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知觉丧失、肌肉无力及四肢瘫痪,亦称乳热症或低血钙症,为奶牛产前、产后常见病之一。
(一)病因 引起本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分娩前后血钙浓度迅速降低,也有人认为本病与大脑皮质缺氧有关。因为一时性脑贫血所致的脑皮质缺氧,导致脑神经兴奋性降低,引起低血钙而发病。其次,本病多见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在产奶量最高的胎次(3~6胎)以及在顺产后3天之内发病(多数在产后12~48小时)。
(二)症状 生产瘫痪虽有典型与非典型(轻症)之分,但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1.典型症状: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后躯摇摆,站立不稳,起卧困难,最终不能起立,四肢屈曲或伸展于腹下,头弯向胸侧,可用手拉直,但一松手,头仍弯向胸侧,是本病典型特征。进而意识抑制,知觉丧失,各种反射微弱至消失,患牛昏睡,皮温和四肢温度降低,体温下降,最低达35~36 ℃。脉搏微弱,呼吸深慢。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可昏迷而死。
2.非典型症状:主要特征是躺卧时头颈姿势不自然,呈S状弯曲,但并非都能见到。病牛精神沉郁,但不昏睡;反射减弱,但不消失。
(三)诊断 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是:病牛胎次(3~6胎),产奶量高,产犊不久(3天之内),特征性的卧地姿势及血钙降低。
(四)鉴别诊断
1.奶牛酮病:
(1)类似处:食欲减少,不排粪,沉郁,嗜睡。常在产后几天或几周内发病。
(2)不同处:乳汁、尿和呼出气有酮味,酮粉检验,乳汁和尿阳性反应。没有瘫痪特征。用钙治疗无反应,注射葡萄糖,有明显疗效。
2.产后败血症:
(1)类似处:精神沉郁,躺卧时头颈弯于一侧,昏睡,反射迟钝。
(2)不同处:除濒死时体温下降外,一般体温均升高(40~41 ℃),眼睑、肛门松弛,反射不完全消失。
3.牛妊娠毒血症:
(1)类似处:不吃,不反刍,肌肉震颤,卧地不愿起,昏睡。
(2)不同处:多在分娩前2个月左右肥胖母牛发病。先便秘后腹泻,排恶臭黄白色稀粪,初有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后昏迷、安静、死亡。
4.截瘫(腰椎骨折):
(1)类似处:肛门松弛,反射消失,卧地不起,不排粪尿。
(2)不同处:有使脊髓受损害的原因,即使产后发生,脊髓损伤处的后部体躯感觉消失,但前部感觉敏锐,直肠检查,腰椎有疼痛,甚至不平整。
5.骨质疏松症(导致股骨头骨折):
(1)类似处:突然发病卧地不起。
(2)不同处:后肢有知觉,能正常排粪、尿,但不能起立。检查后肢髋关节区,有两侧不对称与凹凸不平整现象,活动时听到骨摩擦音。
6.腰后肢风湿症:
(1)类似处:卧地不起,食欲减少。
(2)不同处:有受风寒侵袭史,开始行步不稳,活动后或天气转暖时症状减轻,此后突然卧地不起,用抗风湿药有效果,头颈无S状弯曲症状,能正常卧地排粪、排尿,皮肤知觉不消失。
(五)防治方法 在干奶期,至少在预产期前2周开始,给母牛饲喂低钙高磷饲料,将每日钙的摄入量限制在60克以下,增加谷物精料,减少豆科干草和豆饼,使钙、磷摄入比例保持在1.5:1或1:1,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分娩之后,立即1次肌内注射10毫克双氢速变固醇,预防本病也比较有效。如在第一次补钙的同时,使用双氢速变固醇还可减少本病的复发率。
治疗本病,传统和最有效的疗法仍是静脉补钙和乳房送风,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1.静脉补钙:最常用的是硼葡萄糖酸钙溶液,即在葡萄糖酸钙溶液中加入4%硼酸以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奶牛一次静脉注射20%~25%硼葡萄糖酸钙500毫升。葡萄糖酸钙刺激性小,可以做皮下注射。也可一半量静脉注射,另一半量皮下注射疗效较佳,注后6~12小时病牛如无反应,可重复注射。如果此法无效,可能伴发血磷、血镁降低,可同时静脉注射40%葡萄糖溶液和15%磷酸钠溶液各200毫升,及肌内注射25%硫酸镁溶液50~100毫升。
在临床中,不少兽医多用5%氯化钙溶液5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通常均有疗效,个体较大的奶牛也可一次使用800毫升,但有人试用1 000毫升后,有一定副作用(如少食、肌颤等)应引起注意。
2.乳房送风:其机制是升高乳房内压,减少流入乳房血量,减少钙的排出,使血钙水平回升。乳房血量进入体循环,使全身血压上升,缓解进而消除了脑贫血,促使其恢复调节血磷血钙平衡的功能。空气刺激乳腺内神经末梢,传至大脑提高其兴奋性,解除抑制状态。
乳房送风有市售的乳房送风器,也可用注射器(50~100毫升的金属注射器数支)替代打气工具。但其关键是要做好空气的过滤和消毒工作。方法是:尽量挤净乳房中的积奶,消毒乳头和乳头管口,将消毒的乳导管(或用磨平的粗号针头)插入乳头管内。从倒卧侧的后乳区开始逐个打入空气(如用注射器打气,必须在吸空气时将含75%酒精的药棉做成薄片覆盖注射器乳头上,慢慢吸空气,使空气经药棉通过时获得消毒)使乳区皮肤紧张,叩之呈现鼓响音时为宜。空气过量,会使腺泡破裂,可能影响疗效;逸出的空气会逐渐上移至臀部皮下,慢慢消失。空气量不足,则没有疗效。打气毕,捻搓乳头管括约肌,促使其收缩防止空气回流或用绷带轻轻结扎乳头管,待病牛起立、症状缓解后再解除。
此外,笔者曾在农村试用过自制的土法“送风器”装置,既简便、实用,又可省钱,就地取材。即预置一个500~1 000毫升的输液空瓶,洗净、晾干,并装入0.2%的高锰酸钾液150~200毫升,再用1毫升玻璃吸管两根,分别通过玻璃瓶上的软胶盖,一根吸管插入瓶底,作为进气吸管,使空气经消毒液过滤后成为洁净气体;另一根吸管插入玻璃瓶内远离消毒的液面上方,作为出气管。然后取两根听诊器上用的长胶管,一根胶管两端分别与自行车打气筒的出气门芯和进气吸管相连接,另一根胶管两端分别与出气吸管和预先插入乳头管内的乳导管针座相接,4个连接处,必须用缝合线缠紧结扎固定,防止因打气时被高气压冲脱而漏气。准备工作结束后,开始用气筒打气,使乳房充进气体至拍打呈鼓音为止。治疗后,所用的设备可以拆开,经清洗后再次备用,也可物归原主。如胶管重新套在听诊器上,气筒还可给自行车打气,玻璃吸管还可做化学试验必备的吸液玻管。
★专家提示
本病如果在产后2~8小时发病,病程进展快,病情严重的有可能死亡。如果经过治疗后体温较快回升,预后良好;如果体温一直下降,治疗后毫无疗效,则预后不佳。复发者预后都不良,通常在奶牛场被治疗的牛,如果7~10天无疗效,多数被淘汰,停止继续治疗的机会,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更好的治疗方案,是我们兽医工作者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