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性痉挛和反射兴奋性增高。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病。
【流行病学】
本病不分年龄、性别、品种,一年四季均发,但以春、秋季(马、牛)多发,一般呈散发。
本病主要经创伤感染,尤其是创口小、创伤深、创内组织损坏严重、有出血、有异物,创伤内具备缺氧的条件,适合破伤风芽胞发育繁殖的伤口,如钉伤、挫伤、刺伤、脐带伤、阉割伤、鞍伤、笼头伤等。此外,还有部分(占40%左右)病例见不到外伤,或因潜伏期内创伤已痊愈,或经胃肠道黏膜损伤感染而致病。
【病原】
病原体为破伤风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阳性细长杆菌,能产生痉挛毒素、溶血毒素和溶纤维素3种外毒素。本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或淤泥中,并常见于健康马、牛和人的粪便中。本菌为细小而稍有运动性的厌气性细菌,长2~5μm,有时可达10μm,宽0.2~0.6μm。本菌能形成芽胞,芽胞直立,状如鼓槌;周身有鞭毛,接触空气或有氧气存在时,则运动迅速停止;无荚膜,易被普通苯胺染料着色,革兰染色阳性。
本菌繁殖体对一般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煮沸5分钟即死亡,一般消毒药物均可在短时间内杀死。其芽胞具有强大的抵抗力,在阴暗干燥处能存活10年以上,在土壤表层也能存活数年。煮沸需要10~90分钟才能将其杀死。对10%碘酊、10%漂白粉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等敏感;5%来苏儿5小时,3%甲醛溶液24小时才能杀死。
【症状】
症状潜伏期长短与感染创伤性质、部位及感染强度(侵入病菌的数量和病菌繁殖条件)有关,最短的为1天(多见于仔畜),最长的40天以上,一般为3~7天。发病初期可见吃食缓慢,肌肉僵硬,行动不便。受外界刺激时,常可引起头向后仰、眼急惊狂(眼球翻转而惊)。逐渐牙关紧闭、不能采食;口腔含有多量黏液,耳紧尾直,颈项直伸;四肢开张站立、僵硬,如木马状,病畜不能转弯与后退;眼球向后翻,神经过敏,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鼻孔张大呈卵圆形,并有气喘,呼吸急迫而困难;体温一般正常或稍高;脉搏细而硬,节律不齐。有的病例经常出汗,被毛被汗水胶着成缕。由于四肢开张站立及不能转弯,步行困难。一般不伏卧,躺下后自己站不起来,但仍试图挣扎起立,而弄得全身大汗及许多褥疮,这常可使病情加重;人工扶助抬起时,仍能站立。
1.马 牙关紧闭,不能采食和饮水,流涎、咬牙、口臭。耳竖立,瞬膜露出,瞳孔散大,鼻孔开张似喇叭状。腹部紧缩,尾根高举,四肢因强直而外张,站立如木马。各关节屈曲困难,运步障碍。重症病畜角弓反张,状如鹿颈。对外界刺激的反射兴奋性增强,表现恐惧不安,出大汗,发抖和肌肉痉挛加重。体温正常,呼吸浅表、增数。脉搏细弱,黏膜发绀。
2.牛、羊 其症状不如马明显,临床应仔细检查。因腹肌痉挛,常见反刍、嗳气停止,有轻度瘤胃臌胀。
3.猪 肌肉僵硬,四肢僵直。初期,当病猪来回跑动时,颇似木猪,身体极不灵活,尾伸直不能活动,瞬膜外露,叫声沙哑,吞咽及采食困难,体温一般不高;后期,牙关紧闭,四肢僵直,呼吸困难,呜叫时发不出声音来,多数病猪在3天左右死亡。症状较轻者尚能治愈。
【诊断】
1.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有创伤病史,即可做出诊断。因幼驹破伤风症状比较特殊且明显(如反射性增高,骨骼肌强直性痉挛,耳紧尾直,四肢开张如木马状及体温不高等),容易确诊。牛、羊、猪的破伤风,有时症状不十分明显,须仔细观察,结合有形成痂皮或已封口(严格来讲不是真正封口,其中常有干酪样脓汁)的创伤来确诊。猪、羊多在去势时感染,一般7天左右发病,以雄性为多,母猪几乎不见发病。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学诊断。
2.牛破伤风的鉴别诊断 牛破伤风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急性肌肉风湿症:病牛体温升高,无创伤病史,患部肌肉肿胀,有疼痛感,无兴奋性,牙关不紧闭,瞬膜不露出,两耳不竖立,尾不高举,用水杨酸制剂治疗有效等,可与破伤风区别。
(2)脑炎:病牛无创伤病史,各种反射机能减退和消失,视力减退或消失,意识丧失、昏迷,并有麻痹症状,瞬膜不露出,尾不高举等,可与破伤风区别。
(3)马钱子中毒:病牛有中毒病史,反射兴奋性不高,瞬膜不露出,肌肉痉挛发生较急,呈间歇性发生,经治疗后可缓解、迅速开口等,可与破伤风区别。
【防治】
1.预防
(1)防止外伤:预防动物破伤风主要是防止发生各种外伤。如发生外伤要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做各种手术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并可肌内注射抗破伤风血清1万~3万U。加强饲养管理及使役管理,搞好兽医卫生。
(2)疫苗预防: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大家畜用1ml,免疫期为1年,第二年再注射一次,免疫期可持续4年。小动物用量减半,6个月后再注射一次。山羊、绵羊皮下注射0.5ml,平时注射1次即可,受伤时再用同剂量注射一次。
2.治疗
(1)发病后,立即将创口痂皮及其中的干酪样脓汁等去掉,并用3%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以后行开放疗法。必须加强病畜护理工作,将病畜放于光线较暗、肃静、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畜舍,冬季要注意保温。病重的患畜可用吊带吊起,注意防止躺卧及褥疮。给予充足饮水和柔软、容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饲料,并注意补给食盐。牙关紧闭不能采食时,每天可投给流质食物,如小米稀粥、玉米面粥、淀粉糊、鸡蛋和牛奶等,每天1次,不可间断。同时做好护理工作。背腰、四肢强拘症状减轻或恢复期病畜,每天可行牵遛运动,路程和时间逐渐增加,以促使早日恢复肌肉功能。
(2)早期应用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有一定疗效。成畜40万~80万U,马驹、犊牛1.5万~4万U,羔羊、仔猪0.5万~2万U,皮下、静脉或肌内注射均可。
(3)肌肉痉挛时,可肌内注射25%硫酸镁溶液(成畜100ml,马驹、犊牛20ml)或深部肌内注射氯丙嗪(成畜400mg,马驹、犊牛50mg),每天1~2次,连用7~10天。可用水合氯醛灌肠(成畜30~50g,马驹、犊牛3~5g,用水溶解后,加适量淀粉糊混合均匀后使用)。牙关紧闭的,可于咬肌注射0.5%普鲁卡因溶液(成畜30~40ml,马驹、犊牛3~5ml)。并发肺炎时,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
(4)肌内注射脱脂乳,对恢复健康有一定好处。方法是将新鲜的牛奶脱脂后,装入消毒瓶中,高压灭菌或水浴煮沸灭菌2小时,待凉到体温温度即可使用。放1~3℃处,可使用1周。每天肌内注射1次,5~10天为一疗程。成畜20~30ml,马驹、犊牛3~5ml,仔猪1~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