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病是由疥螨科和痒螨科的螨类寄生于动物的表皮内或体表所引起的慢性皮肤病,以接触感染、引起患畜发生剧烈的痒觉以及各种类型的皮肤炎为特征。牛的螨病由疥螨科的疥螨属、痒螨科的痒螨属和足螨属的螨引起,以疥螨属和痒螨属的螨危害大。常可引起大面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疥螨和痒螨的全部发育过程均在动物体上度过,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其中雄螨为1个若虫期,雌螨为2个若虫期。
疥螨的口器为咀嚼式,在宿主的表皮内挖掘隧道,以角质层组织和渗出的淋巴液为食,在隧道内发育和繁殖。在隧道中每隔一段距离即有小孔与外界相通,以通空气和作为幼虫出入的孔道。雌螨在隧道内产卵,一生可产40~50个卵,卵经3~8d孵化出幼虫,幼虫3对足,蜕化变成若虫。若虫4对足,但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充分。若虫的雄虫经1次蜕化、雌虫经2次蜕化变为成虫。雌雄虫交配后不久,雄虫即死亡,雌虫的寿命约为4~5w。疥螨的整个发育过程为8~22d,平均为15d。疥螨病通常始发于皮肤薄、被毛短而稀的部位,这与它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有关,以后病灶逐渐扩大,虫体总是在病灶边缘活动,可波及全身皮肤。
痒螨为刺吸式口器,寄生于皮肤表面,以口器穿刺皮肤,以组织细胞和体液为食。整个发育过程都在体表进行。雌螨一生可产约40个卵,寿命约42d,整个发育过程需2~3w。痒螨通常始发于被毛长而稠密之处,以后蔓延至全身,绵羊、牛和兔多发。一般认为,痒螨只有一个种,寄生于各种动物的为其变种,如牛痒螨、水牛痒螨、绵羊痒螨、山羊痒螨等。
足螨亦寄生于皮肤表面,采食脱落的上皮细胞,如屑皮、痂皮等,其生活史可能与痒螨相似。常见的有牛足螨、绵羊足螨、山羊足螨等。
1.流行病学
螨病的传播方式为接触感染,既可由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感染,也可因由螨及其虫卵污染的畜舍、用具及活动场所等间接接触而感染。此外,亦可由工作人员的衣服、手及诊断治疗器械传播病原。
螨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疥螨在18~20℃和空气湿度为65%时经2~3d死亡,而在7~8℃时则经过15~18d才死亡。卵在离开宿主10~30d仍可保持发育能力。痒螨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超过疥螨,如在6~8℃和85%~100%空气湿度条件下,在畜舍内能存活2个月,在牧场上能活25d,在-12~-2℃经4d死亡,在-25℃经6d死亡。
螨病主要发生于秋末、冬季和初春。因为这些季节日光照射不足,家畜被毛增厚,绒毛增生,皮肤温度增高,这些因素很适合螨的发育繁殖。尤其在畜舍潮湿、阴暗、拥挤及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极容易造成螨病的严重流行。夏季家畜绒毛大量脱落,皮肤表面常受阳光照射,经常保持干燥状态。这些条件均不利于螨的生存和繁殖,大部分虫体死亡,仅有少数螨潜伏在耳壳、系凹、蹄踵、腹股沟部以及被毛深处,这种带虫家畜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到了秋、冬季节,螨又重新活跃起来,不但引起疾病的复发,而且成为最危险的感染来源。
幼龄动物易患螨病,发病也较严重,成年家畜有一定的抵抗力。体质瘦弱、抵抗力差的家畜易受感染,体质健壮、抵抗力强的家畜则不易感染。但成年体质健壮的家畜的“带螨现象”往往成为该病的感染源,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2.症状与病变
患螨病时,不论病原是疥螨还是痒螨,它们都因分泌毒素,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动物的剧痒,而且剧痒贯穿于螨病的整个过程。当患病动物进入温暖场所或运动后皮温增高时,痒觉更加剧烈。这是由于螨随周围温度的增高而活动增加的结果。剧痒使患病动物到处用力擦痒或用嘴啃咬患处,其结果不仅使局部损伤、发炎、形成水疱或结节,并伴有局部皮肤增厚和脱毛,而且向周围环境散播大量病原。局部擦破、溃烂、感染化脓、结痂。痂皮被擦破后,创面有多量液体渗出及毛细血管出血,又重新结痂。发病一般都从局部开始,往往波及全身,使患病动物终日啃咬、擦痒,严重影响采食和休息,使胃肠的消化、吸收机能减退。患病动物日渐消瘦,有时继发感染,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尤以羊的死亡率为高。
以上是动物螨病的共同特点。由于螨的种类不同,症状上亦有一些区别。
牛疥螨病开始于牛的面部、颈部、背部、尾根等被毛较短的部位,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常见脱毛,结痂,皮肤增厚失去弹性。牛足螨病发生较少,其危害比疥螨病和痒螨病小。牛足螨病常发于尾根、肛门附近及蹄部。
3.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秋末、冬季和初春多发)和明显的症状(剧痒和皮肤病变)以及接触感染,大面积发生等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从健康与病患交界的皮肤处采集病料,疥螨病患畜还应用凸刃刀片在病灶的边缘处刮取皮屑至微出血,将病料带回实验室检查,发现虫体才能确诊。
4.治疗
治疗螨病的药物较多,方法有皮下注射、局部涂擦、喷淋及药浴等,以患病动物的数量、药源及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有3%的敌百虫溶液患部涂擦;每千克体重用500mg双甲醚涂擦、喷淋或药浴;每千克体重用500mg溴氰菊酯喷淋或药浴;每千克体重用200mg巴胺磷药浴;每千克体重用500mg辛硫磷药浴;每千克体重用250mg二嗪农(螨净)喷淋或药浴;每千克体重用0.2mg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皮下注射等。
治疗患病牛注意事项
1.已经确诊的患畜,要在专设场地隔离治疗。从患畜身上清除下来的污物,包括毛、痂皮等要集中销毁,治疗器械、工具要彻底消毒,接触患畜的人员手臂、衣物等也要消毒,避免在治疗过程中病原扩散。
2.患畜较多时,应先对少数患畜试验,以鉴定药物的安全性,然后再大面积使用,防止意外发生。治疗后的患畜,应放在未被污染的或消过毒的地方饲养,并注意护理。
3.由于大多数杀螨药对螨卵的作用较差,因此应间隔5~7d重复治疗,以杀死新孵出的幼虫。
4.如果用涂擦的方法治疗,通常一次涂药面积不应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免发生中毒。
5.预防
螨病的防治重在预防。发病后再治疗,常常十分被动,往往造成很大损失。螨病的预防应做好以下工作。
定期进行畜群检查和灭螨处理。在流行区,对群牧的牛不论发病与否,要定期用药。
畜舍要经常保持干燥清洁,通风透光,不要过于拥挤。畜舍及饲养管理用具要定期消毒。
引入牛时应事先了解有无螨病存在,引入后应隔离一段时间,详细观察,并作螨病检查,必要时进行灭螨处理后再合群。
经常注意牛群中有无发痒、脱毛现象,及时检出可疑患畜,并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对同群未发病的其他牛、羊也要进行灭螨处理,对圈舍也应喷洒药液、彻底消毒。做好螨病牛的处理,以防止病原扩散,同时要防止饲养人员或用具散播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