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草原植物
    来源:辈宠网

生长在天然草原上的各种植物。中国草原上共有种子植物3 600余种,分属于125个科。其中种类最多的为菊科,约400种, 占草原植物总种数的11%强;起作用最大的为禾本科,约300种,占草原植物总种数的8%。在草原上起作用较大的科有蔷薇科、豆科, 种数约达200种以上;再次为毛茛科、莎草科、百合科、藜科、十字花科,种数在100种以上。其余大多数的科,包含的种数都较少, 为少种属甚至为单种属的科。

类别 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草原植物的主体。其中起最大作用的是丛生禾草,其次是根茎禾草与杂类草,半灌木、灌木、一年生植物、地衣与藻类也起一定的作用。

丛生禾草 由多数分蘖枝和不定根聚合成株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分蘖节位置和根发育于土壤的深度,又可分为密丛型和疏丛型两类(见草原植物分蘖类型)。丛生禾草包括针茅属、羊茅属、隐子草属、��草属、冰草属、早熟禾属、须芒草属的许多种。它们是草原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中国草原群落的建群植物共约45种,其中丛生禾草达31种,占全部建群种的68.9%。在丛生禾草的建群种当中, 最重要的是针茅属, 有16种, 占全部建群种的36.4%。

根茎禾草 具有两种枝条,一种能垂直向上生长,并在土表形成草层; 另一种是由分蘖节向直角方向与地面平行,在4~20厘米土层中生长,这种枝称根茎。根茎禾草有赖草属、大油芒属、野古草属、固沙草属、雀麦属的 一些种。

杂类草 为阔叶草本植物。它们的种数在草甸草原的区系植物中占第一位。这类草在草层中的出现率与丰富度不次于禾本科草类,一般为10%~60%,有时达60%以上。在科属组成上, 以菊科、蔷薇科种数最多,其次为百合科、毛茛科、藜科、十字花科等。杂类草成分复杂, 包括性质上很不同的生态类群, 其中有:①中生杂类草。在草甸草原中形成优势层片,此类植物包括线叶菊、裂叶蒿、地榆、野豌豆、黄花菜等。②旱生杂类草。种类很多,包括鳞茎植物,如葱属(Allium)的许多种;大多散生于干草原、荒漠草原群落中。③类短生植物。为多年生短命植物,在早春开始生长,夏季产生种子,地上部枯死,地下部(分蘖节、鳞茎、块茎)在土层中存活,秋季重新发育、结籽或仅产生叶子,如珠芽早熟禾、囊果苔草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个特殊类群, 仅见于准噶尔盆地西部的草原。

灌木 是株本较低(在4米以下),自基部分枝,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有些草原上常有不同数量的灌木散生,形成灌丛化草原。它们多属旱生类型,是典型的草原灌木,如锦鸡儿属的一些种。另一些灌木为中生到旱中生类型,主要种类有绣线菊属、蔷薇属、柳属、榆属、茶藨子属、小檗属的一些种以及西伯利亚杏等,后者常在松辽平原草原中形成灌木层片。亚热带及温带山地森林砍伐后的迹地往往有大量中生灌木生长。

半灌木 多年生植物, 为草本植物和灌木的中间类型,其株丛基部为木质。在草原地区,它们的作用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加强,在比较湿润的草甸草原中,半灌木基本上不起什么作用。在典型草原中,开始出现少量旱生半灌木及小半灌木,一般做为伴生成分出现。但在过度放牧地段,冷蒿的作用加强,可达优势地位。当土壤砾石性增强时,还经常出现百里香。小半灌木在荒漠草原中为优势类群,作用大为增强,成为群落中稳定的优势成分之一, 有时也起建群作用。具代表性的种类,如女蒿、蓍状亚菊、驴驴蒿、冷蒿、百里香、木地肤等。在草原区的沙地上常常出现比较高大的旱生半灌木, 如差巴嘎蒿和油蒿。它们都是沙地上的建群植物, 组成草原区沙地半灌木植被。

一年生植物 中国草原一年生植物的种类不多,主要是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和藜科的一些种,其作用随草原旱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强。①一年生禾草。主要有小画眉草、狗尾草、虎尾草等,它们以种子越冬,夏初雨季来临时迅速发育,夏末完成其发育周期。由于它们只见于夏季,当地牧民称为“热草”,对夏季放牧利用有一定意义。但不同年份中,由于降雨量的波动,一年生禾草的数量变动很大, 少雨年份的数量可能微不足道,但多雨年份却能茂密生长,越是干旱地区,这种现象越明显。②一年生菊科植物。有黄蒿、大籽蒿等,为草原区弃耕地上的先锋植物,有时可形成纯群落。③一年生藜科植物。主要是猪毛菜,被称为草原上的“风滚草”,它分枝不多,密集盘结,秋季干枯后茎枝不脱落,植物体变成球状,茎基部很脆弱易被风吹断,整个植物体随风滚动,以传播种子。④短生植物。是一年生植物中一类特殊的类型,它们在温和、湿润的春季迅速发育,很快完成发育周期,以躲避干热的夏天,主要的种类如小车前、抱茎独行菜、荒漠庭荠等。它们和类短生植物同见于准噶尔西部草原中。此外,在春季干旱而夏季雨水比较多的东部草原地区, 却常常出现夏雨短生植物,如小画眉草、白茎盐生草以及比较高大的沙芥等,前者多见于荒漠草原,后者多见于草原带的沙地。

地衣和藻类 在草原上地衣很少见, 仅在荒漠草原上有时见到小片的漂泊梅衣。但藻类比较发达,尤其是蓝藻中的地皮菜和发菜, 在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上常常大面积分布于草本植物株丛之间, 成为草原的重要组成成分。

生态生物学特征 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水分不足,冬季低温以及水热条件变化剧烈,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 选择和创造了耐旱、抗寒的植物种与生物形态。因此,草原植物中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达等。针茅属的一些种,上述特征尤为明显。植物的地下部分强烈发育,这也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多数根系分布较浅,根系层集中在0~30厘米的土层中,细根的主要部分位于地下5~10厘米范围内, 雨后可以迅速吸水。许多植物形成密丛(如针茅属、羊茅属的一些种和多根葱等),茎基部常被宿存的枯叶鞘所包围,以避免夏季地面过热,并保护更新芽越冬。许多种植物的繁殖方式也反应了草原上严峻的生活条件, 它们虽然正常开花结实,也能实现种子繁殖,但在一般情况下却以营养繁殖为主,如草原上的建群植物羊草。另一些建群植物如针茅、羊茅、多根葱等常用分株方式繁衍后代,这是草原植物一种独特的营养繁殖方式。

利用和开发 大多数草原植物是优良牧草,可供牲畜放牧或割制干草,以上繁草为主的草地宜于割草,以下繁草为主的草地则宜于放牧利用。有些草原植物,特别是禾本科草的一些种,草质优良、产草量高、易于种植,已被驯化为栽培牧草。如羊草、无芒雀麦等,经人工栽培建植人工草地后,平均每公顷产干草达7 500~9 000千克,为野生时的5~6倍。草原植物中包含了大量药用植物,重要的有300多种,如甘草、蒙古黄芪、柴胡、桔梗、知母、茵陈蒿等等。食用藻、菌类,含丰富蛋白质,为美味蔬菜,主要有发菜、地皮菜、蘑菇等;还有观赏植物,如芍药、干枝梅等。草原上的经济植物种类繁多,是一项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应有计划地加以开发利用。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