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育雏
    来源:辈宠网

(一)育雏前的准备

1.清舍:对育雏室内外进行彻底清扫,包括清除旧垫料,清扫珍禽舍地面、屋顶、四周及饲养用具。

2.冲洗:用高压清洗机把珍禽舍地面、四周及各种饲养用具冲洗干净。

3.消毒:珍禽舍内外及饲养用具使用不同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2~3次。

4.检修及设备配置:检修珍禽舍门窗、墙、供水供电系统,安装好取暖设备,围好围栏、育雏圈,备好饮水器、料槽,调好舍内通风和光照设备。

5.空舍:封闭珍禽舍,空舍5~7天。

6.垫料:垫料厚1~2厘米,可用谷壳或其他干燥无污染材料。

7.熏蒸:在进雏前5~7天,关闭珍禽舍门窗或用帘布将育雏舍封围,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密闭1天。

8.饲料及药品准备:在进雏前3天,备好雏禽饲料、常用药品,如维生素C、高锰酸钾、环丙沙星等。

9.预热:在进雏前12~24小时,育雏温度和相对湿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如雏鹅的育雏温度应调节到30 ℃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

(二)育雏设备

1.保温设备:可使用电热伞、红外线灯、煤炉、暖气管、热水管等,不管使用何种方式,要测定其温度的准确性。用煤炉取暖时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

2.孵化器:选用情况可根据保温设备及不同育雏方法灵活掌握。

3.食槽和饮水器:食槽和饮水器的种类和形式很多,各地可因地制宜,其大小和高度应根据雏禽的日龄而定。

4.灯光:可以用日光灯提供良好照明。

(三)孵化技术

珍禽的饲养来自于野生禽的驯化,随着人类对野生禽驯化程度的不同,它们的孵化条件也发生了改变。有的珍禽经过人类长期驯化饲养后,已失去了其自然抱窝性,必须采用人工孵化技术,如鹌鹑、鹧鸪等。有的虽经人类驯化,由于其自然孵化习性的顽固性,目前还不能采用人工孵化技术来培育,或人工孵化后没有母性的哺育,其成活率极低,只能采用其他保姆禽来代孵,如鸬鹚、孔雀等。有的虽已被人类养殖,因繁殖量小或难度大,仍必须由其自己抱窝孵化繁殖后代,如观赏鸟类。

总之,珍禽的孵化技术差距较大。现将部分珍禽的人工孵化技术简述于下(表3.1)。

表3.1 珍禽人工孵化技术条件(室温20~22 ℃)

种类 孵化天

数(天)

温度 湿度 落盘时间 备注
鹌鹑 17 平面孵化机:

1~6天:39.4~39.7 ℃;

7~14天:38.9~39.2 ℃;

15~17天:38.6~38.9 ℃

立体孵化机:

1~5天:38.9~39.2 ℃;

6~10天:38.6~38.9 ℃;

11~15天:38.1~38.6 ℃;

16~17天:36.7~37.2 ℃

孵化阶段:

60%;

出雏阶段:

70%

第15天 孵化阶段昼夜翻蛋3~12次,落盘后停止。选择产后5天内的种蛋入孵,孵化率可高达60%
雉鸡 23~24 1~7天:37~37.5 ℃;

8~14天:37.0 ℃;

15~20天:37.5 ℃;

21~24天:37.0 ℃

1~20天:

65%~70%;

21~24天:70%~75%

第21天 第24天若仍有1/3未出雏,需提高温度0.5~1.0 ℃。入孵开始每天晾蛋1次,每次10分钟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