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纯种猪
(1)长白猪
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瘦肉型品种。全身被毛白色,头小,鼻嘴狭长,耳前伸或下垂,身腰长,背平直而稍呈弓形,后躯发达,腿臀丰富,整个体型呈前窄后宽的楔子形。乳头7~8对,产仔11头左右。成年公、母猪体重分别为210~250千克和180~200千克,胴体瘦肉率58%以上。
长白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杂交效果好。但不耐寒,适应性较差。在开展猪的二元或多元杂交提高瘦肉率方面,已成为重要的父、母本品种。
(2)大约克夏猪
原产于英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品种。其被毛白色,头颈较长,颜面微凹,耳大,稍向前直立,身腰长,背平直而稍呈弓形,四肢高而强健,肌肉发达,乳头6~7对,产仔11头左右。成年公、母猪体重分别为250~300千克和230~250千克,屠宰率为71%~73%。
大约克夏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多(瘦肉率达61%)、产仔多、配合力好等优点,用大约克夏猪作父本与本地母猪进行二元杂交,杂种优势明显。
(3)杜洛克猪
原产于美国,属瘦肉型品种。其体型高大,被毛红棕色,个体间有浓淡之分,头小,颜面微凹,耳中等大小,略向前倾,体躯宽深,背略呈弓形,四肢粗壮,腿臀部肌肉发达丰满。经产母猪产仔11头左右,成年公、母猪体重分别为350千克和240千克,屠宰率71%~73%,胴体瘦肉率达60%~65%。
杜洛克猪生活力强,容易饲养,生长肥育快,饲料报酬高,产肉性能好。该品种猪在我国饲养繁殖状况良好,在商品猪生产中,利用该品种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对提高肥育猪胴体瘦肉率有明显效果。
(4)汉普夏猪
原产于美国,属瘦肉型品种。头和中、后躯被毛黑色,肩部、前肢围绕着一条白带,头大小适中,耳直立,嘴直长,体躯略长于杜洛克猪,背宽大略呈弓形,体质强健,结构紧凑,经产母猪产仔10头左右,成年公、母猪体重分别为315~410千克和250~340千克,屠宰率70%~75%,胴体瘦肉率达60%以上。汉普夏猪生长发育快,抗逆性强,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好,但产仔数较少。在我国养猪生产中,一般利用汉普夏猪作二元杂交或多元杂交的父本。
(5)皮特兰猪
原产于比利时,是目前在欧洲流行的瘦肉型品种。被毛呈灰白色并带有不规则的深黑色斑点,偶尔出现少量棕色毛。头部清秀,颜面平直,嘴大且直,耳中等大小、略向前倾。体躯宽深而较短,肌肉特别发达,四肢短,骨骼细,平均窝产仔猪10头左右。与其他品种猪杂交,能显著提高杂交后代的瘦肉率。
该猪具有肌肉发达、胴体瘦肉率高、背膘薄的特点,但繁殖力不高,后期增重较慢(商品肉猪90千克以后生长速度显著降低),且应激反应严重,肌肉纤维较粗,肉质较差。
(6)苏白猪
原产于原苏联,属肉脂兼用型品种。该品种猪在我国猪的杂交利用上,一度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以其为父本与各地地方品种的母猪杂交,可获得明显的杂交优势。在杂交育成新品种方面,苏白猪是利用面较广、贡献较大的品种。
苏白猪全身被毛白色,头较大,嘴中等长,颜面微凹,体躯宽深,臀宽平,大腿丰满,四肢健壮,体质结实,适应性较强。成年公、母猪体重分别为300~350千克和220~250千克,产仔11~12头,屠宰率为73.6%。
(7)新金猪
产于辽宁省普兰店(原新金县)等市县,由巴克夏公猪与本地民猪杂交育成。属肉脂兼用型品种,全身大部分黑色,其余部分表现为“六白”或不完全六白。体躯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颜面稍弯曲,两耳直立稍前倾,背腰平直,臀略斜,四肢健壮,体质结实。母猪乳头6对以上,产仔11头左右。成年公、母猪体重分别为200千克和160千克,屠宰率为74%。
新金猪性情温驯,易于管理,早熟易肥,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
(8)新淮猪
产于江苏省,由大约克夏与当地淮猪杂交育成。其被毛纯黑,但体躯末端有少量白斑,头稍长,嘴角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大、向前下方倾垂,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臀略斜,四肢强壮。母猪乳头7对以上,产仔11头左右。成年公、母猪体重分别为200千克和150千克,屠宰率为68%。
新淮猪耐粗饲,适应性强,产仔多,但经济成熟性较差。
(9)三江白猪
产于东北三江平原,由长白猪与民猪杂交育成,属瘦肉型品种。其被毛全白,头小嘴直,耳下垂,背腰宽平,腿臀丰满,四肢健壮,体质结实。经产母猪产仔12头左右。成年公、母猪体重分别为250~300千克和200~250千克。
三江白猪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抗寒能力强,胴体瘦肉率高、品质好。
(10)金华猪
主要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东阳、义乌两县。其体躯中部和四肢为白色,头颈和臀尾为黑色,固俗称“两头乌”。体型较小,耳中等大,下垂,额面有皱纹,背略凹,腹稍下垂,臀较倾斜,乳头8对左右,头型有“寿字头”和“老鼠头”两类。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左右,母猪体重110千克左右。
金华猪的优点是产仔多,经产母猪可产仔13~14头,母性好,早熟易肥,屠宰率高,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脂肪分布均匀,适于腌制火腿和咸肉。但体型不大,仔猪初生体重轻,生长慢,后腿不够丰满。
2.杂交猪
在目前国内养猪生产中,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猪的杂种优势,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已被广泛利用于商品肉猪生产中。下面介绍几个优良的杂交组合。
(1)长大本(或大长本)
该杂交组合以地方良种作母本与大约克夏猪或长白猪杂交生产二元杂交母猪,再与长白公猪或大约克夏公猪选配生产商品肉猪。该杂交组合的一个优点是毛色全白且不会出现毛色分离现象。商品猪日增重达600~650克,饲料利用率3.5∶1左右,体重达90千克,日龄为180天,瘦肉率50%~55%。该组合为我国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基地以及养猪专业户普遍采用的杂交组合类型。
(2)杜长大(或杜大长)
该杂交组合首先以长白猪与大约克夏猪的杂交一代作母本,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生产三元商品猪,是我国生产出口活猪的主要组合类型,也是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基地和大型猪场所常用的组合。该杂交组合不含我国地方猪种的血缘,充分利用了三个外来猪品种的优点,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包括屠宰率和瘦肉率)特别优秀,商品猪日增重高达700~800克,饲料利用率3.1∶1以下,胴体瘦肉率63%以上。该杂交组会需要较高的饲养管理水平与之配套,母猪的产仔数不高,且发情鉴定与配种受孕较为困难。在广大农村和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的猪场难以推广应用。
(3)杜金猪、杜三猪、杜上猪
上述三个杂交组合分别以我国培育猪品种或品系新金猪、三江白猪、上海白猪为母本,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商品猪。这些组合中我国地方猪种血缘比例在25%以下,分别由沈阳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和兴隆农场管理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所筛选的杂化组合。其日增重600~700克,饲料利用率(料肉比)3.2∶1左右,胴体瘦肉率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