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中(水沟) 鼻唇沟正中点,1穴。毫针直刺0.5厘米。主治休克、中暑。
2.素髎(鼻尖) 鼻尖上,1穴。毫针点刺。主治呼吸衰竭、心动过缓。
3.睛俞 眉棱骨下缘,内外两眼角的中点,左右侧各1穴。下推眼球,毫针沿眉棱骨下缘向内上方刺入0.2~0.3厘米,或在眼睑黏膜上点刺。主治眼病。
4.睛明 眼下沟当中,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左右侧各1穴。上推眼球,毫针顺眼窝向内下方刺入0.2~0.3厘米,或在下眼睑黏膜上点刺。主治眼病。
5.太阳 外眼角后方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2厘米,或小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眼病。
6.耳尖 耳尖部,耳廓后静脉上,左右耳各1穴。毫针或小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眼病。
7.开关(牙关) 口角后上方,咬肌前缘,上下臼齿间,左右侧各1穴。毫针斜向后上方刺入0.2~0.3厘米。主治面肌痉挛、颊部肿痛。
8.天门 枕寰之间的凹陷中,1穴。毫针斜向后下方刺入0.2~0.3厘米。主治感冒、抽风。
9.伏兔 耳后2厘米,寰椎翼背侧,椎间孔和翼孔之间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2~0.3厘米。主治感冒、耳聋、子宫疾病。
10.颈脉 颈静脉沟上、中1/3交界处的颈静脉上,左右侧各1穴。小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中暑、中毒、肺充血、脑炎。
11.大椎 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1穴。毫针向前下方刺入0.5~1厘米。主治感冒、抽风、风湿。
12.身柱(鬐甲) 第三、第四胸椎棘突之间,1穴。毫针向前下方刺入0.3~0.5厘米。主治肺炎、支气管炎、肩扭伤。
13.脊中 第十一、第十二胸椎棘突之间,1穴。毫针斜向前下方刺入0.2~0.3厘米。主治腹泻、消化不良。
14.肺俞 倒数第九肋间,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向内下方刺入0.3~0.5厘米。主治肺热咳嗽、支气管炎。
15.肝俞 倒数第五肋间,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肌沟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向内下方刺入0.3~0.5厘米。主治肝病、眼病。
16.脾俞 倒数第三肋间,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肌沟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向内下方刺入0.3~0.5厘米。主治脾胃虚弱、腹泻、便秘。
17.关元俞 倒数第一肋与第一腰椎横突顶端之间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向内下方刺入0.3~0.5厘米。主治便秘、腹泻。
18.百会 腰荐之间凹陷中,1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腰胯闪伤及风湿、后躯麻痹。
19.次髎 第一骶椎的椎体前端与最后腰椎体形成的关节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髋关节疼痛、便秘。
20.后海 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处,1穴。毫针向前上方刺入0.5~1厘米。主治腹泻、便秘。
21.尾端(尾尖) 尾尖部,1穴。毫针或三棱针直刺0.3~0.5厘米,使出血。主治便秘、感冒、中暑、后躯疾病。
22.膊尖 肩胛骨前角与肩胛软骨结合部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向后下方刺入0.3~0.5厘米。主治肩胛扭伤及风湿。
23.膊栏 肩胛骨后角与肩胛软骨结合部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向前下方刺入0.3~0.5厘米。主治肩部和胸部疼痛。
24.肩井 肩关节外上缘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向内下方刺入0.3~0.5厘米。主治肩关节痛、前肢风湿、前肢麻木。
25.抢风 肩关节与肘骨头连线的中点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肩膊内伤及风湿、肩膊麻木。
26.肘俞 前臂骨上髁和尺骨突之间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2~0.3厘米。主治肘关节扭伤、前肢麻木、前肢风湿。
27.曲池 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2~0.3厘米。主治肘关节扭伤、前肢麻木、热性病。
28.前三里 前臂外侧,尺骨头前下方约1厘米处的肌沟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3厘米。主治前肢风湿、前肢麻木、腹痛、泄泻。
29.太渊 腕部桡侧缘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2~0.3厘米。主治局部肿痛。
30.指间(前蹄叉) 前足背侧的指缝间,每蹄3穴。毫针直刺0.1厘米。主治感冒、热症、前肢麻木、聋症。
31.环跳 髋关节上方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髋关节扭伤及风湿、后肢麻痹。
32.大胯 股骨中转子直下方的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后肢风湿、腰胯闪伤。
33.小胯 股骨中部后方的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后肢风湿、腰胯闪伤。
34.汗沟 由股骨大转子向坐骨结节作一连线,交于股二头肌沟内是穴。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腰胯闪伤、后肢风湿、膝关节痛。
35.阳陵 膝关节外侧后约0.5厘米处的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3~0.5厘米。主治膝关节扭伤、后肢风湿及麻痹。
36.掠草 膝盖骨与股骨形成的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向后方刺入0.2~0.3厘米。主治膝关节肿痛、后肢风湿、后肢麻木。
37.后三里 小腿上部外侧,膝盖骨下方2厘米处的肌沟内,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2~0.3厘米。主治脾胃虚弱、不食、呕吐、后肢风湿。
猫的腧穴
1.人中 2.素髎 3.睛俞 4.睛明 5.太阳 6.耳尖 7.开关 8.天门 9.伏兔
10.颈脉 11.大椎 12.身柱 13.脊中 14.肺俞 15.肝俞 16.脾俞 17.关元俞
18.百会 19.次髎 20.后海 21.尾端 22.膊尖 23.膊栏 24.肩井
25.抢风 26.肘俞 27. 曲池 28.前三里 29.太渊 30.指间 31.环跳
32.大胯 33.小胯 34.汗沟 35.阳陵 36.掠草 37.后三里 38.肾堂 39.太溪 40.跟端 41.趾间
38.肾堂 小腿内侧上部的隐静脉上,左右侧各1穴。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腰胯闪伤、睾丸炎。
39.太溪 内踝与跟腱之间,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1~0.2厘米。主治跗关节痛、泌尿系统疾病。
40.跟端 太溪穴的对侧,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0.1~0.2厘米。主治跗关节肿痛、泌尿系统疾病。
41.后蹄叉(趾间) 后足背侧的趾缝间,每蹄各3穴。毫针直刺0.1厘米。主治感冒、中暑、趾关节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