念,也要协助搞生态化的牧场积极申请政府补助资金。

中国养殖业生态化革命带来了滚滚商机,也带来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主义者”。他们打着生态养殖推广的大旗,兜售片面甚至歪曲的生态理念,实质上是为了销售产品,这对广大牧场来说是一种理念上的误导,甚至造成对生态养殖的偏见和信任危机。因此我们在推广正确的生态养殖理念的同时,还要与各种错误的宣传与误导作斗争。

2.研发和创新生态养殖系统技术

生态养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物安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物质循环、资源的高效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和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是养殖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环保技术等多项技术的整合。过去人们提到的生态养殖技术,往往仅注重某个方面的研究,如“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猪—沼—果生态化技术”、“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等,还无法上升到生态养殖系统技术的层次。但这些科学研究又为我们开发生态养殖系统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养殖也是一项艰难的创新性工程。生态养殖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门实践科学,没有可以借鉴的既有成功经验,完全是探索中前行,这是因为中国养殖业层次复杂而且危机重重,在全世界属于仅有。在不同的养殖层次,不同的养殖水平,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养殖区域,生态养殖涉及的领域和技术都必须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几乎没有一成不变、四海通灵的模板和套路,而是每个牧场都要深入调研,对症下药。这些情况就决定了生态养殖是一项高度实践化的创新性工程。

生态养殖系统需要开发或已经开发的技术包括:无抗(抗生素)养殖技术,低排放低成本饲料配方技术,耐药牧场的生态净化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促免疫防应激技术,粪污无害化生物处理技术,牧场环境优化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牧场现代化管理技术等多项生态养殖技术。这些技术紧跟当前困扰养殖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既可以分步实施,也可以组合应用,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

此外,我们还要推动生态养殖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建立生态养殖的标准化体系,这是中国生态养殖产业规范发展的重要条件。

3.制订和实施生态养殖解决方案

鉴于中国不同形态、不同规模牧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理想化的生态养殖技术和产品未必能够带来预期效果。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需制宜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客户就是一个个性化的生态养殖解决方案。还有充分兼顾牧场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近期投入和远期回报的关系,先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依托宝来利来公司细致到位的技术服务,让生态化的优势在这个点上体现出来,这样牧场主们才乐意接受。然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步地逐个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生态养殖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和做法都将遭受严重挫折。即使是一个相对规范的牧场,其生态化的周期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

生态养殖解决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是一项团队作业任务,需要畜牧师、兽医师、配方师、环境专家、微生态专家、管理专家等协同作战。没有“万能问题解决者”,事实上也没有这样的人。为了更快速、更精确地服务于养殖业,一是在养殖集中的区域设立生态养殖技术服务中心,二是不同的养殖品种配备不同的专家,以做到更专业化的服务。

4.优化和增值生态养殖产业链条

现阶段中国养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完全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整个养殖产业链条里面,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处于龙头带动位置,牧场与饲料则是龙身。牧场负责养殖和生产肉、蛋、奶,食品企业负责加工和销售肉、蛋、奶。由于龙头和龙身各行其是,相互脱离,造成食品加工企业缺乏对牧场畜产品安全、优质的必要信任而没有“好产品”可销,而牧场因为畜产品不能按质论价而失去生态化变革的动力。即使是实行养殖与食品加工一体化的集团性企业,也因多数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而难以控制畜产品品质。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造成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严重压低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和效益,连续几年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处于亏损边缘。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养殖业的社会形象也一落千丈,遭受毁灭性打击。养殖产业链重塑与整合问题刻不容缓。谁来担当养殖产业链重塑与整合的历史重任呢?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畜牧品种,不同的历史阶段,大家所走的道路不尽相同。有的是食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来主导,有的是养殖联合体——合作社来主导,还有的是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来主导。我们认为:以政府倡导,以食品生态联盟与牧场生态联盟及生态养殖生产者和加工流通者的联盟化组织来主导,以促进养殖产业链重塑与整合,并在生态认证基础上推行统一品质、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做到整合增效、资源共享。最终实现中国养殖产业链的重塑与整合,使重塑后的中国养殖业及其相关行业重新赢回社会尊敬,使整合后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有稳定可靠的优质货源,使牧场主们生产的畜产品做到“以质论价”,从而促进畜产品价格和附加值的提升,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