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三、投入品管理不到位降低了疫病防控措施的效率
    来源:辈宠网

养猪生产中的投入品不仅包括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和水等有形投入品,还包括空气、日常管理等无形投入。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于能够施加影响的有形投入品管理不到位,对于无形投入品的管理尚未引起重视。

(一)混乱的饲料供应市场无法保证全程使用合格饲料

饲料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不足(标签含量同实际含量不符合),或者标签含量远远超过营养需要,或由于饲料加工企业使用了替代品(羽毛粉、皮张下脚粉、三聚氰胺、蛋白精)、生物转化率极低的菜子饼、玉米饼而使吸收转化率下降,使得猪只处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状态而体质下降。

(二)在饲养中使用单一饲料导致能量营养失衡

能量供应方面问题的突出表现是不分季节、不分生理状态、不分生长阶段,一直使用一种饲料和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在饲料中超标准添加油脂等。从而导致能量过剩使得母猪过肥(发生乏情、不排卵性屡配不孕、产前不明原因停食)、育肥猪过肥和背膘超标,能量供应不足(集中表现在酷暑期和严冬)使得猪群整体抗病力下降。

(三)鱼龙混杂的添加剂在养猪中大量使用

维生素类添加剂由于成本高,其含量往往不足,有的甚至全是石粉,根本没有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则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超标准添加,最常见的是铜(Cu)、铁(Fe)、锌(Zn)三种元素超标,其次,锰(Mn)、钼(Mo)、铝(Al)常以杂质的形式出现于超标添加剂中,而猪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硒(Se)处于不足状态。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质量问题使得猪的体质下降的例子屡见不鲜,甚至呈现病态,如蹄壳纵向裂缝(B族维生素缺乏)、仔猪脱皮(维生素A供应严重不足)、盲肠沉积物导致的大面积溃疡和结肠的营养性肥厚(最常见的为铁砂过量)、白肌病(硒不足)、皮肤鲜嫩发红(长期饲喂高铜饲料)鲜亮(高砷)、拉黑褐色粪便(铜、铁供给超标)等。

(四)饲料和添加剂中违规添加兽药是疫病复杂化的助推器

预防用药只能在饲养场饲喂时使用。然而一些企业(不仅是无品牌的小型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违反国家管理规定,在饲料和添加剂中添加兽药而不在包装上标示。常见的药物有土霉素或得米先,利高或庆大霉素、大观霉素,磺胺类和磺胺增效剂等。这种做法一方面导致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强,形成了“超级细菌”,筛选的“超级细菌”在加大治疗成本的同时还导致猪群疫病复杂化;另一方面为治疗带来了困难,有时由于治疗用药同饲料、添加剂中药物的拮抗作用而降低治疗效果或发生中毒。同时,还导致商品猪的药物残留。当然,自繁自养猪群在使用此种饲料之后,产生耐药性的病原微生物持续存在,发病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猪群。

(五)霉变和劣质饲料往往是疫病暴发的导火索

在秋收季节遇到大面积降雨时,霉变玉米导致的黄曲霉中毒较为多见,而在正常年份,专业户或新上马的规模饲养场由于缺乏经验,收购原料时贪图便宜,购进霉变玉米,或将玉米储存于新建的潮湿仓库,或雨季仓库管理不当,致使饲料霉变,导致猪群中毒事件偶有发生。有时,也可因麸皮、饼粕的霉变发生黄曲霉中毒。霉变饲料的有害成分有19种之多,其中有害成分含量较高的是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ON)、呕吐毒素B1(DON)、烟曲霉毒素(FUM)和赭曲霉毒素A(OTA),为了简便起见,人们常说成黄曲霉中毒。这些有害成分对猪的主要危害是肝脏的损伤和繁殖功能紊乱。肝脏机能的损伤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持续腹泻1周以上时可见脱肛),同时降低抗病力,甚至发生免疫抑制。繁殖功能的紊乱直接影响繁殖力,最先见到的现象是由少到多,猪只不分年龄大小、不论经产与否,母猪的阴门下部鲜红。妊娠期母猪采食黄曲霉污染饲料中毒时会发生大范围流产和妊娠期延长、死胎;后备和空怀母猪黄曲霉中毒主要表现为发情紊乱、假发情、屡配不孕;公猪黄曲霉中毒则表现为性欲下降、精液稀薄和活力降低等。

劣质饲料通常是指粗纤维含量过高饲料,饲养中常常由于营养不良而使猪的体质下降,从而降低抗病力,此种情况多发于散养户猪群,或部分没有经验的专业户猪群,在规模饲养场很少发生。规模饲养猪场常见的问题是饲料标定的能量或蛋白质含量低于实际含量,或者标定的蛋白质含量虽然达到标准,由于使用的蛋白质原料质量低劣而使得蛋白质营养的实际转化率下降,最终结果是猪群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

(六)水体污染导致猪群体质下降的事件频率逐年上升

常见的水体污染导致猪群体质下降现象有三种:

1.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环保工作力度,但是由于水体污染的治理需要较长的周期和数额巨大的投资,以及某些地区领导“重发展、轻治理”观念的影响,环境治理只是落实在文件上,加上一些猪场经营者缺少“生猪福利”理念,浅层地下水污染地区的猪饮用浅层地下水现象较为普遍,或者人和猪一样,共同使用浅层地下水。而这种已经被污染或正在被污染的地下水的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地使猪群的群体免疫力下降。

2.让猪饮用未静置的自来水导致过量的氯离子进入猪体内,破坏了猪消化道微生物体系的平衡,成为猪只消化不良性疾病不断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3.猪舍内的供水管道长期不清洗,尤其是饮水器的微生物污染,导致病原微生物经饮用水或饮水器传播现象时有发生。发生过口蹄疫和大肠杆菌病的猪场,此问题尤其严重。

4.在个别经销商误导下,养猪户将消毒剂添加到饮水中,饮用后猪消化道受到灼伤,消化道酸碱平衡被打破等。

(七)猪舍内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是呼吸传播的疫病频发的直接原因

当前常见的病毒病,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和口蹄疫;细菌病如猪链球菌病、猪嗜血杆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支原体病,都可以空气作为载体,通过呼吸道传播。浙江大学农学院余修平等人曾经撰文论述此问题,在余修平的文章中,我们看到染疫猪群猪舍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以细菌计数:7 000个/毫升)远远高于健康猪群的猪舍空气取样(1 500~2 000个/毫升)。笔者结合进场巡视、现场诊断、临床剖检诸方面观察,认为目前规模饲养猪群疫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猪舍设计不合理,猪舍通风不良、猪舍内猪群密度过大导致猪的生活环境的空气被病原微生物高度污染。将此推论用于临床病例的处理,已获得了理想效果。

(八)假冒伪劣兽药或疫苗使得猪群疫病危害雪上加霜

此种危害人所共知,本书不再赘述。

上述八个方面的简单分析可知,养猪生产投入品方面问题多多,其对猪群体质的影响不可忽视。严重的问题是饲料、添加剂、兽药等质量控制需要社会力量,需要政府加强管制。政府对养猪生产投入品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成为养猪行业冲出疫病包围的基本条件。其次,加强猪的饮用水质量管理。例如定期监测水质、软化处理、猪饮用水供水系统的定时清洗、安装水净化器、在每栋猪舍增加水箱,猪舍使用负压通风装置和净化空气装置,安装纱窗减轻蚊蝇危害,降低舍内猪群密度,提高巡视猪群频率等。这些尚未引起重视的措施,应当尽快落实,这是规模饲养猪场杀出疫病重围的突破口。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