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四)目前我国蛋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源:辈宠网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蛋鸡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蛋鸡产业在宏观管理、疫病防控、食品质量安全、良种繁育技术、消费引导等层面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蛋鸡产业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进入门槛低,生产规模小,过度竞争严重

我国蛋鸡产业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国家标准,市场准入制度缺位,很多从业者,特别是散户和小规模生产者,为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阶段性低水平涌入,盲目性和从众性行为特点突出,行业主流受到严重冲击,养鸡利润持续降低。加之鸡蛋品质只能依靠仪器进行鉴定,在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标准和检测监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养殖过程简单、养殖环境较差、养殖成本较低的低质低价鸡蛋畅销,许多优质鸡蛋反而无法获得优价,鸡蛋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一些生产环境和工艺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的大规模蛋鸡养殖企业,投入很高成本建立起来的高端优质鸡蛋产品市场,经受不住一些“以次充好”从业者的冲击。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政府管理缺乏量化标准,加之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自由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使真正的优质鸡蛋迫于成本和利润的压力,难以为继,有的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尤其是对于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的企业,要坚守高质量的生产,就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但市场价格的限制使企业不得不压缩利润空间,因而保证高品质鸡蛋的生产就成为企业最大的软肋。

2.蛋鸡生产中疫病防治问题突出,防疫体系有待改善

疾病成为影响我国蛋鸡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蛋鸡疾病病原体不断变异进化,细菌感染和寄生虫病不断出现,混合感染成为疾病发生的主流,药物使用不当、饲喂发霉的饲料,以及传染性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马立克病等引起的免疫抑制病在鸡场广泛存在,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蛋鸡群频繁发病,轻的影响健康和生产性能,严重的造成死亡,危害极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类禽病带来的死亡率高达20%~25%,损失近百亿元人民币。每只种鸡的药费开支就达5元以上,商品蛋鸡亦超过3元,肉鸡药费开支也在2元左右。

美国各类禽病的死亡率只有3%~4%,而我国每只鸡平均疫苗和药物费用为美国的10倍。在我国,很多养殖户专业知识缺乏,对兽医和兽药过度依赖,不重视或不知道如何加强饲养管理,鸡群发病后得不到正确的诊疗,有病乱投医,有的兽药经销商则抓住了养殖户的心理,为了谋取利润,对发病鸡群大剂量、盲目地用药,如有的蛋鸡场,1 000只鸡药费竟然高达3 000元,如此高的药费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蛋鸡饲养场(舍)的布局弊端颇多,使用年代越长的鸡场(舍),环境污染越严重,尤其是一些养殖大村、大户。庭院养殖和小而全的管理方式,进鸡、用料、污物处理、免疫制度等杂乱无章,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疾病交叉感染,养鸡户对鸡综合保健意识淡薄,卫生防疫意识差。同时大环境不断变化,鸡场或鸡舍周边的大环境被病源严重污染,病源从地表、空气、各种媒介物全方位传播,流行性疾病不断发生,已造成的损失或潜在的危险非常严重。为此,防疫体系实际运作效果有待改善。一是行政性质较强的兽医防疫体系同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很难完全地配套与协调,因而缺乏同市场机制和行业规律相协调的管理机构。政府多年来投入的资金,其使用效果有明显的改进空间。二是全国统一的疫病防治系统尚待建立。鸡蛋是全国流通的商品,但目前尚缺乏一个基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生物安全条件基础上的全国统一规划,管理制度缺失,进而导致疫病防控扑杀补偿政策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的不合理。三是从疫情报告、疫苗研制到推广防治的周期过长,鸡群早期感染得不到控制,细菌病泛滥,形成巨大的生物安全隐患。四是配套的服务体系缺乏生物安全概念和责任意识,政府监控管理尚不到位,疫苗质量差、病原污染严重和缺乏有效监管,饲料、送料车、鸡蛋包装箱、运蛋车、运鸡车都是造成疾病传播的途径。五是免疫程序、疫苗使用不当,滥用抗生素和违禁药,无抗体监测手段等问题也亟待改善。

3.养殖效益较低,抗风险能力低

目前,我国蛋鸡养殖的成本较高,而收益相对较低,虽然近年来收益率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疾病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鸡群健康状况差严重影响优良品种生产潜能的发挥。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以及维生素不足、劣质蛋白质原料、腹泻等因素的广泛存在导致效益较低。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鸡蛋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影响整个产业稳定发展和蛋鸡饲养户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以3 000~5 000只养殖规模为主体的蛋鸡养殖户抗风险能力较低。目前,我国鸡蛋需求趋于饱和,蛋鸡养殖业竞争加剧,蛋鸡生产者处于微利状态,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养殖规模稍有增加,鸡蛋市场价格即会下降;并且由于蛋鸡养殖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疾病风险,在我国农村地区很难做到全面防疫与科学防疫,导致生产不稳定性增强,最终导致鸡蛋市场价格的波动,不利于蛋鸡产业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4.鸡蛋质量潜在安全问题突出

我国畜禽饲料中滥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非必需添加剂等,造成危害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事件多次发生。在蛋鸡生产过程中,应严格禁止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各种兽药,严禁将抗生素、苏丹红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屠前停药期的规定以免药物残留超标,还应该加快完善我国绿色蛋鸡标准化生产。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标准(部分地区制定了蛋鸡饲养技术规范、兽医防疫准则等),但尚不完善。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蛋鸡生产工艺及技术、有毒有害成分检测技术、兽药使用法规与标准、产品标准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有关标准和法规,尽快在条件成熟的省份和企业建立我国鸡蛋产品可追溯体系。

鸡蛋产品可追溯网络平台技术系统构建:该系统包括饲养场、淘汰鸡加工厂和鸡蛋销售与物流环节等多个可追溯生产、流通环节。结合已颁布的国家或行业养殖、饲料、疫病防治、环保和加工等生产链中的各项规范,根据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的原理,从蛋种鸡开始溯源,按生产链逐级标志编码,依托网络技术与定位技术对产品进行静态与动态检测,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逆向追溯”来获取所消费鸡蛋产品的相关信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还可从产品生产端进行“正向追溯”,获取产品生产、销售与分布信息,以作出快速反应并及时处理。

5.缺乏鸡蛋批发和零售专业市场

虽然整个蛋鸡产业产量仍有增长,但我国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的鸡蛋及鸡蛋制品消费已基本保持稳定。这充分说明,我国鸡蛋消费市场已趋于饱和,鸡蛋消费量随产量及市场价格的波动而调整。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战略理论,对于经过快速成长的产业进入平台期后,应积极利用相关产业政策工具,研究转型期产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和保持产业稳定快速发展。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