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败血支原体感染又称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支原体(MG)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以咳嗽、流鼻涕、呼吸啰音、喘气、窦部肿胀为特征。该病发展慢,病程长,在鸡群长期蔓延。虽死亡率低,但患鸡生长缓慢,存活率、活重下降,料肉比提高。蛋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出雏率降低。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国内也很普遍,近50年来由于鸡只的高度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饲养管理条件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鸡败血支原体的危害性越来越突出,给养禽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OIE将其列为B类法定报告疾病名录,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一、病 原
鸡败血支原体又称鸡毒支原体、鸡败血霉形体等,为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成员。鸡败血支原体多呈球形或卵圆形,有时为棒状或球杆状,直径约0.25~0.5 μm,无细胞壁,在电镜下形态不一,有的为圆形,有的呈丝状,用姬姆萨氏染色法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呈弱阴性。培养时对营养要求较高,在牛肉浸液培养基中需加10%~15%灭活鸡血清或猪血清,再加1%酵母浸膏、酪蛋白的胰酶水解物和葡萄糖,在37 ℃潮湿环境下培养5~6 d后可出现光滑、圆形、透明细小的菌落。本支原体也能在7日龄鸡胚的卵黄囊内生长繁殖,通常在5~7 d内死亡。本支原体能溶解马红细胞及凝集鸡、火鸡的红细胞。
该支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20 ℃左右的室温下可存活7 d,加热很容易杀死,45 ℃ 1 h、55 ℃ 20 min即可失去毒力。在低温下能长期保存。常用的消毒药可迅速杀死。鸡败血支原体对新霉素、多粘菌素、磺胺类和青霉素有抵抗力;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和泰乐菌素比较敏感。
二、流行病学
(一)易感动物
鸡和火鸡是该病的主要宿主,不同年龄的鸡和火鸡都能感染本病,以4~8周龄时最易感,火鸡发病多见于5~16周龄。成鸡多为隐性感染。纯种鸡比杂种鸡易感,火鸡比鸡更易感染。其他禽类如野鸡、鸭、鹅、珍珠鸡、孔雀等也有易感性。
(二)传染源
病鸡、隐性感染鸡、带菌鸡和带菌种蛋是主要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但垂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成为鸡场连绵不断流行本病的主要原因。感染公鸡的精液可通过配种和授精传播本病。
(四)流行特点
本病四季可发,但以寒冷的冬春季节较严重。雏鸡多呈急性,发病率为10%~50%,成年鸡多呈慢性,散发。该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10%~30%。鸡舍内通风不良、拥挤、卫生不良、潮湿、营养不良、气雾免疫、气候突变及寒冷等,都可使病情加重。鸡群同时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时,可促使本病暴发和复发。
三、症 状
本病多为隐性感染。鸡感染败血支原体后,一般仅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偶尔可见于鼻孔周围附着污染物。由于饲养管理不良和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时,还可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病鸡打喷嚏,咳嗽,张口呼吸,鼻液增多,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鼻孔堵塞,妨碍呼吸,频频摇头或发出啰音。继之发生鼻炎、窦炎及结膜炎,鼻腔和眶下窦中蓄积渗出物,眼湿润、流泪。眼睑肿胀,眼部突出如肿瘤状。患禽一侧或双侧眶下窦发炎、肿胀。严重时眼睛张不开,食减,生长发育迟缓,逐渐消瘦。常有鼻涕堵塞鼻孔,有时鼻孔被黏液混合物堵满,病禽频频摇头急于甩掉。有时关节发炎出现跛行。
本病一般呈慢性经过,病程可长达1个月以上。仔鸡的病死率较高,成年鸡症状较缓和,常呈隐性感染。母鸡还表现为产蛋减少、孵化率下降、弱病雏增加等。火鸡感染主要表现为眶下窦肿胀和呼吸困难。
四、病理变化
单纯感染败血支原体的病例,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呼吸道,有时也出现在输卵管。呼吸道的变化轻重不一,轻微的不易察觉,仅发现鼻孔、鼻窦、气管和肺部出现比较多的黏性液体或者卡他性分泌物,气管壁略水肿。自然感染的病例多为混合感染,可见到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肥厚,窦腔内充满黏液和干酪样渗出物。症状严重时炎症可波及肺和气囊,早期气囊轻度混浊,表面有增生的结节状病灶。随着病情的发展,气囊膜增厚,囊腔内含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在严重的慢性病例,眶下窦和结膜发炎,窦腔内积有混浊黏液或干酪样渗出物,有时炎症蔓延到眼部,可使一侧或两侧眼部肿大,眼球被破坏,在眼结膜中能挤出灰黄色干酪样物质。
五、诊 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及传染性鼻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相区别。本病的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方法目前有凝集试验(包括全血凝集反应和快速平板凝集反应)和血凝抑制试验两种。
六、防 治
(一)预防措施
目前国内使用的支原体疫苗主要有鸡毒支原体油佐剂灭活苗和鸡毒支原体弱毒疫苗。各种浓缩灭活疫苗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期较短。弱毒疫苗经鼻接种后,安全有效,能抵抗强毒的侵害,免疫鸡产下的卵也不带菌。参考免疫程序为:1周龄接种鸡支原体冻干弱毒苗;7~15日龄雏鸡颈部皮下注射0.2 mL鸡毒支原体油佐剂灭活苗,10周龄重新接种1次0.5 mL鸡毒支原体油佐剂灭活苗。同时,注意搞好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和传染性鼻炎的免疫接种,防止鸡体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这也是预防慢性呼吸道病的关键。
防治该病除了依靠疫苗免疫外,还应该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做到自繁自养,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引起鸡体抵抗力下降的一切因素。鸡场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鸡舍要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防止受凉,饲料配合要适当,定期驱除寄生虫,并经常注意鸡舍的消毒。在育雏期,应防止其他疫病的侵入造成混合传染,而引起严重的支原体病。接种弱毒疫苗时,要注意鸡的健康情况,特别是对有本病污染的幼雏不能用气雾方法进行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接种,以免激发鸡支原体病。为了控制本病,必须从培养无支原体病的健康种鸡群(场)着手,采用检疫结合投药方法消灭本病。首先用凝集反应法选出阴性鸡,待投予1~2个疗程的抗生素后,抽检部分鸡,如鸡群无阳性反应鸡出现时,即可采卵。如有阳性反应鸡出现时,可根据情况再进行投药,然后复检,剔除阳性反应鸡。在采卵过程中,对母鸡每月投药一次。以此种卵孵出的鸡雏作为第一代的假定健康雏。建立无病群后,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病原传入,并定期作血清学检查。一般鸡场应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饲养,并空舍1~2周,两次消毒后再进新鸡。
(二)治 疗
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旋氧氟沙星、沙拉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等)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强力霉素)对本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临床症状轻微的鸡,效果较为明显。但是抗生素只能控制病原体在体内的活动,减轻症状,不能完全根除病原体,特别是呈潜伏状态的病原体。投药后经一定时间虽可降低血检阳性率,控制本病的暴发和蔓延,但药物必须是全群投给,停药后,感染鸡往往仍可发病。
自测训练
1.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2.鸡败血支原体感染与其他鸡呼吸道传染病的鉴别诊断要点。