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鹅是指11~ 22周龄前后留作种用的鹅。其起始时间一般没有多大变化,结束时间常常受雏鹅出壳时间影响,2月初出壳的雏鹅其作为后备鹅的结束时间可能达到26周龄,3月下旬出壳的雏鹅则只需要19周龄就结束。
1.后备鹅的特点
了解后备期种鹅的特点是做好这个时期鹅群饲养管理工作的基础。
(1)适应性强 鹅进入10周龄后各项生理功能(除繁殖功能)基本发育完善,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明显增强,外界温度变化对鹅体造成的不良反应明显较小。而此阶段又处于春秋季节,环境温度急剧下降的情况很少,高温的影响相对增多。鹅群可以饲养在棚舍内。
(2)体质和觅食能力提高 这个阶段的鹅体质增强,喜欢运动,适宜放牧饲养。鹅在野外觅食饲料的能力也增强,放牧过程中鹅可以较好地利用野生饲料资源。
(3)消化能力强 后备鹅消化功能发育完善,对青绿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显著提高,可以充分利用青绿饲料以降低培育成本。
(4)体重增长速度减慢 后备鹅阶段鹅的体重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但是体格还处于发育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鹅体格有较大的增加,满足以后的繁殖需要。因此,这个阶段精饲料可以较少使用甚至不用,但是要注意补充矿物质饲料。
(5)第二次羽毛开始脱换 第一次换羽是由刚出壳时的绒毛脱换成常羽,一般从第2周开始,第8~9周完成。当鹅饲养到12~14周龄就要开始第二次换羽,这次换羽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在150日龄前后结束。在翅膀上大毛脱落到生长出来这段时期要严格控制精饲料用量(青绿饲料充足可以不用精饲料),以免出现翻翅现象。
2.后备鹅的饲养要点
(1)饲料 后备鹅的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注意补充矿物质和复合维生素饲料。在青绿饲料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补充精饲料。
(2)喂饲 圈养后备鹅采用分次喂饲的方法,每天喂饲3~4次,分别在早晨、上午10:30、下午3:00和傍晚时分进行。青绿饲料要切碎后放在料盆中让鹅采食。不用长期单独使用一种青绿饲料,要将多种青绿饲料混合喂饲以保证其营养互补。青绿饲料使用前要检查,剔除腐烂部分。
(3)饮水 保证饮水的清洁、充足。
3.后备鹅的管理要点
(1)保持鹅舍清洁干燥 后备鹅阶段,鹅的采食量大,而且采食的主要是青绿饲料,每天的粪便排泄量也大;这个阶段的鹅在喝水的时候常常把较多的水弄洒到水盆或水槽之外。这样鹅舍内就很容易潮湿,而潮湿的环境对鹅群的健康和生长都不利。
保持鹅舍干燥主要是让鹅群有较多的时间到鹅舍外活动,把粪便排泄到室外;在室外设置饮水设备,减少鹅在室内饮水的机会,地面抛洒的水少些;定期更换垫草,并在鹅群到室外活动的时候加强鹅舍通风也有助于降低湿度。
(2)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 后备鹅阶段15周龄前按照室内面积每平方米4只确定饲养密度,15周龄后按每平方米3~3.5只确定。饲养密度过高影响鹅的生长,也不利于羽毛的生长。
(3)留意天气预报 由于这个阶段鹅群在室外活动的时间较多,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也较大。遇到不良天气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减少恶劣气候对鹅群造成的不良影响。
(4)运动与洗浴 后备鹅阶段饲养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鹅的体格和骨骼发育,适当的运动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采用圈养方式饲养的后备鹅,每天不仅要让鹅群到运动场活动,饲养员还有必要在鹅群中来回走动几次促使鹅的运动。
洗浴的次数和时间要结合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洗浴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羽毛状况。但是,洗浴时间过长并没有更大好处。
4.后备鹅的选留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及时淘汰病、残个体。
在后备阶段即将结束(一般在9月中旬前后)的时候,可以集中进行选留。
(1)公母鹅的比例 按照公母鹅1∶3的比例选留,按这个比例选留的公鹅数量比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但是在开产前还需要对公鹅再次进行比较严格的选留,还会有较多的个体被淘汰。如果此时按照实际需要选留公鹅,很可能到开产的时候能够使用的公鹅数量不足。
(2)公鹅的选留要求 体格较大,体质健壮,鸣叫声音响亮;羽毛整齐,羽毛颜色符合该品种要求,不能翻翅;腿脚粗壮,精神状态好,额瘤大而且光亮。
(3)母鹅的选留要求 体格较大,精神饱满,性情温顺,健康状态好;羽毛丰满并洁净,无杂毛。
5.后备鹅的放牧
如果条件许可,后备鹅要充分利用放牧条件进行饲养。通过放牧促进骨骼发育,增强体质,防止过肥。放牧过程中大量采食野生饲料(主要是青绿饲料)可以刺激消化道的发育,提高消化功能。放牧还有助于保持鹅舍的清洁、干燥,对于夜间鹅群在舍内休息有好处。
后备鹅放牧的注意事项如下:①放牧人员应固定,不宜随便更换。②放牧前要仔细观察鹅群,把病鹅、弱鹅和精神不振的鹅留下,出牧时要清点鹅数。③平时应注意天气预报,鹅群避免烈日暴晒和风吹雨淋。④放牧时观察鹅群动态,待大部分鹅吃饱后,让鹅下水活动。活动一段时间后赶上岸原地休息,待鹅因饥饿而躁动时,再继续放牧,如此反复,达到一天多吃几个饱的目的。⑤游泳能增强鹅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羽毛的防水防湿能力,提高羽毛的光泽度并可防止生蚤和皮肤病,因此应有较好的水源。⑥在放牧中如邻区或上游放牧鹅群或分散养鹅户发生了传染病,应立即转移鹅群到安全地点放牧;鹅群不要到排放工业污水的沟渠放牧,对喷洒过农药、施过化肥的草地、果园、农田应经过10 ~15天后再放牧。
6.后备鹅的卫生防疫
后备鹅的体质关系到鹅群开产后的生产性能,必须采取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提高后备鹅群的健康水平。
(1)注意环境消毒 鹅舍要求每周用消毒剂喷洒1~2次,喷洒要在鹅群到室外活动时进行。凡是能够喷洒到的地方(地面、墙壁、屋顶、用具等)都要尽可能喷洒消毒药(使用的消毒剂有季铵盐类、次氯酸钠、络合碘、过氧乙酸等)。室外运动场每周消毒1次,可以使用上述药物,也可以在傍晚鹅群回舍后用福尔马林喷洒消毒。
洗浴用的水池每周要换水1~2次,以保持水质的清洁。每次换水时,当把脏水放掉后要清理池底的杂物、污泥,清理后用消毒药进行消毒池底,之后再放进清水。很多养鹅场、养鹅户不注意这一点,水池内的水质很差,细菌含量高,容易引起鹅群发生疾病。
(2)接种疫苗 在进入8月初至9月中旬的时候(后备鹅饲养阶段的后期),要对鹅群进行免疫接种,这个时期需要接种的疫苗包括鸭瘟疫苗、大肠杆菌疫苗、禽流感疫苗、小鹅瘟疫苗、鹅副黏病毒病疫苗等。每种疫苗的接种间隔至少有1周时间,以免相互产生干扰。这些疫苗的接种有的主要是保护产蛋期的种鹅,有的是提高雏鹅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
(3)应定期驱虫 因这个时期鹅群较多进行放牧或在室外活动,更易感染一些虫卵,要注意观察鹅的粪便情况,有寄生虫发生就要及时使用驱虫药。
(4)放牧要避开疫区 如果附近发生禽类疫情,要到远离疫区的地方放牧甚至停止放牧。
(5)保持环境的干净干燥 脏污、潮湿是引起鹅群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要注意定期更换垫草,清扫鹅舍和运动场以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