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的繁殖性能、产肉性能及产毛皮性能与温度、湿度、气流、光照等环境因子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采取适当的环境控制措施,才能提高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一) 温度
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兔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一般家兔能够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例如从5~30℃家兔都能维持正常的生产性能,但这是家兔的临界温度,超出这个温度,家兔的新陈代谢就要受到影响。当超出30℃时,家兔的配种受胎率明显降低,即使受胎,胚胎的死亡率也明显增加。由于高温使家兔的采食量减少,正常发育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兔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时还可导致家兔死亡。当温度低于5℃时,为了抵御寒冷,家兔必须产生较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因此大大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适宜温度: 初生仔兔为30~32℃,1 ~4周龄兔为20~30℃,6~8周龄的幼兔适宜温度为18~21℃,生长兔为15~25℃,成年兔为15~20℃。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类型的家兔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大型兔比较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因为它的单位体表面积散热较少。同样,被毛浓密的长毛兔也是耐寒而不耐热。幼兔自身产热少,抗寒能力差,所以其临界温度较高,且由于其等热区较窄,所以它既不耐寒也不耐热。因此,对不同的兔应创造不同的温度环境。
兔舍内的温度一方面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兔体产热多少的影响。据测定,家兔每千克体重每小时产热0.11兆焦,所以家兔饲养密度是影响兔舍温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冬季可适当增加密度,夏季则必须减小密度。另外,兔舍内不同部位的温度也不一样。屋顶的温度高而地面的温度低,兔舍中心的温度高而靠近门窗墙壁的温度低。根据这些特点适当调控兔舍温度,将有利于家兔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二)湿度
家兔具有喜干厌湿的生活习性,所以兔舍内的湿度对家兔具有重要影响。兔舍内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一般不应低于55%或高于70%。
湿度过大易引起疥癣、球虫病、湿疹等; 湿度过小可引起呼吸道黏膜干燥,导致细菌、病毒感染发病。要加强通风,降低舍内饲养密度,及时清理粪尿和垫草,或撒生石灰、草木灰等,阴雨潮湿季节兔舍内清扫的时候尽量少用水冲洗,降低舍内湿度。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都会对家兔产生不良影响。高温、高湿不利于散热,易使家兔中暑; 低温、高湿则增加散热,使兔更加寒冷。潮湿的环境还可引起某些细菌、寄生虫大量繁殖,导致疾病发生和传播。湿度也要避免急剧变化,保持相对恒定。
兔舍内的湿度不仅受大气中水分含量的影响,也受兔舍用水和家兔排水量的影响。大气中水分与大气气温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当大气温度高时,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分,地面水分的蒸发量加大,因此兔舍的湿度就会升高。相反,当气温较低时,地面水分蒸发就减少,兔舍也相对较为干燥。又由于温度较低时空气中可容纳水分减少,所以一旦兔舍内湿度增加,就会在兔舍内凝成水珠。因此,兔舍温度太低时,舍内容易挂霜。另外,家兔的排水量对兔舍的湿度影响也很大,当家兔大量采食青绿饲料或大量饮水时,由于排尿量增加也会使兔舍湿度增加。兔舍内不同位置的湿度不同,一般靠近地面和屋顶湿度大,中间湿度较小。所以兔笼的安置应当离开地面一定的距离。
(三) 通风及有害气体
兔舍内的通风状况取决于兔舍的设备、结构、门窗的大小和开关以及兔舍内家兔的密度等。通风良好的兔舍,空气流动速度均匀稳定,可以及时把兔舍内多余的水分、热量以及有害气体排出,而且可以使兔舍内的空气温暖而新鲜。在通风控制上,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和设备,使兔舍内既能通风良好,又可避免强风、贼风直接吹在家兔身上。既可以使舍内空气的流动不出现死角和断路,又可以避免舍内气温发生忽冷忽热的剧烈变化。
兔舍内的兔粪尿和被污染的垫草等如未及时清理,通过发酵可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可引起呼吸道和眼睛等病变。据报道,每立方米空气中氨的含量达50毫克时,可使兔呼吸频率减慢,流泪、鼻塞,达100毫克时,可使眼泪、鼻涕和流涎显著增多。兔舍内有害气体允许浓度为: 氨小于30毫克/米3,硫化氢小于10毫克/米3,二氧化碳小于3 500毫克/米3。调节和控制舍内有害气体的关键措施可采取降低舍内饲养密度,增加清粪次数,及时清除粪尿,减少舍内水管、饮水器的渗漏,还要经常保持兔笼底网的清洁干燥等。兔舍通风方式一般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生产实践中,一般小型兔场常用自然通风方式,排气孔面积为地面面积的2%~3%,进气孔面积为地面面积的3%~5%。大、中型兔场可以采用抽气式或送气式的机械通风,这种方式多用于炎热的夏季,是自然通风的辅助形式。夏天空气流速以每秒0.4米、冬天以每秒不超过0.2米为合适。
(四) 光照
家兔是一种弱光照动物,对光照的要求不高; 相反,光照强度过大还会对家兔造成恶性刺激。一般兔舍光照强度控制在15~25勒克斯。繁殖母兔的光照强度可稍强,达到25~35勒克斯。
普通兔舍多依靠自然供光,应该在靠近门窗的地方提供光照,一般不需要人工补充光照,但是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在兔体上。仔兔和幼兔一般需要光照较少,每天8~10小时的弱光即可。较为暗的环境有利于育肥,一般对肥育兔进行每天8小时的弱光照射。公兔不需要太多的光照,过强会降低公兔的繁殖能力,一般8~10小时即可,最长不宜超过12小时,持续光照超过16小时,会影响精子的质量和数量。长毛兔的适宜光照时间为每天15小时。一般认为繁殖兔每天光照14~16小时,光照强度每平方米不低于4瓦,有利于正常发情、妊娠和分娩。若采用人工补充光照,多采用白炽灯或日光灯,以白炽灯供光较好。
(五) 噪声
家兔胆小怕惊,突然的噪声易引起母兔流产、拒绝喂奶,或出现神经症状,引起碰撞致伤。因此,修建兔场时场址要选在远离公路、工矿企业之处; 饲料加工车间应远离生产区; 选用噪声小的换气扇; 饲养人员日常操作动作要轻稳; 禁止在兔舍周围燃放鞭炮。在噪声偏大的地方,可以在兔舍内加装消声器,也可以在兔舍周围种树,降低噪声。实践表明,兔舍内的噪声应控制在40~45分贝,最高不得超过85分贝。
良好的兔场环境应具备的条件是保证场区具有良好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兔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 消毒设施健全,便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 兔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便于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职工劳动生产率; 便于家兔粪便和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便于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