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五章 科学用药原则
    来源:辈宠网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科学的使用药物是必需的,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就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如肉鸡生长速度下降、蛋鸡产蛋率下降、病情加重或死亡。不科学的用药会导致养殖失败或养殖利润下降,因此鸡场用药应考虑以下事项。

★ 鸡的味觉、视觉与药物的关系

在药物饮水或拌料时,一般药物的苦味并不影响其采食和饮水,但药液的颜色会对其饮水造成影响。

在饲养过程中,一般建议使用粉料,这样不仅饲料中营养成分分布均匀,而且可以避免因药物混合不均匀或食盐颗粒的存在,导致鸡食盐中毒或腹水症的发生。

饲料中添加乳酸钠、碳酸氢钠、无机盐时,应严格控制其比例和粒度,否则会引起泻痢、脱水、血液浓缩等中毒症状。

鸡的嗅觉特别敏感,在临床用药时饲养员必须要注意。

★ 产蛋鸡忌用的药物

磺胺类及磺胺增效剂:此类药物能使蛋鸡血钙水平下降、产蛋率下降、蛋质变差,所以产蛋鸡必须禁用。如果应用于雏鸡或青年鸡也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和给药天数,以免引起中毒。

某些抗生素(如金霉素)、抗病毒药(如金刚脘胺、大剂量的病毒灵)及某些驱虫药物都会对产蛋量和蛋质量造成影响。

鸡不耐乳糖,产蛋鸡对乳糖尤为敏感,饲料中含15%的乳糖会使产蛋量明显受到抑制,超过20%则产蛋停滞,还会出现严重下痢。

★ 蛋鸡药物预防要点

用药原则:蛋鸡生长期较长,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应根据各阶段特点进行合理的药物预防。

蛋鸡育雏阶段以预防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球虫病、支原体病为重点,另外雏鸡的肝、肾以及消化功能还未发育完善,用药以安全范围广的抗菌药物、中药提取物制剂或超微粉类制剂较好。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尤其是开口药更为关键。

蛋鸡育成阶段以预防大肠杆菌病、球虫病、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为重点,同时重视传染性法氏囊病、球虫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对蛋鸡的深远影响,应做好有关防范。在此阶段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散剂如白头翁散、黄马莲散等,对肠道疾病的预防有很好的效果。

蛋鸡产蛋期以预防细菌性生殖道感染、传染性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为重点。产蛋期一旦发病,生殖系统最先受到侵害,造成产蛋率下降。因此产蛋期发病时,首先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细菌的继发感染,如氟苯尼考粉、恩诺沙星可溶性粉、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混感头孢、杆炎净等。同时重视某些药物对产蛋的不良影响,如禁止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磺胺类药物。因此在临床中,提倡使用作用广泛而温和的中药制剂产品,如清瘟败毒散、黄连解毒散、黄金大败毒、荆防败毒散等,对以上这些疾病的预防有较好的效果。

★ 肉鸡药物预防要点

肉鸡预防用药应以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为重点。

预防用药应考虑药物对防疫效果的影响。黄芪多糖粉、左旋咪唑粉对免疫效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抗病毒药物和消毒剂在疫苗接种前后48小时是不可以使用的。

预防用药应考虑到药物对机体的破坏作用。如某些药物引起的拉稀、肾脏肿大等。

提倡单独用药,尽量不要联合几种制剂同时使用,以减少抗生素对肠道、肝脏、肾脏的毒副作用。注意各种抗生素的停药期,以免药残超标,影响肉鸡品质。

使用一些中药散剂如清瘟败毒散、荆防败毒散、黄金大败毒、大败毒、普济消毒散、瘟毒克散等可对肉鸡病毒性疾病和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联合应用的每种抗菌药,对该细菌必须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实行标本兼治、中西药结合的方式联合应用。

宜将两种药物同时应用,不要相继应用。

在治疗的同时,可配合多种维生素使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投药方法

在养鸡过程中,给药一般采用饮水法、拌料法、喷雾法、肌内注射法、体表给药法、个体投服法。建议投药的原则是尽量使用拌料法,其次是饮水法,对于病情严重的采取肌内注射法,外寄生虫感染时使用体表给药法,呼吸道疾病使用喷雾法,对于个别的鸡发病使用个体投服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拌料法最好,不浪费药物,而且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 第一种:饮水法

饮水法即将药物溶于水混合均匀后让家禽饮用。分自由饮水法、集中饮水法两种,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药物饮水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药物特性选择集中给药或自由饮用。半衰期在18小时以上的药物,全天用药量集中一次使用,效果最好。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可根据疾病情况选择自由饮用或全天用药量集中两顿饮用。

市售西药成品制剂一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组成,临床上如果需要两种以上的成品制剂联合使用,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是分开使用,即不同时溶于水使用,或选择一种饮水,一种拌料。

水的酸碱度、水的硬度、金属离子及矿物质对药物有较大的影响。多数抗生素在偏酸或偏碱的水溶液中稳定性较差,金属离子也可因络合作用而影响药物疗效。对于水质较差的地区,用药期间最好选择使用凉开水。

某些药物由于本身的特性,影响饮水量或毒害比较大,使用时应注意不能集中用药。自由饮用时注意不能缺水,同时要配合小苏打使用,如磺胺类药物。

● 第二种:拌料法

该方法的关键是保证混料均匀,拌粉料一般采用分级递增稀释法,直至药物在饲料中混合均匀,拌颗粒饲料时需要选择黏料性好的药物。

此方法在临床应用时方便,按照药物剂量使用一般不会出现药物中毒,最重要的是不浪费药物,维持较高治疗的血药浓度,不会因为药物的半衰期长短而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如青霉素6~8小时就随尿液排出,如不及时补充青霉素则前面的治疗就没有任何的价值,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或二重感染,加重病情。

● 第三种:肌内注射法

一般注射部位选择在肌肉丰满或无大血管通过的部位,家禽注射部位为翼根内侧肌肉、胸部肌肉、腿部外侧。肌内注射法的优点是吸收速度较快,药物作用稳定。缺点主要是操作起来较麻烦,对鸡群应激较大。在肌内注射时,注意以下几点:

消毒:注射器使用前后都应做到严格清洗消毒,若用煮沸消毒,注射器应拆开,防止爆裂。

针头:其大小按家禽个体而定,操作时应注意勤换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试针:因为注射给药有一定的风险性,为增加安全系数,整群给药一定要随机挑选10只病禽先行注射,观察没有不良反应后再全群注射给药。

● 第四种:喷雾法

喷雾法是将药液经雾化器雾化后通过禽的呼吸道吸入体内的给药方法。其优点是吸收快,药效出现迅速,不仅能起到局部作用,也能经肺部吸收后出现全身反应。

● 第五种:体表给药法

体表给药法用于防治体表寄生虫,如螨、虱的杀灭或体表消毒。使用时要注意药量及使用药物的安全性。

● 第六种:个体投服法

个体投服法是将药物直接经口投服,剂量准确但操作比较麻烦,适用于病重鸡只的个别治疗。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