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场址选择的原则
1.有利于防疫 疫病控制是养鸡场经营成败的关键,一旦暴发疫情会对整个养鸡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从场址选择时就应注意。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鸡场的相对隔离,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包括人员传播、交通工具传播、动物传播、空气传播、土壤传播、水源传播等。目前,许多肉鸡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疫病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养鸡场场址选择好,造成生产过程中外来病原体的侵入、环境不良而使鸡自身的抵抗力下降、养鸡过程中造成环境的污染等。
2.有利于运输 肉鸡场交通要相对便利,方便物资、产品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加强信息交流。在过于偏僻的地方建场,虽然有利于防疫,但交通闭塞,人员进出不方便,影响到鸡场的长远发展。目前,绝大多数的肉鸡场在肉鸡养成后都是把活鸡运送到屠宰厂出售。如果交通不便,在活鸡运输过程中则可能造成较大的路途损失。
3.有利于降低建场费用 养鸡场基建投资较大,包括地基平整、房舍建造、场地平整、道路修建等。场地选择对建场费用影响较大,包括地下水位、建筑防潮、道路硬化、排水设施建造、鸡场四周绿化、隔离林带等。一般尽量不要在经济发达地区建商品肉鸡场,种鸡场可以考虑在相对发达地区建场。
4.有利于保护环境 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人禽共处,而现在鸡舍建在房前屋后的情况越来越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小区,加强粪便、污水的统一处理。城市市区禁止建场饲养肉鸡。
另外,根据畜牧法的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水源保护地不允许建养殖场。
(二) 场址选择应考虑的社会环境条件
1.交通相对便利 养鸡场应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饲料、产品等物资的运输。但为了防疫要求,鸡场应远离铁路、交通要道、车辆来往频繁的地方,鸡场距离干线公路1000米以上,距城乡公路300米以上,目的在于保持适当的隔离距离,降低被人员、车辆污染的程度。鸡场与公路之间一般都是修建专用辅道。为了减少道路修建成本,应选择地势平坦、距离主要公路不能太远的地方,如距城乡公路不宜超过600米或距干线公路不宜超过5000米。
2. 电力供应稳定 现代化养鸡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鸡舍照明、种蛋孵化、饲料生产、育雏供暖、机械通风、饮水供应以及生活等都离不开电。而且,越是现代化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鸡场,对电力的依赖性越强。尤其是目前饲养肉鸡都是采用长光照,每天照明时间长达20小时以上,另外鸡舍的风扇也需要经常开启。因此,建场前先了解供电源的位置与鸡场的距离,最大供电负荷,是否经常停电。养鸡场必须建在电力供应稳定的地方,大型鸡场最好是双路供电。鸡场的用电量与安装容量与鸡场性质、生产规模、鸡舍类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差异较大。孵化场应有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供电网络中有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的馈电线路。
3.保护环境 鸡场选地应参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避开水源防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地区。远离村镇、城市郊区。这主要是考虑到在肉鸡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粪便、粉尘、污水、病死鸡尸体产生,会有老鼠、蚊蝇的大量滋生,容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还要考虑鸡场污水的排放条件,对当地排水系统进行调查,污水去向、纳污地点、距居民区水源距离、是否需要处理后排放,这些都会影响到生产成本。场址选择应考虑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计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水资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绝不能投资建场,避免建成后再拆迁造成各种资源浪费。鸡场不得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4.防疫要求 不要在土质被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所污染的地方和旧鸡场上建场或扩建。在被污染的地方建肉鸡场很难保证鸡群的健康。场址应与集贸市场、兽医院、屠宰场、其他畜禽养殖场距离1.5千米以上。种鸡场、孵化场和商品 (肉、蛋) 鸡场必须严格分开,相距500米以上,并要有隔离林带。鸡场距离村、镇居民点至少1000米以上。
5.远离工厂 肉鸡场应远离重工业工厂和化工厂。因为这些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中,经常含有重金属、有害气体及烟尘,污染空气和水源。其不但危害鸡群健康,而且这些有害的物质在蛋和肉中积留,对人体也是有害的。鸡场周围3 000米内应无大型化工厂、矿厂。
6.远离噪声 养鸡场应尽量选择在安静的地方,避免鸡群受到应激影响。距离飞机场、飞机降落或起飞后通过的区域、铁路、公路、炮兵营、靶场至少500米。
(三) 场址选择应考虑的自然环境条件
1.地形地势 肉鸡场首先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平坦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地势高燥有利于排水,避免雨季造成场地泥泞、鸡舍潮湿。平原地区应避免在低洼潮湿或容易积水处建场,地下水位应在2米以下。背风向阳的地方冬季鸡舍温度高,降低加热费用,而且阳光充足,有利于鸡群健康。山区丘陵地区,平坦开阔、坡度平缓的场地方便场区的规划,保证了场地的合理利用,净道、脏道分开,鸡场总坡度不超过25%,建筑区坡度在2%以内。在靠近河流、湖泊的地区要选择在较高的地方,场地应比当地水文资料中最高水位高1~2米,以防涨水时被水淹没。通风良好有利于场区空气的净化,但应避免在两山的风口处建场。
2.地质土壤 对场地施工地段的地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收集当地附近地质勘察资料,地层的构造状况,如断层、陷落、塌方及地下泥沼地层。要了解土层状况,有无裂断崩塌、回填土等。要求土质的透气、透水性能好,抗压性强,以沙壤土为好。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应尽可能用非耕地,在丘陵山地建场要选择向阳坡,坡度不超过20°。
3.水源水质 地下水源丰富、水质好、无污染,无异臭或异味,还要了解水质酸碱度、硬度、透明度、有害化学物质含量。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无公害家禽产品的生产、加工地。鸡场周围500米范围内,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 “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物。
4.气候与空气质量 气候因素主要考虑场地的海拔高度、年均气温、1月与7月的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主导风向、最大风力、日照情况等。作为种鸡场应选择气候温和的地区建场,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例如高海拔地区容易造成缺氧性疾病 (如腹水症) 的发生,寒冷地区建场将增加防寒建筑投资与运行燃料费用。
养鸡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 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