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四节 疫病流行的原因
    来源:辈宠网

面对疫病流行的新趋势,当前一些规模化猪场由于在体制运行、生产管理、防疫措施和技术等方面存在滞后、信息不灵、行业缺乏沟通以及对疫病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等问题,使得疫病频繁出现而无法有效控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引种不科学 在引种前没能详细了解引种猪场有无疫病,把关不严,又不做检疫。引进后不进行隔离观察就混群饲养,把一些传染病带入,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等。

缺乏防范意识,对引种时引入的后备猪没有进行彻底隔离观察和有效的病原检测就直接进入生产区投入生产。这个问题在许多猪场出现,有的猪场就根本没有隔离设施或有也没有得以应用,多数猪场引种更谈不上进行病原的检测。有些猪场由于没有完整的后备猪舍,把引进的后备猪和育肥猪放在一起饲养,这样引入的后备猪如果自身带毒或者在运输过程中感染带毒进入猪场,那么疫病的发生将是必然。

缺乏超前防控意识,对后备、初产母猪发生的疾病持续感染重视不够。一些猪场虽然没有大规模繁殖障碍疾病出现(如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感染等),但是散发性持续不断,由于没有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没有及时对猪群进行有效净化,使得新引入的后备猪在发生持续感染后向外排毒,成为一个有效的帮凶,从而使疾病无法根除。

2.饲养环境污染严重 散养户遍及城郊和乡村,有的饲养小区一户挨一户,多数不注意粪便、污物处理,养殖户往往把粪便堆积在猪舍周边地带,严重污染环境。

环境控制意识差,造成舍内、舍外污染源严重,防疫工作难搞。有些猪场本身环境控制条件不行,又不重视,如舍内外苍蝇、老鼠成群结队,病死猪又不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到处乱扔,粪便、污水露天排放,臭气熏天,猪舍内饲料粉尘蒙蒙如雾。

由于专业户素质参差不齐,防疫意识不强,有的为了省事,偷偷将病死猪到处乱扔,人为造成疫病传播和扩散;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猪舍建造不合理,更缺乏粪污处理设施;舍内温度、湿度、灰尘、有害气体、病原微生物数量均不能达标,舍外粪尿、污水横流,蚊蝇、老鼠等有害生物滋生,直接损害猪的呼吸道、消化道黏膜,降低猪只免疫力,从而使猪腹泻、伪狂犬病等时有发生,以致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猪长期生长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病、寄生虫病等。

3.消毒不严格 有些猪场不重视消毒工作,消毒次数少或者干脆不消毒,而有的猪场一味追求消毒的作用,1天消毒几次,造成猪舍潮湿,使猪处于应激状态,促使一些疫病的发生。也有一些养殖户,污物、粪便等没清理干净,就喷洒消毒液,起不到满意效果。

同一区内,母猪、仔猪任意走动,各年龄段的生猪同饲养于一栋猪舍,来源不固定,进猪后不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检测。预防性消毒措施不严,或消毒时出现一些技术操作失误,如消毒浓度、消毒方法不对,消毒池消毒药水长期不换,外来人员和车辆随意出入,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等。

4.免疫不科学,兽药使用不当 缺乏免疫监测和药物正确使用的意识,造成免疫程序的混乱和药物使用的盲目性。这种情况在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认为疫苗注射多多益善,特别是在一些新建猪场,免疫程序安排不适当,在保育结束时还无法打完,又不重视疫苗类型和使用方法,长此以往,势必造成隐患。过于迷信疫苗的作用,任意加大免疫剂量,图便宜滥用未经批准的假劣疫苗,造成应激和免疫麻痹,最终免疫失败。许多养猪场只知道免疫,至于免疫效果怎样,不去考虑或无条件考虑,这种对免疫效果检测的缺乏,是疫病防疫体系中最大的缺陷。

养殖户一般都是自己免疫注射。由于技术水平不一,免疫程序不科学,防疫注射操作不规范,常出现免疫力不高和带毒污染现象。如有的因免疫程序不合理而出现母源抗体干扰,有的因免疫剂量不足而出现抗体生成量太少;有的在免疫接种期间没有停用药物添加剂(痢特灵、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从而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所以常发生非典型猪瘟(温和性猪瘟)。又如有的养殖场(户)将疫苗空瓶随便乱丢,有的在疫病阴性时注射活疫苗,易造成污染而引发相应疫病。

在猪病治疗中,因急于治愈而采取大剂量、超量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如有病就用青霉素加安乃近注射,长期用药形成耐药性,不按疗程用药,使病得不到治愈。另外,不注意药物的配伍,同类的几种药物同时使用引起中毒;抗生素等药物也是盲目使用最多的,不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使得病原产生耐药性或者变异,结果是钱花不少,疾病没有得到控制,还造成抗生素残留。

5.设施不健全 猪舍冬天不保温,夏天无降温设施,特别是北方冬天气温低,仔猪由于冷应激发生腹泻。为了保温又把门窗封得很严,舍内不通风,有害气体增多,常发生呼吸道疾病。

6.管理缺失 缺乏严格管理意识,片面强调人性化管理,没有对猪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有些大型猪场对自己单位建立的食堂实行对外承包经营,随意在市场采购肉类。有的猪场则是员工随意回家吃饭休息,人员随意出入,甚至有些技术人员还兼职一些个体户、饲料公司、药品推销等,回来后不经隔离消毒随意进入生产区,这样势必会造成疫病暴发。

缺乏人才培养意识,自己的人才留不住,一味依靠外来,专家对疾病诊断不一,让猪场无所适从。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规模化猪场,自己本土的人才总认为是自己的,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培养,甚至心存不相信态度。有病时专家请了一大堆,但由于对本土缺乏了解,所以诊断不一,钱花了不少,结果疾病依然不能控制。在消毒等工作程序上做得不够彻底,留下隐患;技术水平的缺陷等也造成在采样送检、疫苗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导致检测失败、误诊等。

体制和管理缺乏系统性考虑,造成饲料和养殖的脱节,使得猪场防疫在群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的水平下显得无能为力。有些猪场将自己的饲料厂和猪场分开,进行独立核算,又规定猪场必须使用自己内部饲料,片面追求饲料成本的最低化,饲料厂为了自己的效益,不执行科学配方,原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却无止境地在饲料配方上面做文章,原料是发霉的,预混料是过期的,使得猪场也无可奈何,你说这样的猪场不倒闭才怪呢。

7.监控不力 缺乏监控意识和有效的检测手段,不能将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有机结合,出现误诊。同时由于缺乏了解,不能对疫病做出及时预报和有效地防范。许多猪场只认眼前利益,认为实验室的建立运行成本高,短时间也看不出明显的效益,所以不舍得花钱建立实验室,兽医临床诊断只是在感性的判断和经验中徘徊。许多新建猪场都是年轻兽医主事,临床经验不足,往往造成误诊,延误时机。同时也由于对预防兽医缺乏了解,疾病档案、疫病诊断记录等不全,他们不能对疫病危险及时做出预报,更不用说对策。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