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任务11 传染性鼻炎
    来源:辈宠网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PG)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疾病。以发生鼻炎、结膜炎为特征。最先由Beach于1920年认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本病多见于雏鸡群和产蛋鸡群,造成淘汰鸡数量增加和产蛋量显著减少。许多养鸡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有本病的报道。近几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鸡群一旦感染本病,发病率高,产蛋率下降,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将其列为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一、病 原

本病病原系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的副鸡嗜血杆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大小为0.4~0.8 μm×1.0~3.0 μm,在病鸡鼻窦分泌物中检出的本菌呈两极染色特性,不形成芽孢,强毒株可带有荚膜,无鞭毛。菌体形态呈多形性,在24 h培养物中为杆状或球杆状,并有成丝的倾向。培养48~60 h后发生退化,出现碎片和不规则的形态,此时将其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可恢复典型的杆状或球杆状形态。鸡副嗜血杆菌为兼性厌氧菌,对培养基营养的需求较高,在10%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在鸡血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于37 ℃培养24~48 h,发育成青灰色、半透明、光滑、边缘整齐、直径约0.3 mm的针尖状菌落,不溶血。含5%~10%鸡血清的糖发酵管,可测定本菌的生化特性。该菌分A、B、C 3个血清型,而且3个血清型有共同的抗原,HA抗原有致病性。

该菌离开机体后抵抗力非常弱。排泄物和组织在37 ℃其感染性可保持24 h,4 ℃可保持数天。在45~55 ℃于2~10 min死亡。一般消毒药均能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

(一)易感动物

鸡是副鸡嗜血杆菌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尤其老龄鸡感染较为严重,4周龄以上的鸡最易感。出壳3~4 d的雏鸡有一定的抵抗力。而出壳7 d的雏鸡,以鼻腔内人工接种病菌常可发病。人工感染4~13周龄的鸡有90%以上出现典型症状。在较老的鸡中,潜伏期较短,而病程长。雉鸡、珠鸡、鹌鹑也能偶然发病。人工感染时,火鸡、鸭、鸽子、麻雀、乌鸦、兔子、小白鼠等均有抵抗力。

(二)传染源

病鸡及带菌鸡是传染源,带菌鸡是在鸡群中长期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

(三)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飞沫、尘埃等经呼吸道传播,但也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等经消化道传播。

(四)流行特点

本病四季可发,但多发于冬、秋两季,尤其在冬季,气候突变,鸡舍的卫生条件差,鸡群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造成氨气浓度大,刺激鸡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导致鸡的黏膜保护力下降,使得副鸡嗜血杆菌极易侵入机体,而导致发病。此外,若鸡群中潜伏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病、霉菌病等,均能增加本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本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

三、症 状

潜伏期一般为1~3 d。病初仅少数鸡流鼻汁,打喷嚏,几天后大批鸡感染,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成鸡因鼻腔浆液性鼻汁蓄留而出现呼吸障碍和甩头等症状。随后一侧或两侧面部、眼睑和鼻窦肿胀。结膜发炎,有黏液或脓性干酪样分泌物堆积。严重的整个头部肿大。病程长的角膜混浊、失明。严重病例炎症蔓延到气管和支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特别是公鸡,下呼吸道感染后,听到啰音。雏鸡发病常见张口呼吸,眼睑粘着,多因觅食和行动困难而饥饿、衰竭死亡,幸存雏鸡发育停滞或增重缓慢,弱残鸡增多。蛋鸡除表现成鸡症状外,开产期延迟,产蛋量显著下降。

四、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鼻腔、眶下窦和眼结膜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黏液或脓性渗出物或干酪样坏死物。鼻黏膜固有层可见显著的肥大细胞浸润。有的气囊膜混浊增厚,面部皮下水肿,眼睑肿胀,结膜炎,角膜炎,结膜囊内有干酪样物。病程较长的可在气囊、腹腔和输卵管内见有乳黄色干酪样分泌物。

五、诊 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在培养基上呈“卫星”现象生长的菌落,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可做病原分离、血清学试验以及PCR诊断技术。涂片镜检取眼或鼻窦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观察到单个、成对、成短链状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注意与鸡支原体、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禽霍乱和维生素A缺乏症等鉴别。

六、防 治

(一)预防措施

杜绝引入病鸡和带菌鸡。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做好鸡舍内外的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此外,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转群之前,做好鸡舍内环境消毒。鸡舍内氨气浓度过大是发生传染性鼻炎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冬季饲养时要注意解决保温和通风之间的矛盾。冬季气候比较干燥,干燥和不洁净的空气进入鸡舍很容易诱发鸡传染性鼻炎,可用0.2%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对鸡舍进行喷洒,净化空气。

筛选适合当地的疫苗菌株或多价疫苗进行免疫,将对预防和控制本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使用的疫苗,根据所用佐剂的不同,可分为氢氧化铝胶疫苗、油乳剂疫苗,根据所用副鸡嗜血杆菌血清型的不同,可分为单价苗、双价苗和三价苗。

参考免疫程序:

种鸡:在5周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0.5 mL鸡传染性鼻炎三价疫苗;产蛋前4周进行二免。

肉鸡:在5周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0.5 mL鸡传染性鼻炎三价疫苗;视情况,可以进行二免。

(二)发病后处理措施

鸡群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消毒,并用药物或疫苗进行预防。每天对发病鸡舍进行带鸡消毒,及时清除场内和栋舍内的污物、杂草,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保暖,搞好鸡舍内外的环境卫生。通过血清学方法分离鉴定本地流行菌型,选择相应血清型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如果确定不了菌型,则用多价苗进行免疫接种。治愈康复的鸡可能会长期带菌,不能留作种用,最好处理淘汰,以免继续传播病原菌。

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为磺胺类药物。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用磺胺二甲氧嘧啶3~7 d,或用双氢链霉素每天肌肉注射2次,连用3~5 d。没条件做药敏实验的鸡场,可选用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一般投药5~7 d,可控制病情。各种抗菌药物必要时可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为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对症投服一些止咳平喘的中药制剂。用药时,选择良好的给药途径往往可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通常是药物饮水好于拌料,而拌料又好于肌肉注射。本病可能会复发。因此对已患了本病的鸡群,进行边治疗边用灭活疫苗接种,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复发。

自测训练

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症状、病变要点及防治措施。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