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本病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破皮风等,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侵害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创伤性传染病。本菌为细长杆菌,无荚膜,能形成芽孢,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芽孢可活几年或几十年。芽孢菌的形态与火柴棒相似,为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粪便中。
(二)流行特点 本病为人畜共患病,没有季节性,通常由于创伤感染,且多发生于小而深的创伤。有些病例从外表上看找不到明显的伤口,可能是在潜伏期伤口已经愈合或经损伤的胃肠黏膜或细小的皮肤创口感染而发病。损伤皮肤及组织多为金属异物(如铁丝、缝针、铁钉、耙齿等),或因火烙损伤皮肤、去势、断角、穿鼻环和分娩、剪毛、脐带处理、创伤等引起的感染、外科手术后的感染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环境污染及雨季时病例较多,通常呈散发性,或只有个别病例。
(三)诊断要点 本病的典型症状是闪骨生淤(第三眼睑外翻)、牙关紧闭、耳竖尾直、腰背强硬、四肢如柱、形如木马。此外有口流黏液、腹肌紧缩似木板状、精神紧张、怕声怕光、行动强拘;反刍、嗳气、胃肠蠕动均停止,常发生肚胀,呼吸迫促。体温正常或稍高,临死前体温升高到42 ℃。除典型症状外,按笔者的经验,在发病初期易表现的症状是第三眼睑外翻,如突然将患牛的头猛向上抬起,外翻症状更明显,同时瘤胃轻度臌胀,用消胀消食剂无效,采食时口不灵活,发出的咀嚼声似猪吃食时发出的“吧喳声”,运步时肢体有轻度强拘。在体外可发现创伤或创口未痊愈而表面有结痂时比较多发,俗称掉痂风。脉象为紧脉。
牛患本病死亡后,无特殊的病理变化,有时可见血液凝固不良,黑紫色,肺充血水肿,黏膜、浆膜有小出血点,心肌变性,脊髓及脊髓膜充血、出血,四肢及躯干肌间结缔组织浆液浸润。
诊断本病应根据创伤史和临床特征确诊。当症状不明显时,可用创伤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培养在肝肉汤培养基中,4~7天后取滤液接种小白鼠而确诊。也可将脓液或小块坏死组织在灭菌生理盐水中捣碎,皮下注射小白鼠尾根部,经2~3天后即可表现点强硬、腿伸直、全身肌肉痉挛等症状,多于第3天死亡;或采病牛全血0.5毫升肌内注射小白鼠臀部,一般经18小时后即出现拱腰、尾直等症状,从而确诊。
(四)防治方法 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避免外伤,及时治疗外伤。同时要注意手术的消毒,当受伤后或进行外科手术、助产工作后,应及时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大牛2万~4万单位,小牛1万~2万单位,有效期2~3周。在疫区应定期每年注射破伤风明矾沉淀类毒素,大牛1毫升,小牛0.5毫升,皮下注射,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有些牛场对小公牛集体去势,应在手术前1个月做1次预防注射,可节省去势成本费,因为精破抗的药价大大高于类毒素的药品价位。
治疗本病有如下方法:
1.尽快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血清,一次量15万~30万单位,必要时重复注射。彻底清理伤口,并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2.5%~5%碘酊反复冲洗,再用青霉素、链霉素等在创口周围做环状注射。为了缓解痉挛,可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每次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0.5毫克,或肌内注射1~2毫克,也可配合肌内注射25%硫酸镁液40~50毫升;但必须强调,用25%硫酸镁静脉注射时应稀释成5%的药液浓度,同时注射速度要缓慢,以防止突发性心力衰竭。据笔者了解,某些兽医院由于静脉注射25%硫酸镁未加稀释,同时注射速度过快,发生过急性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6例的教训。对酸中毒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液200~300毫升。还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补充体液及营养,防止外伤和保持舍内安静,如用棉花堵塞双耳孔,减少外界声音的刺激。
2.中药:僵蚕25克,蔓荆子30克,茯神30克,远志21克,炒枣仁15克,菖蒲18克,胆南星15克,黄连24克,麦门冬18克,大黄30克,栀子30克,明天麻24克,郁金18克,甘草12克。水煎灌服。
3.单方:①鸽粪120克,黄酒0.25千克口服。②凤凰衣(鸡蛋内二层白皮)30克、合欢树二层白皮200克,水煎服或加入黄酒0.25千克为引口服。③天上云(梁头灰)70克、地上霜(锅底灰)50克、人头脑(耳屎或称耵聍)3克、妇女血(乳汁)120毫升,混合后灌服。④扎针:用小刀针或中宽针从头到腰腿,左右两侧扎刺出血,每侧约75针,前两天每天扎1次,第四天再扎1次,疗效显著。方法如下:
第一天,首先在耳根四周扎破皮肤共4针,然后从颈部九委穴开始,直至肾角穴为止,用手掌从脊背最高点以两掌距离向下,每隔四指为扎刺部位,用小刀针或中宽针刺入皮下,并向外挑破皮肤出血(不出血也可)。最后用针在后肢分别扎刺邪气、汗沟、仰瓦、千蹬、大胯、八字六穴;前肢扎刺弓字、抢风、八字三穴,体一侧扎刺完毕,再按上面程序向对侧扎刺。
第二天,耳根、前后肢不扎针,仅于颈、胸、腰处在第一天扎刺部位一律向后错一指距离连续以同法挑破皮肤出血,两侧均分别进行。
第三天,休息一天,停针。
第四天,以同样手法和程序扎刺皮肤出血,具体刺入部位在第二天入针处向后错一指即可。据笔者经验,此法在治疗中应不断运动,不用任何药物,如果开始有食欲时,应饲喂干草加炒黑豆,因为本病口发黏且风痰较多,不宜喂湿性饲料,采食后让牛任意饮水。通常经过扎针疗法4天后,大多日渐好转,通常经过精心护理,10~13天基本痊愈,18~25天才能彻底恢复正常。此法为少花钱多治病的一种最有效方法。
★专家提示
1.破伤风患畜多见于马属动物和猪只,其次也见于牛、羊、犬等动物。
2.本病如按西医疗法,由于精破抗药价较贵,用量较大、加上配合其他用药,治好一头病牛往往花费很大,故用中西医结合,土洋并举的综合疗法来减少畜主的经济负担。
3.根据笔者经验,有的病例花钱很多也不一定治愈,有的使用单方或中药或单纯扎针也非常有效。特别是牛、猪、羊一旦发病,往往用药疗效较差,特别是病程中、晚期进行治疗时疗效更差,故治疗本病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通常可大大提高治愈率。
4.针对本病,已总结出一句话,即“紧七、慢八、九天忧,一过十天不用愁”。也就是说:“紧七,是伤口接近头、颈、胸部,即为近心端,一旦发病,第七天是生死的关键时期”,“慢八,是伤口在远心端,如四肢下端等,一旦发病,第八天是生死的关键时期”,“九天忧,是指通过治疗,仍然不吃不喝,不屙粪。如果通过坚持治疗,给予营养丰富的流食或药物,如输液中加入高渗糖,氨基酸之类的药物(禁止经鼻插管送药或营养物,一则插导管困难,二则由于呼吸粗厉,咽喉肌肉强直性痉挛会导致液体误入呼吸道和加重病情)可能会治愈。“一过十天不用愁”,是指患牛经过十天的治疗后,以后不再用药,会一天天好转,同时必须加强护理工作,防止突然倒地,引起脑震荡或骨折、脱臼、严重创伤等并发症的意外事故,必要时铺草应加厚。
5.牛羊患本病后,常常瘤胃轻度或中度臌气,临床兽医常在发病初期误诊为前胃弛缓病,但治疗数天后才发现误诊、误治。这一教训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