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病毒性肾炎
    来源:辈宠网

本病毒的分离例数很少,明显的发病鸡群尚不易见到,从其他疾病的鉴定材料中能分离到病毒。

【症状】自然发病的鸡群,临床症状不典型,有关试验表现的症状有:①幼雏接种后,一周内的增重量比对照组群明显下降。②接种后7~21日,经剖检,肉眼可见肾脏发生褪色变化。③接种3日后,血清肌酸酐价比对照组鸡群降低;接种后7日,则比对照鸡群升高。但本病是一过性的,后遗症尚不清楚。肾病变一般在3~4周恢复。④对本病毒的感受性仅限于肾脏,幼雏反应比较强烈,成鸡由于产生抗体的关系,病尚不明显,目前对产蛋鸡的影响尚不清楚。

⑤今后是否在鸡群中爆发此病,要看是否有更强的病原性的ANV出现,或者由于寄生虫、细菌和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而造成爆发流行,上述情况应予以注意。

【诊断】本病接种时,7天后肉眼可见肾脏褪色变化,但肾脏并不肿大和松软。肾病发生主要见于2周龄雏鸡,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初生雏接种3日后,开始出现病变。3~7日间,肾皮质出现炎症病灶,病灶表现变性、坏死,同时近曲尿管上皮的地方出现异染性白血细胞和单核细胞,间质出现淋巴细胞浸润,细尿管上皮细胞除变性、坏死、脱落外,还有明显的增生现象。细尿管上皮细胞虽然破坏严重,但基底膜并没有损伤。接种病毒9日以后,淋巴细胞浸润明显,有时还形成淋巴滤泡。随病程进展,炎症病灶向周围扩散。电子显微镜观察时,细尿管上皮细胞变性,出现微小器官集团,其中有病毒粒子团块,在没有发生变性的细胞质内,也有病毒粒子呈结晶状排列。恢复阶段,可见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细尿管管腔扩张,管壁变薄。

1.病毒学诊断

(1)病毒分离材料:病毒分离最好的材料是放血后采取肾脏和肠管。用盐类溶液(组织培养液等)制成5~10倍乳剂,每毫升乳剂中加入青霉素和卡那霉素各1 000单位,经2~3次冻融后,以3 000转/分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为接种材料。如细菌污染严重,可用滤器过滤后作用。

(2)组织培养:本病毒可在CK细胞(鸡肾细胞)上增殖,产生CPE。CK细胞适合多种病毒生长和繁殖,如鸡脑脊髓炎、网状内皮症、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各种病毒所产生的CPE特征也不相同。鸡的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从肠管来的分离材料,均容易使细胞产生CPE现象,从而干扰病毒的分离工作。本病毒进行组织培养时,应注意所用病毒的量及1~7日间所产生具有特征性的CPE,特点如下:培养细胞感染后不产生融和现象;细胞分散、单个死亡、形态似柳叶形到圆形,并有脱落现象。总之,各个病毒都能产生CPE,但不是所有的病毒都能使细胞变成圆形。鸡流感病毒对鸡红细胞产生凝集性,可与本病相区别。

(3)鸡胚接种:用鸡胚分离病毒时,以6日龄的卵黄囊内接种最好。接种量为0.1~0.2毫升(分离材料)。接种后进行孵化。根据接种量不同,鸡胚死亡时间各有差异。接种后3~6日死亡的鸡胚,肉眼变化为全身性出血和水肿。接种后7~14日,胚表现短小化。此变化并非本病所特有,单纯出现这一变化不认为是特异性的。尿囊膜上接种时,尿囊膜发生水肿性肥厚,鸡胚短小化和死亡。但接种量小时,则不能达到此种变化。上述鸡胚的肉眼变化,应用组织学检查和荧光抗体直接法检查,可确定分离材料是否属本病毒。

(4)幼雏接种:无母源抗体的幼雏对本病毒的感受性很高,分离材料0.1~0.2毫升,经口感染,感染后3~5天宰杀,作肾组织学检查,冰冻切片用荧光抗体直接法染色,可确定病原。同时,还可采取无菌材料作成乳剂,成为代毒的材料。

2.血清学诊断

本病用荧光抗体法最为适宜。关于中和试验,因自然病例少,血清型问题尚未解决,因此不易进行。琼脂扩散反应的应用尚未确立。

(1)荧光抗体直接法(证明抗原):证明抗原用的脏器肾最好。人工感染的肾脏含病毒最多,同时也有感染部位的特征。即感染后1~7日,在细尿管上皮细胞中可检查出荧光抗原。CK细胞出现CPE时,卵黄囊接种鸡胚发生死亡时、尿囊膜接种后产生病变时,应用荧光抗体法,均可能检出病毒。

(2)荧光抗体间接法(证明抗体):此法可证明感染鸡血清中的抗体。一般方法是,在发病期和恢复期两次采集血清,作出对比检查。此法是证明自然鸡群中有无不显性感染鸡的存在,以了解鸡群中抗体的保存状态,为防治提供依据。

(3)本病目前虽无明确的治疗办法,但初发期有人用草药治好的情况。平时一般应加强鸡舍内卫生管理,预防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从而制止本病的发生。若定期用10%~20%的石灰乳或0.2%~0.5%的过氧乙酸等消毒药物(最好是苯酚甲醛混合物),对鸡舍和用具进行消毒,确实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感染率。还可用广谱抗病毒药,如病毒唑等都有好的预防作用。当发现少数此病的鸡出现,马上采取措施,将病鸡隔离治疗或淘汰。将发病鸡舍立即进行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7毫升,高锰酸钾35克,水35毫升,带鸡熏蒸1小时,连续消毒5天,可减少死亡率。此病属新发病,多半是少数零星出现,平时应加强消毒工作,防止从外地乱引进鸡种。在引种之先,必须进行了解和调查,肯定无此病的鸡场方能引进。如已发现病的存在,必须彻底地对鸡群清查,该淘汰的淘汰,不能让此病流行爆发。此病尚未有疫苗能进行预防接种。

【治疗】(1)本病初期发现即进行全面防治:可采用中药板蓝根冲剂(每袋10克),拌于10~15羽鸡半天的饮水中,让鸡充分饮水。另加入车前草60克、穿心莲60克、金钱草60克、十大功劳100克、三桠苦75克、金鸡尾50克、七星草50克、龙胆草25克、黄连1克、蛇床子20克、银花10克、木通10克、紫苏8克,加水2 000毫升,煎沸15分钟,去渣待凉,即可饮水用。每天1~2剂,分早晚服,初期有效,病期拖长,后期无效。

(2)蒲公英、车前草、忍冬藤、穿心莲、板蓝根、木通、黄连、海金沙、白花蛇舌草、一点红各35克(按100只鸡每只2毫升加水)。共煎水拌料,或灌服(肾毒性病可用)。

(3)苦蕺、鲜灯心草、车前草、积雪草、益母草、海金沙、凤尾草、鱼腥草各35克。共同煎水拌料或灌服(按100只鸡每只2毫升加水)。

(4)黄竹子、金银花藤、两面针、车前草、海金沙、鸡眼草、木通各50克。共煎水拌料或灌服(按100只鸡每只加水2毫升)。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