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亲鸽产蛋异常与产异常蛋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来源:辈宠网

1.引起产蛋鸽停止产蛋或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年龄偏大引起产蛋率下降:肉鸽的寿命长达20年以上,繁殖利用年限为5~7年,2~3岁的种鸽繁殖性能最强,3~5岁的种鸽产蛋率下降,超过7岁的种鸽繁殖性能消失,造成产蛋能力消失。在生产中应以2~3岁的种鸽为主体,繁殖性能好的种鸽也可以多用1~2年,超过5岁的种鸽不能再留用。因此,养鸽技术员和饲养员要熟悉种鸽的年龄鉴别技术,以便及时淘汰老龄种鸽。

种鸽年龄鉴别的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种鸽换羽情况鉴别:鸽翅最外侧有10根主翼羽,内侧有12根副翼羽。换羽首先从主翼羽和副翼羽相连处开始,童鸽50~60日龄开始换第一对主翼羽,以后每隔15~20天由内向外侧更换主翼羽1对。副翼羽则是每年定期由外向内脱掉1对。因此,可以根据主翼羽和副翼羽的脱换情况来确定青年鸽的月龄和成年鸽的年龄。

2)根据鼻瘤和眼圈裸皮皱纹多少来鉴别:老龄鸽鼻瘤大而粗糙且无光泽,上有白色粉末。青年鸽鼻瘤小而柔软且富有光泽,随着年龄的增加,肉鸽眼圈裸皮变宽,皱纹变多且粗糙。

3)根据鸽脚的颜色和鳞片粗细来鉴别:2岁以下的肉鸽脚颜色为鲜红,鳞片扁平,趾甲尖而软;2~3岁肉鸽脚色逐渐变成紫红色,鳞片突出有鳞纹,趾甲变钝发硬;5岁以上的肉鸽脚色发暗,附着有白色鳞片,脚垫厚而粗糙。

4)根据喙的形状和嘴角结痂大小来鉴别:青年鸽喙细长,末端尖而软;老龄鸽喙粗短,末端钝圆而硬。成年鸽哺喂幼鸽的时间越长,鸽龄也越大。5岁以上的老鸽嘴角结痂呈锯齿状。

(2)换羽会引起鸽停产:肉鸽换羽一般是在每年的9~11月进行,这种停产是有季节性的。一般高产鸽换羽时间短,甚至有的个体换羽也不停产;低产鸽换羽时间长,停产时间也长。在生产中,要注意换羽时为种鸽增加营养,饲料中添加火麻仁和油菜子的用量,可以缩短换羽期。

(3)疾病可以引起停产:肉鸽常见的疾病有鸽瘟、鸽痘、念珠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传染病,以及生殖道炎症和慢性肠炎等,这些都容易引起停产。因此,在生产中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既要做好免疫注射和药物预防工作,还要做好鸽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4)种鸽过肥过瘦引起停产: 青年鸽如果限制饲养工作做得不好,引起青年鸽过肥,导致产蛋率下降或不产蛋。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其减少饲料量一段时间,当体形变为中等后,产蛋还可以恢复;饲料营养水平低,种鸽瘦也能引起停产,只要调整饲料配方,保证饲料的营养水平,特别是蛋白质含量及能量、维生素等供给足量,体质恢复后仍然可以恢复产蛋。

(5)产鸽使用过度引起停产:高产鸽与经常连续孵化3枚蛋、哺育3只乳鸽的肉种鸽,因使用过度疲劳而停产。这种停产现象往往发生在第二年的生产中。在生产中,为了防止产鸽疲劳,在每年的冬季最好在1~2月让其休息,在此期间种鸽全部下笼大群饲养。

(6)免疫或用药不当引起停产:种鸽在上笼配对前应做好一切疫苗接种工作,在生产期间接种疫苗会引起停产。另外,一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使用较多会引起停产,在生产中应禁止使用这些药物。

2.引起种鸽产异常蛋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产沙壳蛋和软蛋:造成种鸽产沙壳蛋和软蛋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饲料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不能满足产蛋鸽对钙、磷的需要。鸽的饲料是原粮配制的,原料中钙、磷含量低,而且原粮中所含的磷大多属于植酸磷,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因此,补充钙、磷只能通过保健沙的形式添加。一般保健沙中添加15%的贝壳粉和10%的骨粉来补充磷和钙,钙、磷比例为6∶1。

2)母鸽生殖道有疾病也能引起所产的蛋蛋壳异常。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引起的输卵管炎以及脱肛等,都会引起种鸽所产蛋的蛋壳异常。因此,日常管理中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发现蛋壳异常率高了要在饮水中添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速溶多维等,以慢慢恢复蛋壳正常。

3)应激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种鸽产沙皮蛋或软壳蛋。如鸽舍温度突然改变,饲料、保健沙成分的突然改变,产蛋期注射疫苗,猫或鼠进入鸽舍引起惊恐,使种鸽产生应激,都会引起种鸽产异常壳蛋。

(2)产畸形蛋:在生产中种鸽有时产特别大的蛋,有时产特别小的蛋,这些统称为畸形蛋。特大蛋重量超过30克,一般为双黄蛋;而特小蛋重量低于10克,多是无黄蛋,称为珍珠蛋。这两种蛋都不能孵化。造成双黄蛋的原因很多,如种鸽刚开产,环境异常产生应激,饲料配合不当,遗传因素等;产珍珠蛋的主要原因为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和输卵管功能失调。

(3)产单蛋:种鸽一般在一个繁殖周期产2枚蛋,如果一个繁殖周期只产1枚蛋就是产蛋异常。造成产蛋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种鸽年龄偏大。另外,疾病和应激反应均可发生产单蛋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应查明原因,如果是鸽龄偏大,应予以淘汰;如果是应激造成的,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其他动物进入种鸽舍;如果是疾病造成的,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

3.生产鸽产无精蛋率增加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1)配对不当:公、母鸽不进行交配,或交配次数少造成无精蛋增多。有时错误地把两只母鸽放在1个笼里。解决的办法是,配对前认真检查种鸽的性别和年龄,确保放对准确且鸽龄相近,避免早配,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对感情不和的种鸽应重新配对。

(2)种鸽出现繁殖障碍:公、母鸽中只要有一方出现繁殖障碍,如母鸽出现生殖道疾病,公鸽性欲低、精液品质差等都可以引起产无精蛋增多。在生产中繁殖障碍的种鸽也常见,平时,应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公鸽性欲低、精液品质差,应给予淘汰;母鸽生殖道若有炎症应及时消炎;过肥和过瘦的种鸽引起无精蛋增多时,应调整饲料营养和控制饲料量,达到控制种鸽体况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种蛋受精率。

(3)营养不全面引起无精蛋增多:饲料和保健沙营养不全面,往往造成产蛋鸽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会引起种蛋受精率下降。因此,配保健沙时要把维生素、微量元素量加够,而且做到现配现用;饲料配方中要增加豆类比例;饲料要新鲜,不能用发霉的饲料。

(4)种鸽肛门周围的毛过长引起种蛋受精率下降:公、母鸽肛门四周毛过长会影响正常交配,交配经常失败,致使种蛋受精率下降。解决的办法是,经常检查种鸽肛门周围的毛是否长长了,如果长长了,及时修剪就能降低种蛋无精率。

(5)外界干扰刺激:种鸽配对上笼繁殖以后,尽量减少人员在鸽舍中走动,谢绝参观。同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种鸽配对上笼繁殖的头窝蛋无精率较高,这在生产中是常有的事,与交配次数和交配成功率有关。这时把无精蛋及时取出,再产的蛋受精率就会正常。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