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猪前的准备工作
1. 圈舍冲洗
保育舍采用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一栋猪保育期满后全部转入育成猪舍,之后先将发酵垫料放置干燥2~3天,蒸发水分。再将垫料从底部反复翻弄均匀一遍,看情况可以适当补充米糠与菌种添加剂,重新由四周向中心堆积成梯形,表面覆盖麻袋等透气覆盖物使其发酵至成熟杀死病原微生物。
彻底对保育圈舍进行打扫,之后除垫料区外可进行全面消毒,对圈舍及舍内设施分别用火碱、TH4(新一代复合型消毒剂)、灭毒威(酚类消毒剂)进行三次喷雾消毒,每次消毒间隔12~24小时,最后对硬化地面、墙壁、金属网床等用火焰消毒;将损坏设备或工具修理好,垫料酵熟需要7~15天,酵熟后即可等待迎接下一批保育猪进入保育舍。
2. 预热猪舍准备进猪
将已经发酵成熟的垫料平摊开来,铺设10厘米厚的未经发酵处理、无霉菌污染、干净的垫料原料(如锯末);如舍内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可采用火炉和红外线供热保暖,接猪前一天应将洗刷干净凉干的灯泡灯罩安装并调试好,升起火炉预热房间,使舍内温度达到28℃左右,高于产房3℃。
二、转猪及饲养管理
哺乳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进行保育,在转入保育舍前进行称重,以获得仔猪平均断奶重及平均断奶窝重。
1. 分群合群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保持原圈同群”、“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尔),清除气味差异。一般产房相邻两窝猪(建议在产房两窝互通,减少断奶后合群时争斗应激),每群10~20头,密度为0.3~0.8米2/头,同群体重相差不超过0.5千克,弱仔另组一群精心护理。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他猪群)。同时,尽可能由原饲养员操作,减少因生人造成的影响,也会有效地降低应激。
2. 给水
调整饮水器高度(表7-1),给仔猪充足卫生的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营养药物(如葡萄糖、电解多维、补液盐),以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这个时期严防仔猪脱水,最好给每栏都加一方形饮水槽并经常加水(至少对弱仔栏应做到)。每栏至少有两个饮水点,保证10头仔猪一个,不够用水槽代替。
表7-1 仔猪饮水器与地面高度
仔猪体重(千克) | 饮水器与地面高度(毫米) |
≤5 5~15 15~35 | 100~130 130~300 300~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