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消毒方法
    来源:辈宠网

1.机械清除法

用清扫、洗刷、通风换气等机械的方法清除病原体,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消毒方法。试验证明清扫可使舍内细菌数减少20%左右,清扫后再用清水冲洗,舍内细菌可减少50%~60%,再用药液喷洒,舍内细菌可减少90%左右。为了避免尘土及微生物飞扬,清扫时先用水和消毒液喷洒。注意对场地和用具应及时清扫和洗刷,不留死角。另外,借助通风换气,经常地排出污浊气体和潮气,可排出一些病原微生物,改善舍内空气质量,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物理消毒法

(1)阳光、紫外线和干燥 阳光照射是天然、最经济的消毒方法。一般病毒和非芽胞性病原菌,在直射的阳光下几分钟至几小时可以杀灭,芽胞在阳光直射下20h死亡。阳光的消毒能力受时间、纬度、天气的影响。对饲料、垫料、用具以及被污染的场地等可充分利用阳光消毒。紫外线灯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m。房舍消毒每10~15m2面积安装1支40W的紫外灯,离地面2m左右,灯管周围1.5~2m处为消毒有效范围。消毒时间1~2h。干燥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2)火焰或焚烧 可立即杀灭全部微生物。主要用于笼具等金属物品的消毒。对发生严重传染病时污染的垫草、粪便、病死畜尸体、死胚以及无利用价值的物品应烧毁。

(3)煮沸 常用于玻璃、金属注射器及其他器皿、针头、木质品、工作服、帽等物品的消毒,一般煮沸30min,可杀死病原微生物和大多数芽胞。若加入1%~2%的苏打、0.5%~1%的肥皂或苛性钠、1%的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可提高沸点,防止金属生锈,增强灭菌作用。

(4)流通蒸汽 又称间歇灭菌。利用蒸笼或流通蒸汽灭菌器进行消毒。一般蒸30min,每天一次,连续3d,即可杀灭全部细菌及芽胞。常用于生物制品及培养基的消毒。

(5)高压蒸汽 利用高压灭菌器进行消毒。121℃维持30min可杀死全部细菌和芽胞。用于玻璃、金属器皿、器械、纱布、橡胶用品、针具、培养基、配制的化学试剂等的消毒。

(6)巴氏消毒 常用于鲜牛奶等食品的消毒。在61~63℃加热30min,或71~72℃加热15~20s,然后迅速冷却至10℃左右,可杀死全部病原菌,使细菌总数减少90%。

3.化学消毒法

即使用化学消毒防腐剂进行消毒。

(1)消毒剂的种类 见“常用消毒剂及应用”部分。

(2)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 在诸多种类的消毒剂中,二氧化氯消毒剂是目前养殖业中较为理想的消毒剂,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推崇为Al级广谱、安全、高效、环保的第四代消毒剂。二氧化氯是强氧化类消毒剂,其杀菌效果是其他氯制消毒剂的5~10倍。它具有消毒、氧化、灭藻、漂白、除味、除垢、清洁、保鲜、降解毒素、絮凝沉淀等多重功效,广泛运用于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食品保鲜、医疗卫生、公共场所、环境消毒、空气净化、餐饮业、家庭、纸浆漂白、水产养殖业、畜牧养殖业、种植业、石油开采等多种领域中,适宜无公害及绿色畜产品生产、屠宰及加工企业使用。

(3)影响消毒药物作用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1)病原微生物类型 不同的菌种和处于不同状态的微生物,对同一种消毒药的敏感性不同,例如革兰阳性菌对消毒药一般比革兰阴性菌敏感;病毒对碱类很敏感,对酚类的抵抗力很强;适当浓度的酚类化合物几乎对所有不产生芽胞的繁殖型细菌均有杀灭作用,但对休眠期的芽胞作用不强;对细菌芽胞最有效的消毒药是甲醛,其次是戊二醛、盐酸。

2)消毒药溶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当其他条件一致时,消毒药物的杀菌效力一般随其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或者说,呈现相同杀菌效力所需的时间一般随消毒药浓度的增加而缩短。为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应选择有效寿命长的消毒药溶液,并应选取其合适浓度和按消毒药的理化特性,达到规定的消毒时间。

3)温度 消毒药的抗菌效果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即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一般规律是温度每升高10℃时消毒效果增强1~1.5倍。消毒药抗菌效力的检定,通常都在15~20℃气温下进行。对热稳定的药物,常用其热溶液消毒。

4)湿度 消毒环境相对湿度对气体消毒和熏蒸消毒的影响十分明显,环境相对湿度一般应为60%~80%。

5)pH值 环境或组织的pH值对有些消毒药作用的影响较大。如戊二醛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但杀菌能力较弱,当加入0.3%的碳酸氢钠,使其溶液pH值为7.5~8.5时,杀菌活性显著增强,不仅能杀死多种繁殖型细菌,还能杀死芽胞,因在碱性环境中形成的碱性戊二醛,易与菌体蛋白的氨基结合使之变性。含氯消毒剂作用的最佳pH值为5~6,以分子形式起作用的酚、苯甲酸等当环境pH值升高时,其分子的解离程度相应增加,杀菌效力随之减弱或消失。环境pH值升高时可使菌体表面负电基团相应的增多,从而导致其与带正电荷的消毒药分子结合数量的增多,这是季铵盐类、氯己定、染料等作用增强的原因。

6)有机物 消毒环境中的粪、尿等或创伤上的脓血、体液等有机物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抗菌效力,它们与消毒药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或者将其吸附、发生化学反应或对微生物起机械性保护作用。有机物越多,对消毒药抗菌效力影响越大。这是消毒前务必清扫消毒场所或清理创伤的理由。

7)水质硬度 硬水中的Ca2+和Mg2+能与季铵盐类、氯己定或碘类等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从而降低其抗菌效力。

8)配伍禁忌 实践中常见到两种消毒药合用,或者消毒药与清洁剂或除臭剂合用时,消毒效果降低,这是由于物理性或化学性配伍禁忌造成的。例如,阴离子清洁剂肥皂与阳离子清洁剂合用时,发生置换反应,使消毒效果减弱,甚至完全消失。又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氧化剂与碘酊等还原剂之间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但减弱消毒作用,更主要是会加重对皮肤的刺激性和毒性。

9)其他因素 消毒物表面的形状、结构和化学活性,消毒液的穿透力、表面张力,湿度,消毒药的剂型以及在溶液中的解离度拮抗物质等,都会影响抗菌作用。

4.生物消毒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嗜热细菌繁殖产生的热量杀灭病原微生物。一般用于粪便、垫料等杂物的消毒。动物粪便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粪便及垫料的无害化处理不容忽视,应随时清理,切忌随处乱堆乱流。可采取沼气、生物堆积发酵法处理。

生物发酵的具体方法和应注意事项:粪堆高或坑深1.2m左右,长度以粪的多少而定;粪内掺10%的稻草或杂草有利于发酵;粪便不能太干,以含水50%~70%为宜;堆粪要疏松,不要夯压;然后再盖10cm厚的泥土;堆肥时间要足够,夏季需1个月,冬季需2~3个月。热发酵后可增加肥效,是极好的有机肥。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